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帖子:
300万房子,25年后不一定增值到600万,但300万保险,25年后一定会变成600万,[嘿哈]而且中途用钱可支取,终身3.5%复利计息[强]。
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保险3.5复利增长,而且,保险公司通过合同方式,契约型固定强制增长,有保证,所以25年后会变成六百万,但房子就不一定了,或者塌了或者熄火了,总之就可能是不值钱了,那么,是不是明摆着,买什么房子啊,恨不得房子卖掉也要买保险啊。
事情就那么简单么?
用一个强制性增长的优势来对比市场性的波动,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大概率就是忽悠,譬如我说卫星万一砸下来,损失巨大,而碗放在桌子上完全无忧,那是不是我们以后买一堆碗就可以了呢?其他锅盖瓢盆,自行车电动车就不要了呢?
显然不是。
先说说3.5的复利,这是寿险产品特有的一种增值方式,但是特别在什么地方,它是以保单的现金价值为基本来计算每年增值的,而不是你想象中的保费,更不是保额,那是忽悠;更不是每年保费的累积,那是更无耻的忽悠。与时间交朋友,最长时间的投资工具,这些基本都没大错,但是不从这个基本讲起,而大量的寿险从业人员有意无意忽视甚至有意的避而不谈。这就暴露了我们这个行业极不自信的专业度。
至于这样和房子比,真是牛头不对马嘴,房子能住,保单能住么?在特定的情况下,房子会爆发性增长,保单会吗?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保险的保障功能会受影响,但房子要看看其他的因素。等等,这些都是不可比较的。
简单说无论是刚需还是投资工具,房子是房子,保险是保险,你还是从本质上去理解比较好,保险不好买,也不要拉房子垫背。
也防止另外一种思维,只要一种工具在红,保险就要跳出来,说我们实际上比他还好。
各有各的好,保险不可替代,但也不是比任何工具多好,内裤再重要,也不能当口罩用,尤其在宴会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