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大女儿在写作业时,我正在卫生间里关着门冲凉。
进去卫生间没多久的我,便听见了在外面写作业的大女儿和她妹妹聊天说笑,这我可忍不了了,因为最讨厌的就是大女儿做事拖拉且容易分心的样子。
于是,我立马用怒气冲冲地语气大喊着大女儿的名字以示提醒。没想到,我话音刚落,大女儿也不甘示弱地回喊道:“我在写啊,不要总是因为你没看见就认为我没写行吗?”。
这回喊可一下子就让我愣在了原地,一时之间,仿佛大脑失去了意识,以至于竟忘了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
待我大脑慢慢恢复意识后,脑海里瞬间想起了今早在帆书app的“新父母”课程里的一句话,那位授课老师说:“很多时候,对于孩子的行为和想法,只是‘你觉得’,你觉得孩子不按照你说的做就会怎样,你觉得孩子的行为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她就会怎样……”。
虽然我并不认为今晚和大女儿的冲突上升到了那位老师讲的阶段,但大女儿的反驳确实引起了我的反思。我在想,女儿说的没错,我没看见,并不代表她没做,只是我以为她没做。此时我又想起大女儿常跟我说的一句话——眼见不一定为实。既然如此,我又凭什么断定那些我没看见的事呢?
生活中,以“我觉得”的角度去评判孩子的次数并不少见,因为孩子一直对“我觉得”的评判沉默不语,所以做家长的我们越是变本加厉,随意指责和评判成了家常便饭。庆幸的是,我自认为自己是个有觉知能力的人。
所以,趁着给大女儿洗头的机会,我心平气和且真诚的和她聊了我的感受和想法。
我:“刚才你那样和我说话,我是有点伤心和生气。不过,我也认真地想了想,我认为你说的没错,而且也很感谢你说出那些让我有机会反省和改进的话。我不该因为没看见你在写就一再地唠叨你。你能勇敢地说出那些话,说明你不是一个对不客观的指责忍气吞声、唯唯诺诺的人,而我相信,当你在外面遇到不公正的对待时,你依然能够拿出这份勇气捍卫自己的权益。只是,我有个小小的建议,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你可以好好跟妈妈说,也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之间都可以好好说话。”。
忘了什么时候在网上刷到过这么一句话,说:“带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吃力不讨好的事儿!”,毫不否认,我也时常有这样的感受。但转念一想,说出这种话的人,亲子关系一定很紧张吧……(或许只是为了引起共鸣继而获得更多流量)。
针对这句话,我还是想说说我的看法。任何关系,朝夕相处的时间长了,都是会有磕磕碰碰的,这无伤大雅,本质上这也不算什么事。但就是因为被赋予了父母与子女的身份,我们开始有了要求和、渴望、责任、义务等等……因为这些,彼此之间就不再只是单纯的磕磕碰碰,它变成了矛盾、挣扎、愤怒、怨恨、不平……
所以,有没有可能,导致糟糕的亲子关系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看待亲子关系的方式不纯粹呢?倘若我们不附加那么多条件和我们自己的渴望在亲子关系当中,有没有可能这段关系会变得轻松、快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