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悦读社发言(183)

悦读社发言(183)

作者: 冯雪松_4d76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10:30 被阅读0次

中国文化世俗性的精神源头——《由巫到礼,释礼归仁》读后

《由巫到礼,释礼归仁》,作者是当代哲学泰斗李泽厚先生。这是他论文、演说稿的结集,作者从古代中国的文化源头出发,揭示“巫史传统”对中国“大传统”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文化注重世俗性的精神源头,对中国哲学的内在思路进行了阐释。李泽厚是著名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他在80年代以高扬人的主体性、倡导美学热而著称,被称为“青年导师”。

巫术就是技术加上情感。在西方的历史上,巫术当中技术的那一面发展出了科学的雏形,而情感的那一面则发展成了宗教。在远古时期,巫术当中的技术可不仅仅是手舞足蹈和念念有词这么简单,负责巫术活动的也不是巫婆神汉。当时负责巫术活动的叫作“祭司”,他们负责和神灵进行沟通,还负有很多重要的使命,比如要在干旱的时候求雨,在有人生病的时候给他治病。为了求雨,就要研究气候和天象;为了治病,就要研究医药。久而久之,巫师们也就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早期科学产生的土壤。

在西方的历史上,巫术当中技术的那一面发展出了科学的雏形,那么情感的那一面又是怎么发展成宗教的呢?巫术当中含有的情感,其实就是对于神灵的敬畏。祭司们在进行巫术活动的时候,总要想象自己是在和神灵进行沟通,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对于神灵的敬畏之情。同时,祭司们又负有很重大的责任,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比如在干旱的时候,祭司要负责求雨;有人生病的时候,祭司又要负责治病。如果求了雨,却又没有下雨,或者祭司给人治病,病人却死了,祭司就会面临人们的质疑。

宗教和巫术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呢?巫术是人和神进行沟通的手段,人们认为通过巫术就可以和神沟通,可以掌握神的意志,甚至可以让神来为自己服务。比如祭司求雨的时候,就认为通过巫术可以呼风唤雨。宗教则认为,神是高高在上的,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是两个世界,人类根本不能掌握神的意志,只能听从神的命令,接受神的安排。

远古时期的中国有两点和西方不同,这决定了巫术在中国发展成了另一种样子。首先,从远古时期开始,中国人供奉的神灵其实就是自己的祖先。远古时期的中国还有第二个特征,那就是祭司们的首领也一直是部族的政治首领,也就是所谓的“王”或者是“天子”。在西方历史上可不是这样的。西方历史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古希腊的祭司们一般都待在神庙里,专门负责和神对话,不会过问城邦的政治。

政治领袖们必须要靠人的理性去做出判断,不能依靠鬼神的意志。于是,对于神的敬畏,在古代中国就越来越淡。巫术在中国就发展成了另一种样子。在古代中国,负责巫术的就是政治领袖,政治领袖想的是怎么用巫术来维护统治。巫术当中技术的那一面,转化成了礼仪。而巫术当中的情感,其实就是对于神灵的敬畏。古代的中国人对父母磕头,是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对朋友作揖,是表达对朋友的尊敬,这一切都非常自然。远古时期的巫术,就这样完全转化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中国也因此没有成为一个宗教和科学的国度,而是成了一个“礼仪之邦”。

宗教到底具有什么功能呢?第一个功能叫作提供心理安慰。宗教的第二个功能,叫作赋予人生意义。宗教的第三个功能,叫作维持社会关系。在中国的礼仪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礼仪,祭祀的对象就是我们的祖先。中国人相信,只要严格遵守祭祀的礼仪,就会获得祖先的保佑,就是心理安慰。儒家认为,礼仪的情感基础是对他人的爱,一个人遵守礼仪,也就是在表达对他人的爱。这种爱从对父母的爱出发,不断扩大,最后发展成对所有人的爱,就是赋予人生意义。在古代中国,维持社会关系的工具有两个,一个叫“法”,就是国法,一个叫“礼”,就是礼仪。一个人只要遵守礼仪,自然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重朋友。如果不遵守礼仪,也就是“失礼”,那就会受到社会的鄙视,就是维持社会关系。

可见,宗教的主要功能,礼仪也都具备。礼仪在中国替代了宗教的功能,宗教对中国人而言不是必需品。正是因为礼仪的存在,中国人不需要从神灵那里获得拯救,也并不追求来世的幸福,而是追求在这一生中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格的完善。宗教对于中国人来说,也就不是必需的了,我们的宗教意识也就因此而淡漠了。

相关文章

  • 悦读社发言(183)

    中国文化世俗性的精神源头——《由巫到礼,释礼归仁》读后 《由巫到礼,释礼归仁》,作者是当代哲学泰斗李泽厚先生。这是...

  • 悦读社发言(80)

    对中国文明不死神话的解读——《惠此中国》读后 《惠此中国》这本书,作者赵汀阳,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被...

  • 悦读社发言(67)

    多点对行为经济学的认知——《赢家的诅咒》读后 本书作者理查德·塞勒, 是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芝加哥大...

  • 悦读社发言(68)

    感知味道的学问——《品尝的科学》读后 《品尝的科学》这本书讲述的是,品尝不仅仅是用嘴巴吃食物,其实还会用到全身和大...

  • 悦读社发言(62)

    当下美国社会的盛世危言——《自满阶级》读后 《自满阶级》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当下美国的“盛世危言”。 作者泰勒·科文...

  • 悦读社发言(63)

    重伤前行的印度——《印度:受伤的文明》读后 《印度:受伤的文明》这本书,讲述的是印度在独立后,找不到自身发展途径的...

  • 悦读社发言(77)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的发展变化——《纵乐的困惑》读后 《纵乐的困惑》这本书,作者卜正民,曾担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

  • 悦读社发言(81)

    审视饥饿与战争的成因——《战争的滋味》读后 《战争的滋味》这本书,是一部以粮食及食品供应的视角来审视二战的历史著作...

  • 悦读社发言(71)

    美国的持枪文化及程序正义——《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 《历史深处的忧虑》是《近距离看美国》丛书的第一冊。该书以一种书...

  • 悦读社发言(79)

    重温经济学入门经典。——《一课经济学》读后 《一课经济学》是一本畅销了70多年的经济学经典入门书,主要讲述的是奥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悦读社发言(18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ov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