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近几年,每当到了入夏时节时,流行起了一款迷你手持充电电风扇。从中小学生,乃至于到年长者,既不管是在烈日骄阳下,还是在公交车站等公交车的时候,也不管是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还是菜市场里的各类商贩们,人人都持一把小电风扇,对着自己吹个不停,好像已然成为了标配,连笔者也跟着赶了一回时髦,去购买了两把。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现如今伴随着空调的普及,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去使用扇子了,或许在一些年长者,尤其是那些爷爷辈分的人,还会愿意去使用扇子。在笔者所在的城市上海,在过去空调还没有发明以前、未曾普及到千家万户之前,每年但凡到了入夏时节,每家每户几乎是人人手拿一把扇子,且所用的扇子,也是各式各样大小不一,具有不同的特色。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夏天拂暑纳凉的时候,在所有的扇子当中,蒲扇是最大的、最为普通的,其价格也是最最便宜的,在当时真可谓是价廉物美,每户人家至少要配备两把以上,因为它是用细竹条围起蒲葵叶子制作而成的扇子,故而又被大家称之为“芭蕉扇”。尽管是如此,它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够经久耐用,时间一长细细的竹边很容易开裂散架,顶多也就使用两三年就要换新的,每当有新买回来的蒲扇,为了能经久耐用一些,会用家里废旧的、弃之不用的布条给它包扎上一圈,再用针线缝补好。在通常情况下,蒲扇用的最最多的,还是那些老年妇女了。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蒲扇除了在炎热的夏季拿来拂暑纳凉以外,它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在过去由于每家每户都要依靠各式各样的煤球炉子来烧水做饭菜,且家家户户都要生煤球炉子,用蒲扇扇风可以让煤球炉子烧的更快更旺,还能时不时地扇走炉子里冒出来的烟尘。不过,假若是操作不当或者操作不够规范的话,很容易辣到眼睛呛到鼻子,不停地流眼泪咳嗽,笔者在小时候也生过煤球炉子,也碰到过上述情况。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据专家考证“扇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然而“折扇”却是由日本人发明的。“折扇”一词最早出现于我们国家公元五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南齐书》上曰道:“褚渊以腰扇障日。”,这“腰扇”二字,依据《通鉴注》上的解释,“即为折叠扇。”“折扇”有很多别名,又名为“撒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不过“折扇”在南北朝时期还不怎么流行,直至到了北宋时期,“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市井有制,说明它已不是少数人专用的了。虽说已不是少数人专用的,对于那些普通老百姓而言,依旧还是用不起、不能使用折扇的,真正开始风靡全国普遍去使用折扇,是从明朝永乐皇帝开始的,因明永乐皇帝喜欢使用折扇,故带动了很多人都去使用折扇,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每至入夏时节,“折扇”亦是那些文人雅士、有点学问与文化知识人的最爱了,不单单是这样,那些年长者、爷爷辈分的人,也同样是对扇子钟爱有加哦,更是他们的众多标配之一。即便是这样,也同样是要划分出三六九等来的,对于一般的知识分子而言,大都配之以普通的竹骨制扇子,选用“玉竹”、“白竹”、“斑竹”……各方面条件稍稍好一点的知识分子而言,会去选用红木制的扇骨,选用“鸡翅木”、“紫檀木”、“乌木”……更好一点的知识分子人家,则会去选用珍贵的动物作为扇骨,有“玳瑁”、“象牙”、“牛角”……依据折扇扇骨的好坏,还会配之以相应的扇面,由低至高,扇面分别为“纸扇”、“绢扇”、“丝扇”等等,在“纸折扇扇面”中,又细分为:“素纸折扇扇面”、“色纸折扇扇面”、“金笺折扇扇面”、“发笺折扇扇面”和“集锦折扇扇面”等各种类别;在“绢折扇扇面”中,又细分为“素绢”、“金(银)绢”和“色绢”三个类别。笔者记得在当时,那些年长者、爷爷辈分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欢喜用颜色为黑色的素纸扇面,顶多就是在黑色的扇面上面配之以烫写金字。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扇骨”又名为“扇股”,一把上好的“扇骨”是以“档”和“尺寸”来划分的,最低的有九档,最高的有四十档,中间有十一档、十二档、十三档……二十档、二十二档、二十四档……它的尺寸通常为五个类别,分别为:八寸(28.3厘米)、九寸五(31.7厘米)、一尺(33.3厘米)、尺一(36.7厘米)和尺二(40厘米),九档和十一档是日式扇骨,还要在扇骨上面描绘各式各样的图案,在制作技法中有“阳雕”、“微刻”、“镶嵌”、“髹漆”、“烫花”、“手绘”。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扇骨的样式也是由简而繁、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在最初的时候,其造型是“直式方头”的,形状是长而窄的梯形;后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变化,有的扇骨其尾部是圆形的,如同和尚的光头一般,称之为“和尚头”,“和尚头”又分为“大圆头”和“小圆头”;有的扇骨其尾部如同弹奏乐器琵琶一样,故而名为“琵琶头”;有的叫做“螳螂腿头”,皆因扇骨的上面较粗、而其下面又很细,形状颇似螳螂腿,故而取这样的名字;有的扇骨是“波折式”的,其大小扇骨都做成“波折式”的,在相邻处的两根扇骨有“波峰”和“波谷”,“波峰”与“波谷”间相交错,好似层层波浪动感十足,这种式样一般多见于十六档竹骨大扇,凡是种种还有很多……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对于一般的小女孩和那些待字闺中的小姑娘而言,多数人使用的扇子皆为“团扇”,其形状不是圆形的,就是近似于圆形的椭圆形扇面,其扇柄不长,“团扇”又名为“宫扇”和“纨扇”,它最早出现在我们国家的商朝时期,最初的材质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作而成的,初名被定名为“障扇”,在最初的时候,其功能不是用来扇风拂暑纳凉的,而是作为帝王在外出巡视时,专门用来挡风遮阳避沙的。在宋朝之前把所有的扇子都称之为“团扇”,在我们国家盛唐时期的著名边塞诗人王少伯王昌龄著有《长信怨》一诗,其中就写有“团扇”,他在第三句中这样曰道:“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裴回。”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对那些中青年妇女,尤其是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人家、讲究精致生活与品味的中青年妇女,大都欢喜使用“檀香扇”。据说“檀香扇”是由“摺扇”演化而来,它的扇骨采用“檀香木”制作而成的。“檀香木”又名为“旃檀”,其木质皮肤色白者为“白檀”,皮肤色紫者则为“紫檀”,它的木质不仅比较坚硬,而且还具有一种纯天然的香味,在夏天用檀香扇来扇风拂暑纳凉时,可以却暑清心,可谓是清香四溢四处飘香,故而有“一扇在手,香溢四座”的说法,更有“扇存香在”之美誉。到了入秋时节,把檀香扇藏入在衣箱之中,不但可以香袭衣衫,还能起到防虫防蛀的功效。檀香扇通常可保存十年八载之久,即便到了存放的年份,它依然能“日日花香扇底生”。记得在笔者的小时候,母亲就配有一把檀香扇,在夏季还拿来拂暑纳凉呢!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檀香扇”为我们国家的四大名扇之一,它的制作技艺主要分为三个派别,它们分别是苏式(苏州制作)、杭式(杭州制作)和广式(广州制作),苏式的多数以绢画居多,杭式和广式的多数以拉花著称,苏式的檀香扇,因其“工艺精良”、“玲珑纤巧”、“芬芳馥郁”,极富有地方特色,扇面大多用绢面,扇骨拉制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其式样有“全面”、“格景”、“中空”和“西泠”等等……并配以“四花”见长。【备注:所谓的“四花”是指“拉花”、“烫花”、“雕花”与“画花”。】加之色泽秀丽典雅大方,故最受全国人民的喜爱。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俗语有言这样曰道:“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其实在扇扇子的时候,也同样是有“扇相”的,也一样能看出某一个人的相到底是怎样的,那些文人雅士、有点学问与文化知识的人,欢喜把扇子置于胸前微微的轻摇着扇子;那些性格豪爽的彪形大汉,欢喜袒胸露乳大幅度不停地狂扇;那些讲究精致生活与品味的中青年妇女,欢喜把扇子遮挡住半个脸面,高兴之处会莞尔一笑;那些老年妇女使用扇子是全方位多用途的,既为了赶走周遭的蚊虫,又为了拍掉灰尘。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的笔者,尽管家里也装了吊扇空调,至今每到夏季,依旧喜欢手拿一把折扇拂暑纳凉,只使用扇子就能拂暑纳凉止住冒汗与流汗的,坚决不使用吊扇空调,扇子也是环保产品。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笔者从小就对扇子钟爱(青睐)有佳,记得在实足六岁的时候,母亲给了笔者一把长13.5厘米的铁质小折扇拂暑纳凉,打开折扇,扇面印制了一朵盛开的黄色菊花。这把小折扇大概是购买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中期,是父母买给笔者的哥哥在夏天拂暑纳凉用的,到后来哥哥不用以后,又把扇子给了笔者使用。至今还是能清楚地记得,在笔者青少年的时候,一到炎炎的夏日,自己总是手不离扇,拿起扇子不停地呼呼扇起来,因为所购买的扇子,其材质都比较差劲,每年夏季总要扇坏一两把折扇,铆扇骨的铆钉总会从中间折断一分为二。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类扇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③感谢原创图片。】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 如风往事之——最忆夏日时节里的扇子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8年09月05日星期三晚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