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四十篇文章,没有一篇是在一个半小时内写完,大部分都是两小时左右完成,直到我看到某个公众大号,他每天都是23:00开始写,23:59写完发出去,已经形成了一种仪式感,中间也会有各种纠结和被下一句该如何写逼疯的时候,但最终都是在设定的时间里,完成了这样的挑战。
我想学一下他的速度和效率。
于是,你们看到了,过去的五天里,我开始挑战“一小时写作计划”,除了第一天和昨天侥幸成功,其他时候我都失败了。
但失败了没关系,因为我的目标是“达成一小时写作”的能力,所以每一次失败我都会在想,中间是哪些部分做的不够,比如用笔太多,写作的时候有些不专心,有时被他人打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外因部分,找一个安静的暂时没有人能打扰我的地儿,手机也扔远一点,这样就可以了。剩下的内因,则取决于我的逻辑梳理能力,以及文章谋篇布局的能力。在这样的目标限制下,你只能不断的去想办法,因为你的目标就是“一小时完成写作”,哪怕多一分钟,依旧是失败。
人们总以为失败是可怕的
我们的内心常常是恐惧失败的,虽然从小老师说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事实上,他们教的都是“你不能失败啊”!
“你不要做错题目”,“这么简单的题你都能做错”,“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你的人生就毁掉了”。
然后,普通的你,会不断的为这些事情焦虑,错误是可耻的,是会被骂的,是不能接受的,每走一步,都不可以错,所以,不错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去做。
但怎么可能不犯错?
再优秀的学生也不能每一次都考满分,做任何事情都超过所有人啊!
失败不是成功的母亲
失败虽然不可拍,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宽慰的告诉自己,“没关系,失败了,下次再来就行了,吸取经验好好改进,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这种话说起来太空了,下次是什么时候,怎么改,都没有说,而且,一旦这么对自己讲了的人,往往都是在干完这件事情,等待结果时,不会全力以赴的人。
“成功才是成功的母亲”,因为只有优秀才能孕育优秀,如果没有把任意一件事做到八十分的经验,哪怕你不断的换事情,也很难有一样达到八十分。八十分的水准是优秀级别的,优秀是一件需要你很努力很努力才能够做到的事情,只有当有一个点达到了八十分,你才会意识到,原来要达到八十分,需要经历哪些付出,哪些节点。
我还没做到八十分,但我看过八十分的人怎么做事情。
我们这些普通人
史玉柱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深以为然。
“如果有一件事你觉得还凑合,那么拿出去肯定不行;如果你做到把自己都感动了,这个时候应该就可以了”。
我们就是这样凑合的普通人,优秀是需要感动自己的,就像某主编常年熬夜熬到三四点,把我都感动了,所以他的文章才能读起来很有趣味。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天赋不够,只有通过努力来抵。
这件事我不会做,这件事我没做过,但我曾经有过做成一些之前从来没做过的事情的经验,所以哪怕这个东西我没做过,我也能试一试。
做成一件从来没做成的事情的经验,第一次很系统的经历,就是写论文。
你会发现你并不了解学术领域,你也不懂的老师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要你改,因为学术的规则你没有接触过,哪怕写得烂,最后你依旧是过了。
之前的文章里也讲过,大学里,在职场中最实用的能力就是“写论文”。而写论文的过程里,老师会让你改三到四稿都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你没做过啊,你真的不清楚这个的规则啊。
人生不像做菜
你不可能等所有材料都准备齐了再下锅
写论文是如此,进入职场做各种工作也是如此,去挑战你没有挑战过的事情,不都是如此吗?
只是这挑战,不能是“哦,失败了,那我总结一下,下次再改进嘛”,而应该是“果然没做好,哪里没做好,怎么做好,什么时候做好”。
对于乙方公司,都会有被甲方以各种理由把方案打回三到四次甚至更多的经历,一方面是你真的没弄明白对方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你的能力确实没达到。
在这个不断重改的过程里,你会更清楚对方要的是什么,并尽可能提供给对方。
一些闲话
不要拿“我已经很努力了”来感动自己,这也是我很讨厌鸡汤的原因,用情绪上的感动,来掩盖自己行为上的懒惰,这就是找借口。
被“简书首页”拒稿,是自己的文字水平不够,选题没有突出特色;
给出的方案会被打回来三四次,是自己一开始就没弄明白对方要的结果是什么,并采用明确的方式提供给他;
文章没能在一小时内写完,是行文、谋篇布局、逻辑思维处理上还有偏差;
专门给朋友写的文章他说了谢谢但不会去转发,是因为这篇文章对他有用但不足以让他转发。
分析清楚失败的理由,给自己截止时间去完成它,才可能走向成功,只是可能而已。
优秀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努力的,我写上十年,我也知道,我应该还是完全没有机会看到雨果的影子,但既然要做,那就先做着。
真正用尽全力的人,才有资格说,“我不是这块料”。
我们这些渣渣,都不配。
请努力到有资格说,“我不是这块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