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包含了三个人的书信,我只说一说傅雷。
傅雷,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1]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遭到红卫兵抄家,又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1966年9月3日凌晨,愤而离世,在家中吞服巨量毒药,悲壮地走完了一生。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
读《傅雷家书》,从字里行间里看到了父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家书写于1954年—1966年期间,从一开始的劝诫教育为主到后来聆听探讨艺术为主,从父亲到朋友再到父亲,这些细微的变化同时见证了父与子的共同成长。傅雷知识的渊博和在文化上造诣给正在成长的傅聪巨大的启发。傅聪在音乐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想必从父亲的家书里汲取了不少养分,即便是庸庸吾辈亦从中受益匪浅
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傅雷的艺术修养极高,与傅聪的书信中一直在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及风格背后的情感源泉,但是说的最多的还是关于“做人的道理”,人生各不相同,每个人的为人准则也不会相同,所处的环境、文化不同,对于事物的看法就会不同,傅雷一直在为远在异国的儿子传达中国的思想精髓,“居安思危”一词,不断出现在往来的书信中,旨在告诫儿子不能丢掉中国人伟大的传统思想和文化根基。
家书的类型,我只是第一本读。感动他们的父子亲情。我从未写过家书,也没有收到过家书,主要是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少有“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期待,自然也不会觉得“家书抵万金”。我的家庭比较淡泊,父母亲自然是有的,不知道怎么去和他们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总觉得和父母之间有代沟,很难沟通,很早就离开家去求学了,总感觉家就像是一个港湾,我不知道要停留多久,很多时候都会离开。,因而更羡慕他们亲密无间的父子情。
关于傅雷,他对儿子的敦敦教诲,他鼓励他儿子学艺术,要在钢琴里面沉进去,不要与花太多时间与别人进行交流,深刻的磨练自己的钢琴艺术。而且给他人生的经验,鼓励他不要乱花钱,要合理的做好自己的金融储备。总之,他像一个严父,或者说是一个慈父一样,事无巨细的来指导着孩子,避免孩子少走弯路,用他的精神来指引着孩子的前进和发展。

游子海外漂,家书胜万金。读着胜万金的傅雷家书,如听音乐心花怒放;如赏诗歌意味深长;如看风景神清气爽;如拔云见日豁然开朗;如秋叶凋零满腹忧伤。家书的字里行间透露出酷爱艺术的痴情;和睦相处的亲情;同生共死的爱情;推心置腹的友情;善待世人的性情;异国他乡的风情及十年文革的悲情。这是愚者之感。智者从中读出什么呢?唯有读其书,方可解其意。
此家书是傅雷和其妻子以书信的形式写下了父母对孩子伟大的“爱”,对远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傅聪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在艺术上、人生上对孩子无限的启示,傅雷强调“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始终将人生的艺术摆在首位,强调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生活与艺术的多方面同步发展,为傅聪能够成为人格卓越并极具道德品质的艺术家而付出伟大及无私的爱!
此家书是傅雷和其妻子以书信的形式写下了父母对孩子伟大的“爱”,对远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傅聪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在艺术上、人生上对孩子无限的启示,傅雷强调“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再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始终将人生的艺术摆在首位,强调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生活与艺术的多方面同步发展,为傅聪能够成为人格卓越并极具道德品质的艺术家而付出伟大及无私的爱!

因为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我的经验,和一个爱弄手段的人打交道,永远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对付,他也不会用手段对付你,倒反看重你的。你不要害怕,不要羞怯,不要不好意思;但话一定要说得真诚老实。既然这是你一生的关键,就得拿出勇气来面对事实,用最光明正大的态度来应付,无须那些不必要的顾虑,而不说真话!就是在实际做的时候,要注意措辞及步骤。只要你的感情是真实的,别人一定会感觉到,不会误解的。
孩子,一个人往往对有在手头的东西(或是机会,或是环境,或是任何可贵的东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了的时候再去后悔!这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不能因为是人之常情而宽恕我们自己的这种愚蠢,不想法去改正。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一个人妨碍别人,不一定是因为本性坏,往往是因为头脑不清,不知利害轻重。所以你在这些方面没有认清一个人的时候,切忌随口吐露心腹。一则太不考虑和你说话的对象,二则太不考虑事情所牵涉的另外一个人。
一个人妨碍别人,不一定是因为本性坏,往往是因为头脑不清,不知利害轻重。所以你在这些方面没有认清一个人的时候,切忌随口吐露心腹。一则太不考虑和你说话的对象,二则太不考虑事情所牵涉的另外一个人。
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爱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孩子,你在这方面极需要拿出勇气来!
你记住一句话: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
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
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
生活要过得体面而省俭;要小心而勿小气;慷慨而勿易于上当;享受生活乐趣,但切勿为满足一时欲望而过分奢侈,即使当时觉得这种欲念不可或缺也罢。
艺术家特别需要冥思默想。老在人堆里(你自己已经心烦了),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归纳。
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想都是真情实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