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风头无两的“黄小厨”终于把锅给砸了。
低于电视剧版《幻城》的3分。低于《富春山居图》的2.9分——黄磊版的《深夜食堂》以能够买中超级大乐透的手气,收获豆瓣2.4超低评分,可以说烂出了华语片的新境界。
才播出不过区区几集,就遭遇四面八方潮水般大吐槽,在这部由同名日剧改编而来的片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惨绝人寰的故事?
舍爷把它归结为三个字:违和感。
剧情、台词违和,布景违和,表演违和——而这一切的根源,其实都来自文化情境的违和。
让网友看了很生气的“泡面三姐妹”以及分分钟陷入尴尬的广告植入国产《深夜食堂》说是翻拍,其实基本上是照搬日版原著。日版《深夜食堂》是基于对日本本土文化情境的尊重,而国产《深夜食堂》呢?
布景空间假。演员假。甚至,连食物都显得假。这一切的关键其实是:相对于日版《深夜食堂》,国产《深夜食堂》把片子应有的根给弄没了。
郝建二人组下班后吃炸鸡喝啤酒,感觉是来自星星的你们……日版《深夜食堂》不仅空间场景与本国习惯保持一致,故事核心也一样。
漫画作者安倍夜郎总结说,深夜食堂就是“让大家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满面笑容回家的治愈天堂” 。
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情,没必要痛苦挣扎,让它归于平淡的日常,然后安静活下去——日版《深夜食堂》,切中了日本社会的文化和价值基调。
日版《深夜食堂》“茶泡饭”三姐妹但国产《深夜食堂》一开始就丧失了烟火气的可能。毕竟对于中国人而言,最具人情味的“深夜食堂”,一定是大排档、是小酒馆、是路边摊。而让人共鸣的美食,不是什么鱼松饭小香肠,而是小龙虾、肉夹馍和烤串。
不管是吵吵嚷嚷还是深夜独醉,数不清的中国人,将故事留在了这些地方。
比如网友@月行云随回忆她的“深夜食堂”见闻:
2000年左右的时候,在麦子店街一家24小时粥馆。凌晨吃夜宵,竟然看见老徐和王朔对坐。老徐泪流满面,老王相对无言。
网友@小鱼嬉戏说:
“在包头一个牛肉拉面馆,听一个衣衫邋遢的人打电话叫人汇五千万订煤……”
国人走进“深夜食堂”,更多的不是希望归于平淡,而是不管哭泣过也好,放纵过也罢,终归要在这里提醒自己,不忘底层逆袭的奋斗与荣耀,不忘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这是我们面对的历史进程,也是我们的“深夜食堂”与日版《深夜食堂》的根本不同。
而说到食物背后的文化差异,舍爷又想起另一个与中国和日本都有深刻牵连的名词:茶道。
照搬日版《深夜食堂》的剧渣到炸裂,那照抄日本茶道呢?同样显得十分可笑——但现实情况是,目前这样干的,在国内其实相当普遍。甚至有的人对日本茶道推崇备至,全盘照搬,觉得这样才是“高级”,才是“有品”。
对于这种人,舍爷只能说一句:麻烦你,要装X之前,最好学点历史,有点文化。
众所周知,茶文化起源于中华,从唐代开始,我国的饮茶习俗开始传入日本。此后经过一系列的演化,特别是经过最近这些年被吹得无比牛逼的千利休的总结演进,最终形成了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文化,并由此引申出强调残缺之美的侘寂美学。
千利休这几年快要被吹成神了这种演变明显带有日本本土历史、文化甚至地理特征的记号。这些记号的存在,使得日本茶道在形式上表现出它特有的“繁文缛节”的一面:
每次“茶事”进行的时间、每项内容的时间、每个动作的幅度、每块榻榻米走几步、每碗茶喝几口……这些,都是日本茶道规定的动作。因为非常严格,所以看起来缺乏宽松、自由的氛围,整个过程像是在完成一套程式,喝茶只是程式的一个环节。
有人说,这些程式强调的是“古朴清寂”之感,但换个角度来看,日本茶道所谓“四规七则”,拘泥形式,打躬静坐,喝茶品茗搞得如同出家拜神,怕是也有不少人并不能从中体验到畅快和自然吧。
好了,日本的茶道好不好妙不妙,我们暂且不论,岛国的历史文化独走偏锋,大家看不懂的奇葩也出了不少,符合它自身的文化情境就好。但这些年,国内有的人崇拜日本茶道走得有点太偏了。
就在今天,有朋友告诉舍爷,现在有的茶会他都不敢去了——
“开一个茶会,先要唱颂歌,然后一堆的流程,一群人像是在做法……最后喝到嘴里,茶水都冰凉了……”
对此有朋友戏言:“很多人以为听听禅师讲故事,静静一坐不理世事,一杯茶弄来弄去不到冰凉不喝就是修行了,其实这是病。”
这样的茶会,换成舍爷也是不敢去的,心情太沉重,不像喝茶,倒像在扫墓……
日本茶道流程众多“穿着日本的服装、在有着日式风格的房子厨房里、放着日本的音乐、扮演着日本人的夸张神情和动作,做着中国最不常见的不能称之为‘菜’的‘中国菜’”的黄磊版《深夜食堂》已经被辛辣的网友讽刺为“深夜食翔”了,照搬日本茶道还在那儿沾沾自喜?
没有一种文化“在场感”,没有自身的文化情境作根基,只是单纯地去模仿,演绎的不过是又一个照猫画虎的故事。
关键是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就是在耍流氓了。
且不说日本茶道的源头在中国,更不应该忘记的是,中国本来就有自己的茶道精神,而这种精神早在唐宋就已大行其道,与日本茶道形式上的不自由恰恰相反,中国茶道的核心思想恰恰是最大化的自由——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了如三舍安吉体验中心 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茶空间道家学说为中国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 ”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因为“天人合一”,古代中国人心里充满着对自然的热爱,比如文征明有诗 “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喝茶的时候,也想着要将茶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因为“道法自然”,所以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于自然,任由心性,绝无造作——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审美,甩开拘泥于繁复程序的低阶情趣120条街。
所以陆游写道:“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心灵得到完全解放,心境因此清静、恬淡、无为,最终升华到“无我”的境界。这是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强调自然之美,以及与人的和谐统一,正所谓“道法自然“,是为上乘。
这才是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这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茶道精神,这才是流淌在我们血管里的深刻记号。
我们有自己的审美理念,有自己的文化沉淀,本身有一套植根于本土的且高级审美的东西不去研究发掘,非要照搬日本人学习咱们老祖宗后演化的那一套,最后落得矫揉造作和装腔作势的名声,那也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