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运筹帷幄,就在西柏坡的陋巷中俯瞰天下,战胜艰难险阻,以小米加步枪,就能把八百万美械装备的部队打得落花流水,这充分证明: 硬件建设不是根本性问题,首要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教育亦然,如若我们情怀炽烈,更兼格局高远,在农村条件薄弱校,一样可办成大教育。”今夜喜看以前的工作日志,这是七年前在一个城乡结合部学校(双桥中学)首任正职时,我面对没有一点硬化的校园,站在坎坷不平泥地上,对班子成员说的一番铿锵有力的“心语”。
不是吗?远的有陶行知先生脱去西装,在当时相对荒凉的晓庄,办出了影响深远的乡村教育;近的有崔其升校长在一个乡镇艰难起步,矢志不渝向着自己心目中的教育远景奔发,也终得以遇见卓越的教育。
追寻干事创业的精神源头,追问羽化蝶变的精神密码 。任正非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振兴教育不在房子,而在于老师。黄埔军校就是两条绑腿,抗大就是一条小板凳。你们看关于抗大的电影,搬个小板凳,坐在黄土飞扬的土地上,听到毛泽东没有麦克风的讲话,就建设了新中国。黄埔和抗大怎么不是世界上两所伟大的名校呢?所以,物质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最主要的。” 任正非是有智慧的,他的宏大格局让华为的格局成为一家跨国公司。
相信人,尊重人,激励人,唤醒每一个人心中的美好,这样的人组成的团队是蒸蒸日上,进而一点一滴,汇聚奇迹,成为令人敬畏的有希望、有作为、有内涵、有品位、有温度的组织。当时,双桥中学的教师经历了“四大转变”——态度上,由“应付型”到“主动型”;情怀上,从“职业型”到“奉献型”;教育教学上,变“传授型”为“引领型”;境界上,从“工匠型”到“研究型”。“研在教先”,这是当时我们的共识,也曾探索出“三四五”教学法。虽无什么高大上,但向上向善的变化,奋起直追的心魂,这就是强者气质,也是信念的力量。“让信仰成为变成看得见的财富”,这是我当时的座右铭。结果,仅仅三年时间,在2015年10月28日,菏泽课程评估验收上,双桥中学摘得全市农村中学第一名的桂冠,一举从全县落后的薄弱学校,来到了全市教育的第一方阵。
“以优秀的教师,培养优秀的孩子”,这是郓城教体局李宗玉局长的心声,今晨聆听智者妙语,如沐春风。他不愧是学者型官员,可谓一语中的,美好的教育在于美好的教师,抓住了教育高位发展的本质。明乎此,我们要积极进行自身建设,大力进行专业化成长。
金辉 凌晨四时于笑和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