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第三十九天)

作者: 潇湘月潇湘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1-27 08:06 被阅读14次
    晨间日记(第三十九天)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由于在2018年春晚上的精彩演绎,一时间声名大振,在此之前,与“床前明月光”或者“锄禾日当午”相比,其传唱率是远远没法比的,这当然与其诞生的年代有关,因为如果我们只是捧读唐诗宋词,那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读到的,因为那时候这首诗还没出世呢。

    唐宋两朝自然是古典诗词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其参与者之众影响力之广,实让后来者望其项背,原因之一是与当初的科举制相关,另外最高统治者的个人好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但是事实上,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大地的文化田园中,早已是到处普撒深深根植的种子,好诗好词代有佳构,层出不穷,只不过唐宋的光环过于耀眼,以至于把后来的我们都变成了“灯下黑”。

    就比如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多么适合传唱啊尤其对于孩子们,简直妙绝!

    苔,多么微不足道多么容易被人忽视的物种,当我们身处百花园林或秀水青山,你会想起去关注一下山根墙角最不惹人注目的苔藓吗?它甚至常常被踩在脚下而视若寻常,可是,如果你肯埋下头来俯身观照,它真的有根有叶甚至能开出漂亮的花朵,密密丛丛地挤在一起俨然一片微型版的森林。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张爱玲的名句:“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如此清奇美好的句子有人誉之为“意外的惊喜”,然而当我们拿来与“苔”的意象相比照还会感到“意外”吗?只有当你对万物有爱,你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一个人心灵的富足,是与其对这个世界的关爱成正比的。张爱玲生前独居不肯见人,直到死后数日才被发现,表面看来十足一个高冷的代表,然而我们从她的文词中却读到了最深的谦卑、最柔软的温情以及最深挚的爱。红尘滚滚世态炎凉,人们只羡她才华盖世又知她几许悲辛?我想最后她躲到最远最远的角落里,也未必丝毫不恋尘世,只不过担心自己被粗心的路人有心无心地碰痛或踩踏而已。

    佛说众生平等,我们也会因为崇尚善念而努力追寻,然而我们果然追到了吗?

    《苔》,真的是一首难得的好诗,她像微拂的清风吹过面颊,像明澈的清泉,一滴一滴沁入肺腑。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照见身心检点足下,当我们以爱的名义朝向这个世界,如果只关注花团锦簇那一定算不上深爱,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也有奋力跳动的心灵,即使我们给出一点点温情,也会送去许多暖,就形同我们给“苔”洒上一瓢水,就足以救活许多棵。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此时此刻这清新的诗句伴随着清纯的童声回荡在耳边,我又看到了那一群大山深处的孩子,隔着镜片,正在敲打的字迹渐渐模糊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间日记(第三十九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cg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