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艺术之家简友广场
张巨哲:伤病之人养重于生(深度)

张巨哲:伤病之人养重于生(深度)

作者: 张巨哲私域变现商学院创始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9-05 00:04 被阅读0次

《学经》:伤病之人,养重于生焉,求生而不知养,其死也不久焉。

受了损伤和疾病的人,养身体更为重要,如果你总急想着痊愈,这无异于拔苗助长,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当我们的身体遭受损伤或被疾病侵袭时,养,便成为了关键所在。

然而,现实中人们常常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迫切地渴望快速痊愈,甚至不惜违背身体恢复的自然规律去追求所谓的“生发”。

这恰如揠苗助长的农夫,一心只想着让禾苗尽快长高,却忽略了其根本的生长需求,最终导致禾苗枯萎死亡。

对于伤病之人而言,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不仅无法加速康复的进程,反而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更大的负担,使本就脆弱的身体雪上加霜,让死亡的阴影愈发逼近。正如《学经》所警示:“求生而不知养,其死也不久焉。”

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时,都应该如同对待伤病一般,具备清晰的判断力,准确认知其性质和所处的阶段。

每一件事情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节奏,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养。

就比如,当一株植物开始出现叶子枯黄的迹象时,这其实就是一种警示,如同我们身体出现的微小病痛信号。

明智的主人会在此时细心观察,寻找问题的根源,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调整浇水的频率、改善光照条件或者补充必要的养分。

而很多人会选择自欺欺人地用颜料将枯黄的部分涂绿。这种行为看似掩盖了问题,实则是在逃避现实,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人往往具有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当事情刚开始出现不好的迹象时,大多数人不愿意相信问题的存在。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内心害怕面对困难和挫折,又或许是我们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认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

然而,这种逃避和否认并不能改变事实,反而会让问题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恶化。当问题的迹象变得明显时,我们可能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就如同伤病之人,如果在初期忽视了身体的不适,等到病情严重时才去就医,治疗的难度和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而且,当别人指出我们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进行反击。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它不仅会破坏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还会阻碍我们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我们应该学会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开放的心态去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事情的失败,很多时候并非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太快,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先出现了“败”的迹象。

这里的“败”,并非指物质上的损失或身体上的疲惫,而是指我们在心理上失去了对事实的尊重和对规律的敬畏。

当我们不愿意接受问题,选择逃避和欺骗时,我们就已经在内心深处放弃了成功的可能。

我们必须明白,只有正视现实,遵循规律,用心去“养”每一个过程,我们才能在面对伤病和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伤病和挫折。但只要我们牢记“养重于生”的道理,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积极的心态,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

我们懂得事物的规律,并能够智慧和有良好的心性去按照事物规律去做事,我们的人生将一片光明!

相关文章

  • 温柔的慈悲

    无论生我养我之人,还是我生我养之人, 终要离我而去,便心生忧伤,感人生虚无,不必迂执; 无论恨我爱我之人,还是我恨...

  • 【碎碎念】/修身养性,看一下↓

    1. 无论生我养我之人,还是我生我养之人,终要离我而去,便心生忧伤,感人生虚无,不必迁执; 无论恨我爱我之人,还是...

  • 今日摘抄

    1.是无论生我养我之人,还是我生我养之人,终要离我而去,便心生忧伤,感人生虚无,不必迁执;无论恨我爱我之人,还是我...

  • 养重于治

    所谓三分治,七分养。三七开,虽然不很精确,但却强调了养需重于治,这与健康的话题而言是根本性的原则。 所谓养,并非仅...

  • 老奸巨猾

    什么叫老奸巨猾?老奸巨猾,形容手段老辣、心计狠毒之人。这一个词今天我是用来形容一只狗的。 狗子养的...

  • 巨塔之人

    一生中追逐着至高的权力,葬送了一个无辜的生命也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癌症专家最后败在自己的癌症下,唐泽寿明饰演的财前五...

  • 庄子《达生》篇演义(7)

    “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世人都有一种迷信的思想,认为“养形足以存生”。找到好...

  • 福祸自量

    有福之人儿孙养,无福之人养儿孙。 养不合适成仇人,互不愿对好可悲。

  • 张哲瀚,会不会凉?

    张哲瀚,1991年生于江西新余,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演过《烈火英雄》,《山河令》等。 网络上有个问题,张哲瀚会不会...

  • 我的故事之父母相处之道

    父母,生我养我之人;公婆,生他养他之人。所以每个人都有两重父母。 中国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这个“儿”在当今男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巨哲:伤病之人养重于生(深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er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