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开篇就在讲“注意力>时间>金钱”这个价值选择,虽然依旧在学专栏的进程中,但这个观念可以说是记得最牢靠、掌握得最透彻、践行得最坚定的一个,比如生活中为需要的知识付费以节省筛选的时间、为合适的工具付费以换取操作上的便捷;工作中为避免注意力被过多电话打断投入时间把前期工作做到细致入微。即便如此,就可以证明自己学到了、掌握了、会用了吗?
笑来老师第二期写作课正在报名中,很多伙伴都在朋友圈发“卖货”信息。作为一个在第一期写作课中成功卖出2.5份的、自我感觉有些良好的、也想进一步检验自己销售能力的小白,自然也手心痒痒、跃跃欲试,再加第一期营销的一个伙伴在写作课后又找到我加入践行群,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卖课的好广告。于是直接把我们的聊天记录当做文案发了朋友圈,发朋友圈本身也没啥,可再看看我后面的举动:不时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人给我点赞、留言…虽然端坐书桌,面前有书,可注意力全在手机上。一个小时后,突然意识到有点不对劲,哪里不对?价值判断出现了问题,对此刻的我来说“金钱>时间>注意力”。我不就是为了赚返佣吗?为了赚返佣完全忽略了对时间和注意力的考量,让原本宝贵的东西在那个当下变得廉价,廉价到自己都意识不到。
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就这一条价值判断,为什么知道了却没做到?为什么在自己如此笃定的环节出差错?如何避免今后重复掉坑?刚从坑里爬出来的我有一些感想。
1.学习时警惕被作者的思路所局限。笑来老师在讲“注意力>时间>金钱”时,所用的案例是花钱请人跑腿买咖啡节省自己的时间、花时间与爱人沟通避免后期注意力被打断。这些案例有个共性,都是针对“支出”这个动作:花钱、花时间。所以学习时,我的思路也被局限了,只是在想“支出”这个动作,于是后期的践行也在围绕这个动作:花钱省时间、花时间省注意力。结果当现实生活切给我另一个场景——“收入”,也就是赚钱时,马上不知所措,下意识地做出了不那么恰当的选择。当谈到“赚钱”时,不也应该采用同样的价值判断吗,注意力>时间>金钱,对于小白,为了赚钱,消耗时间注意力,这个代价很大,况且消耗了时间注意力还赚不到钱。赚钱尚早,别因为赚钱浪费掉宝贵的注意力。提醒自己,今后习得一个概念时,反复问自己,这个概念还能用在哪儿?还有什么应用场景?
2.不要默许自己的所有行为。当发现自己的行为不能让自己从容淡定,或是让自己感觉不舒服时,一定要停下来想想,这事儿对吗?深入想下去总能发现问题,每一个问题的暴露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
3.持续打磨自己的价值观。一切选择都是价值观的体现,日三省身,问问自己“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笑来老师反复提到的问句练习,却是在自己掉坑后才有了些许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