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有可能是错误的,而公理往往不证自明。
我们先来看一个很神奇的推断——守身如玉者更容易助长艾滋病的传播。这个结论看起来很奇葩,但却是通过纯粹的逻辑推理得出的。
打个比方,小李长相英俊,但是在性事上有些保守,前阵子他和同事小红看对了眼。两人眉来眼去,就差临门一脚了,就在他们相约办事的那天晚上,小李在地铁站发现了一则公益广告,上面大谈洁身自好的好处,这则广告成功地将他的激情浇灭了,他没有去赴约。另一边,没有等到人的小红转头和隔壁老王翻云覆雨了。
然而,不幸的是,小红却因此染上了艾滋病。保守的小王没有赴约,导致私生活不检点的老王成功当上了替补,结果让无辜的小红染病,这样说来,如果小李能够开放一点,那么小红可能就不会招此劫难,这是小李守身如玉带来的危害。
再假设,小李后来开放了一点,跑去酒吧寻找性伴侣,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小李找了一个健康的伴侣,两人度过了愉快的一晚,很完美;另外一种情况呢,就是小李不幸中招,从性伴侣那儿传染了艾滋病,那时候小李会乖乖地回到家,独自舔伤口。
所以,注定有人会染病,那我们宁愿染病的人是平时不乱交的小李,而不是隔壁的老王,因为小李会带着病毒一起死,而老王会在自己死前感染数十个人。因此,守身如玉的小李会加速艾滋病的传播,而开放正常的小李则会减缓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当然,如果开放到和隔壁老王一样,情况就另当别论了,这样一步步推理下来,我们很难找到反驳的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最后得出一个与我们的常识相反的结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接下来,我想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为什么常识会撒谎》就为我们解释了常识背后的奥秘。这本书将用完美的数学、经济学、物理学和哲学知识,来推翻那些我们生活当中为人熟知的概念,带领我们进行一次穿越时空,且充满刺激性和愉悦感的生活真相探秘之旅。
这本书的作者史蒂夫·蓝茨伯格是美国经济学的一位大牛,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写有《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买房子还是买股票》、《性越多越安全》等等多本畅销书。同时还为《福布斯》、《华尔街日报》等顶级媒体服务,已经发表了30多篇关于数学、经济学和哲学的文章。他对数学、物理学、哲学各方面知识都非常精通,经常脑洞大开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比如说,堕胎是邪恶的吗?搞环保有道理吗?彩虹究竟有几种颜色?这些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听起来似乎在蹭热点、博眼球,但是史蒂夫的角度来看却不是这样。在他所写的《为什么常识会撒谎》这本书当中,这些送分题,做到最后,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个令自己吃惊反正确的结果,他挑战了我们几乎所有的常识,让我们知道了很多看似荒诞的行为,却能够找到合乎逻辑的解答,而许多我们自以为深信不疑的却完全站不住脚。
先说道德,在生活当中,我们习惯用道德标准来衡量人,但是我们所持的道德观点,真的就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机构吗?当然不是,就拿那个著名的案例来说吧。
假设有辆火车的刹车突然失灵,正冲向一个分叉路口,左边路上有5个人,右边路上有1个人,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司机,你会选择朝哪边开呢?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撞1个人,而不是撞5个人。
假设情况再变一下,没有分叉路,但是车前面有5个人,现在只有推1个人去拦住车才能救他们,你们还会推吗?又假设,你们就是那个被撞的人,你们还会选择让车撞向自己吗?
我想大家心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同样牺牲一个人,拯救5个人,为什么选择就不同呢?怎样做才是道德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史蒂夫提出了“失忆症原则”的概念,意思就是只有当人患上失忆症,忘掉自己是谁,忽略掉那些关于自身利益的事情的前提下,才能够做出道德的判断,不然的话完全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另外,我们再说知识。数学界有一个著名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它告诉我们一个让人崩溃的事实:就是我们以为很严谨的数学公理,其实很多都是无法证明的,而严格的纯粹的逻辑推导出来的结论,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说,0是自然数,这是正确的,但是这个事实,你是没法证明的,而整个数学体系,其实都构建在很多不能证明的公理之上。
再比如说,NBA篮球赛里,白人裁判更喜欢吹黑人球员犯规,这并不是因为白人裁判种族歧视,反而是因为他们害怕被扣上种族歧视的帽子,于是放松了对黑人球员的判罚,这样一来,黑人球员的犯规次数反而增多了。
所以说正确的不代表是可以证明的,而通过逻辑推导出来的又不一定是正确的。这不是绕口令,事实上这种观点确实是存在的,我们有时候必须要去接受一些不证自明的真理,如果我们每一件事都必须通过逻辑的检验才能够接受,先不说我们的真实观会面临崩塌,累也会累死对吧。
那么,在信仰方面,诚实又是怎么骗人的呢?其实,人们会附和的信念,往往都是那些想要相信或者想要让别人一起相信的东西,而这些信念很多时候并不是真心的。就像在网络平台上,明星的粉丝们每天都被自家的idle、CP撕的天昏地暗,但是,可能在某一天,就会怀疑自家idle的性取向了(开个玩笑)。
我们举个正经一点的例子。比如说那些聚集起来学习各种清规戒律的教众们,他们是否真的虔诚信封神明呢?大多数的宗教教义都声称举头三尺有神明,做好事可以积徳,做坏事会有报应,所以真正的信徒基本不会犯罪,但是监狱里那些信教的犯人又是怎么来的呢?
简单回顾一下,我主要从道德,知识,以及信仰这三大块为大家解读了这本刷新人们认知的著作,现在你是不是突然对生活当中的常识有了一种小纠结呢?
当然,我的目的并不是要让你怀疑人生,而是希望大家在理解了常识的欺骗性以及背后真实的世界之后,在面对一些判断的时候,不再不假思索的质疑,也不再不假思索的相信,当别人试图以“常识”这样的字眼来说教你的时候,你可以用逻辑严密、言语犀利的措辞将真理摔回到他的脸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