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里的男主角于连,是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所有书里面最讨厌的人,他比伪君子还要虚伪,比小人更卑鄙,有心机没智慧,仗着自己一副好皮囊以及小聪明,亲手毁了两个爱她爱到疯狂的女人。
1、于连
“红”是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而“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
于连,农民出身,一个木匠的儿子。因为身体瘦弱,脸色苍白,不能像他身材健壮有力气的哥哥那样可以帮父亲干活而整天挨打受气。但是他喜欢读书,而且有惊人的记忆力,拉丁文的《圣经》可以倒背如流。他内心深处孤独,骄傲,自卑又自尊,敏感,这些性格不过是附属标签,而他真正的身份是—野心家!从他十几岁开始,最崇拜的偶像是拿破仑。内心极具攻击性。书里这样写道:
可谁又能想到,在于连这副如此苍白、温柔,好似少女的面容下,竟隐藏着坚韧不拔的决心呢?他宁愿去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出人头地。
活着的唯一追求就是飞黄腾达,出人头地。这种人,在我看来是十分危险的,英语里有个单词aggressive用来形容于连最合适不过。
当内心被求胜心、功利、权力的欲望填满时,其他的不过是过眼烟云,即便是爱情。
2、德瑞那夫人
故事的女一号应该是德瑞纳夫人吧,因为故事的最后,于连说德瑞纳夫人才是他唯一真正爱的人。
悲剧的性格决定了悲剧的命运,但是书中德瑞那夫人却是最悲惨的,她原本可以过的很幸福,安安稳稳做她的市长夫人,两个可爱孩子的妈妈,以及拥有不用管任何是是非非的资格,用现在的话说,她完全是上流社会里的一股清流。
德瑞那夫人身份高贵,她的姑母立下遗嘱,会将自己所拥有的巨额财产全部转给她的侄女,德瑞那夫人。所以,德瑞那先生,市长大人,即使在发现德瑞那夫人与于连通奸后也没有声张出去,一是怕丢掉这笔巨额遗产,二是有损他的名誉。德瑞那夫人不仅富有,还有漂亮的容颜,即便有了两个孩子,于连第一眼看见她时,就有吻她的冲动。
……于连渐渐平静下来,开始端详德瑞那夫人。这是一种完全无懈可击的天然的妩媚,那风度、气韵是不加雕饰的自然美的流漏。
德瑞那先生比德瑞那夫人大二十多岁,德瑞那夫人在遇到于连以前,不相信爱情,也从来没有体验到爱情的存在,她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跟她的丈夫一样,或者像瓦莱诺先生,男人们天生粗鲁而又迟钝,对于一切和金钱、权势、勋章无关的事情露骨的麻木,还有对一切使他们感到不快的推理的盲目仇恨,她认为这些都是男人的天性。直到遇到于连,他的一切对她来说,无一不是新奇的,“她被于连极不寻常的美貌所打动”,她初次见于连时,认为于连可能是一个乔装打扮的女孩子。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
于连受聘于德瑞那市长,做他两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忙于一切和金钱、权势、勋章有关的事物唯独缺少关爱家庭的市长大人,给两颗同样火热但带有不同目的的心一个最佳的机会。
于连是真的爱德瑞那夫人吗?充满各种心机,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精心设计的,以致于看上去他是那么的完美,以致于令德瑞那夫人一发不可收拾的陷入了让她极度厌烦又极度狂热的爱情。德瑞那夫人内心单纯,心地善良,起初对于连更多的是怜悯之情,然后发现他富有才华,跟与她认识的其他男人不一样,当在夜幕笼罩下的小花园的藤椅上,于连大胆的握她的手时,她内心害怕、惊恐、厌恶,于是挣脱了,但当骄傲的于连再次握她的手时,她完全沦陷了,幸福到彻夜难眠。于是,女为悦己者容,一个从来不打扮的女人开始精心的打扮自己,甚至还穿上了渔网袜。
爱情有巨大的魔力,能够摧毁一个人的理智,也能摧毁一个人的道德和信仰。
3、玛蒂尔德
于连和德瑞那夫人两人的奸情被德瑞那先生知道后,德瑞那夫人为了保全于连,送他去神学院读神学。再后来,于连被比拉德神父的推荐下去了德·拉莫尔侯爵家做秘书,抄写信函。然后他遇到了玛蒂尔德。
作为皇家大臣的女儿,玛蒂尔德不像一位甜美的公主,而像高傲冷艳的王后,于连也确实这样认为的,认为玛蒂尔德跟她的妈妈一样,是无比骄傲的王后。
玛蒂尔德和于连的感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场战争,彼此都是被征服的欲望控制着,痛苦是因为得不到,幸福是因为征服的满足感。从一开始,就注定是病态的感情。
有一个阶段,我怀疑于连是真的爱上了玛蒂尔德。因为他被玛蒂尔德抛弃后,痛不欲生,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走投无路时,他开始了他的阴谋-欲擒故纵。假意给德·杜布瓦夫人写情书,假意对玛蒂尔德不再关心,不理不问,于是疯狂的激起玛蒂尔德的感情。玛蒂尔德真的是疯了,骄傲的不可一世的她甚至减掉象征至高无上荣誉的半边头发,称呼于连为她的主人。当于连确信他成功的得到了她的心时,或者说是得到了他想要的生活,玛蒂尔德让他真正进入到上流社会,当了轻骑兵中尉,他的想法令我再次感到厌恶,也深深的同情玛蒂尔德。
他想:“我的故事结束了,所有的功劳都是我自己的。我已经成功的做到让这个骄傲的怪物爱我了。“他这样想着,瞥了一眼玛蒂尔德;”她父亲离开她便没法生活,她离开我也没法生活。“
这个阴险的伪君子。
4、人之将死
孩子重病,于连离开,令脆弱的德瑞那夫人万念俱灰,她开始把自己寄托于宗教,结果被神甫利用,给德·拉莫尔侯爵写了举发于连靠女人上位欺骗女人的检举信。信里这样说:
这个人贫穷而贪婪,极其虚伪,他企图使用诱惑一个软弱和不幸的女子的手段来达到谋求社会地位和出人头地的目的。
因为这封信,于连将会失去他费尽心机才能得到的一切,他怒不可遏,用颤抖的手,向那个曾经深爱他的德瑞那夫人开了两枪,显然,开枪的那一刻,他的良心已经受到了谴责,他犹豫,最后还是开了枪。
但是后来证明德瑞那夫人没有死,子弹穿过肩骨。于连因为蓄意谋杀而被关押判死刑。
两个深爱他的女人都使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救于连免于死刑,一个是被他用枪打伤的德瑞那夫人,一个是怀有他的孩子的玛蒂尔德。
但是,野心家在那个时候,居然放弃上诉,不论两个女人如何规劝。或许就是
开枪的那一刻他的良心发现,或者是完全的心冷意灰。
离死亡近了,他变的比他一生中任何时候都正直,他不仅对德·拉莫尔先生感到内疚,而且也对玛蒂尔德感到内疚。
最终 ,他坚持了他的选择,不上诉,执行死刑。后来,玛蒂尔德以于连夫人的名义,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而德瑞那夫人在于连死了三天之后,怀抱着她的孩子们离开了人世。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内心充满了爱和责任,对德瑞那夫人又无限的爱恋,对玛蒂尔德及他们的孩子又充满了牵挂。
内心被爱和责任填满,野心和欲望变成了过眼云烟,即便是他耗尽一生力气所追求的。
后话
每天半小时左右,636页,历时一个月,阅读速度过慢,因为读的是吉林出版社的英汉对照版,翻译的非常拗口,以致于读起来有点儿吃力。但司汤达,对心理活动细腻的描写,广泛运用的独白和自由联想,能够强烈感受到大师的魅力,不愧现代小说之父的称号。
继续努力,每天一小时,读更多的书,领会更多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