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家长,您好!今天批阅双休日的阅读作业,发现了部分同学通过手机查找答案,或在补习班中抄到答案。(据同学反映有些补课机构教师直接把答案给学生抄袭。这样花钱买的所谓“教育”起了怎样的作用?)如果养成抄袭、不思考的恶习,不仅仅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学会了撒谎欺骗,这样的作业或补习没有进步、适得其反。希望各位家长引起重视,对孩子在家或在补习班的阅读和写作的作业了解清楚,监督到位。谢谢配合!”
这是我昨天在初一(7)班家校微信群里发的一条公告。为什么上了6年小学的初一学生出现了不诚实、不踏实的学习行为?这是值得我深思的。当然,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不过,缺乏一种学习者的心态,缺乏一种及时自省,诚实对待学习和自我,缺乏一种谦逊的态度或许是根本原因吧。
语文新教材加大了古典诗词的量,当然背诵和默写的量也增加了。语文考试中那一道叫默写关,也变得困难了。当然,我在默写前会有很多的准备工作,比如会预先翻译古诗词,老师也会讲解回答疑难之处,然后熟读成诵。而且为了让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在安排默写之前往往会让同学们自己去默一遍,并且要求自己批改和订正。但是,很多同学做这个家庭作业都是抄写一遍,更谈不上订正。早读课批家作,发现一个重做一位:甚至是一向认真的语文课代表,班长也是如此。当然,我一律平等对待。
记得上一周学习《<论语>十二章》,课上有几个问答题,“你喜欢哪一则?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当时很多同学的回答没有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来谈,我都不甚满意。
今天上的语文课真的给全班同学一个教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则格言我们已经能够熟读成诵了,但是我们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拿双休日的阅读作业来说,一些同学根本没有认真做,甚至是搜索和抄袭答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是割裂的,我们的知和行是分裂的。
还有一种情况,在7班也常常会出现。上课的时候,老师在批评某一位同学,其他同学并不是吸取教训,有的甚至在一旁阴阳怪气地嘲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当我看到了同学的不足之处,我应该怎么做啊?同学们都能够回到检查自身,如果有就及时改正吗?
《论语》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取悦别人。”所以儒家有“求诸己”的说法,当我要求别人去做的时候,反身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到。
今天的语文课除了默写,还讲评了现代文阅读。如果说散文《给春天让条道》通过学车人在教练的带领下给春天放风筝的盲童让路的故事,来诠释了一个关键词“善良”,那么今天的课就用活生生的例子讲了三个关键词——“自省”“诚实”和“谦逊”。这也是成为学习者应有的心态,这是值得我们时时求诸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