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语分享】同一件事,有人把它当作向上的踏脚石,有人把它当作无法翻越的高山。有时候,决定你人生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做人做事的格局。你的视野有多高,就会获得什么层次的回报。换一种思维方式,天地可能更开阔。
《故乡》教学的要点和中考的对接点
这是一篇小说。中考考点有概括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叙述视角、赏析重点语句、体会结尾段的含义或作用。
教学设计
知识铺垫
1.了解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
2.有关小说知识的了解。如什么小说、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方法等。
3.字词积累与梳理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理清文章线索
默读课文,从题目“故乡”入手,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想想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
活动二:探究人物形象。
1.话题:请跳读课文,找出闰土和杨二嫂的相关段落,少年闰土(12-30段);中年闰土(54-74段);39-52段和83段,思考:这些语段是如何塑造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示例一:“”哈!这模样!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思路:角度(写法)+内容+人物形象。
(1)语言描写,二嫂当时说话突然,声音大、尖利、怪异,写出“我”的吃惊,表现了杨二嫂言语轻率、无所顾忌。
(2)连用三个感叹号,加强语气,突出杨二嫂当时说话突然,声音大、尖利、怪异,写出“我”的吃惊,表现了杨二嫂言语轻率、无所顾忌。
小结:闰土变化的根源是什么表面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社会落后愚昧。深层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礼教制度的毒害。
杨二嫂变化原因:
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小市民势利贪婪(或:市侩)的恶习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小说塑造主要人物“闰土”和次要人物“杨二嫂”有何作用?
充分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也披露了封建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的毒害是使旧中国农村经济日趋破产、广大农民生活日趋贫困、纯真人性扭曲的总根源。
2.探究“我”的形象。
小说中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是通过“我”的视角展现的,“我”也是小说塑造的重要人物之一,请探究“我”的形象。小说塑造“我”这个形象有何作用?
“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我”对故乡萧条、衰败、冷漠,感到悲哀、失望;对闰土那样的劳苦农民,感到深切同情和爱;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在文中起到线索人物的作用;同时“我”同情劳动人民、渴望普天下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强烈愿望,深化小说主题。
活动三:探究文章主旨
小说叙事、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表现小说主题。请找出抒情议论句分析其作用。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走”是行动的象征。“我”通过回乡的经历,认识到要追求新的生活,仅仅具有个人美好的意愿、崇高的理想是不够的,需要创造新的社会现实,需要无所畏惧地行动。“走的人多了”,更表明作者认识到,要打破旧社会、创造新社会,仅靠个别的少数人也是不够的,需要许许多多人共同的努力。(含义)
(尾段作用) 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内容)结尾深化主题,给人鼓舞和信心,表达了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和决心。(主题)
小说主题: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日益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活动四:品析环境描写
跳读课文,将描写故乡景物的词语或句子标出来,看看哪些是描写故乡的过去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现在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未来的,并说说所描写的各个时期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微讲座: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环境背景;
③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基调;
④衬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
⑤暗示人物命运;
⑥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⑦暗示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⑧暗示、深化主题。
[答题模式]
运用自然环境描写,突出了景物……的特点,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感情(或推动了情节发展)。
文中几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①第2自然段是景物描写。其作用是:描绘出一幅死气沉沉的故乡冬景图,表现出故乡萧条、荒凉、沉寂、破败的现实,烘托出“我”当时的悲凉心情。
②第12自然段描写的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这段景物描写色彩鲜艳明丽。体现了作者对故乡、对少年生活、对少年闰土的无比深厚的情感。同时也烘托出少年闰土的小英雄形象。
③结尾段景物描写作用:再现了记忆中故乡的美丽景色,展现“我”对未来故乡的美丽憧憬,表现出“我”改造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其作用是表明“我”对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
活动五:探究叙事手法
1.小说除了按照线性的时间顺序“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叙事,在叙事上还有什么特点?找出这部分内容,讨论其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和揭示主题的作用。
插叙
12——30段:插叙闰土少年的景况。刻画了少年闰土活泼勇敢、见多识广的形象,为后面中年闰土的叙述作铺垫并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小说主题。
45段:插叙杨二嫂年轻时的情形。刻画了杨二嫂昔日年轻美丽、端庄文静、安分守己的形象,与后文如细脚伶仃的圆规般的中年妇女形成对比,从另一个侧面突出文章的主题,使内容更丰满。
83段:插叙杨二嫂造谣中伤闰土的情节,是对人物形象的补充,更加突出了杨二嫂的贪婪、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的庸俗小市民的形象特征。
活动六:品析小说语言
结合课后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