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两会上,“拉动消费”成为众多代表、委员以及国内外媒体热议的重要话题。
不久前,商务部就2018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其中指出目前消费市场承压较大,2019年消费增速仍有可能进一步放缓。这个状况反映在一组经济数据上: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首次跌破两位数,消费增速明显放缓。
因为关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零售业的健康发展一直是全国两会重点关注的议题。围绕这个议题,不少代表、委员提出过建议和提案。其中部分建议和提案直接推动了整个行业的重大变革。
回顾近年两会以及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历程,有三个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智慧零售”,它们既是两会热词,同时也是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三个重要推动因素。
一、智慧零售助力企业升级
智慧云企全力推进智慧零售,一方面通过全场景的数字化重构和全价值链的平台化赋能帮助中小企业完成智慧零售转型,提升经营效率。另一方面,智慧云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持续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激发潜在消费。
近期,智慧云企通过大力推动智慧零售开发战略,形成了中小企业极速转型升级的智慧零售业态群。从而形成了线上线下场景融合,实现了全渠道、全场景、全品类、全客群覆盖,不断打造全场景的消费环境和空间,催生新的消费市场。

二、零售业发展的三个重要推动因素
1、互联网+
2014年两会期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张近东建议推进产业互联网转型,同时建议加快移动互联网应用推广。此后,产业互联网化、线上线下融合的话题开始上升到两会高度。
2015年两会,腾讯CEO马化腾提交建议: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同年,“互联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互联网+”,创造出了新的发展生态,让传统实体零售出现了向互联网转型的热潮。
2、大数据
互联网普及之后,不断堆积的用户消费、内容、行为等数据,让大数据产业应运而生。
2014年,大数据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成为两会热议话题。
2015年两会,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建议利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服务管理能力。
2016年两会,马化腾从医疗领域为大数据建言,雷军为大数据在三农领域的发展提出建议,杨元庆建议用大数据助力扶贫。
大数据时代,不仅一切线上数据有迹可循,同时也接通了线下数据,并将线下场景数字化。不仅让数据跑了起来,也让数据和具体用户行为之间的匹配度越来越高,数据的价值度越来越高。
大数据的应用的确是中国零售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零售企业开始通过累积的大数据,勾画消费者行为,预判消费需求,通过科技手段争取更多的消费主动权。
3、智慧零售
2017两会上,张近东首次提出智慧零售。
中国零售的未来不能简单地分为实体和电商,而是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新业态。
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在快速迭代。从刚需消费到体验型消费,从全品类到定制化,零售企业经营手段应该与消费需求同步。
智慧零售的线上线下融合,将线上空间的优势与线下体验的优势进行融合。
未来,随着国家对民营企业各项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落实,民营企业必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点。2019年也将是智慧云企发展智慧零售机会最大的一年。智慧零售发展也将进入精细化经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全面助力拉动中国消费市场提速升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