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灯

作者: 木子罗 | 来源:发表于2020-11-12 15:03 被阅读0次

    宋朝辛弃疾有诗印证元宵灯节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过去每逢过年时节,特别是元宵节晚上,广东新会本地乡镇也会挂出小量的花灯灯笼。其中大多是寓意喜庆、表达祝愿的大红灯笼。而花灯造型多样,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显富丽堂皇,喜气洋洋。记得有一种走马灯,灯壁刻着嫦娥奔月的故事,灯壁转动,便见仙子飘然向上,腾云而去,袅娜直上月宫。

    那时还可在小摊上买到手工做的花灯。其中有一种用蜡制成鲤鱼形状的,小孩拿在手里,都兴高彩烈。纸做的小灯笼也有,点上小蜡烛,拿着却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会烧着灯笼,让人跳脚。

    但这些都不如新会的鱼灯。新会鱼灯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清朝初期,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新会鱼灯寓意年年有余,并且在2008年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新会县志》里记载:“在新会,县城翰禄桥(今惠民东路)之鲤鱼灯最具名声。”在清代每年元宵节期间,桥的中央就会搭建一庞大灯棚,桥的两岸就会挂上各式大小不一的鱼灯,其中会放置有一巨型鲤鱼灯,其身长约 8 尺,造型别致,形态生动,前往观赏者络绎不绝。

    旧时新会的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悬挂着鱼灯,在街头的小摊档上,也能买到大小不一的鲤鱼灯。

    鱼灯有纸做和布做的,制作并不容易。鱼头、鱼尾、鱼肚,要均匀合比例。首先,要先用竹篾扎绑起鱼的框架,再用自制的模具做“鱼皮”,然后对鱼身印上鱼鳞,并点上眼睛,鱼脊上会开一小口,用来点火和放置蜡烛。

    做鱼灯还有季节上的讲究,每年的2—3月就开始扎鱼架,6月是做鱼皮,夏天干燥,鱼皮粘上金粉不容易掉。糊鱼皮的浆糊要自制,用醋和糯米粉熬成,鱼灯才不会被虫蛀。

    作为民间工艺和民俗风情,鱼灯已基本在新会消失。近年来,新会区政府在春节期间又专门制作了数百盏鱼灯在人民会堂门口展示。

    一条长街,两边都是绿树,树上满挂鱼灯,大大小小的鲤鱼,挂在树上,夜色中,如鱼在树海中穿梭,活灵活现。人在树下走,鱼在树上游。有的摇头摆尾,有的昂首扭腰;有的嬉戏追逐,有的自娱自乐;有的大小相随,有的成群结队;有的鼓腮瞪眼似在跃龙门,有的又憨态可掬似懵懂孩童……总之鱼在树上看人,人在树下戏灯。

    红红的灯光光透过透明的灯笼,照得四周亮闪闪,光莹莹。照得满街行人两眼亮晶晶,脸红彤彤。人人只恨长街不长,长夜太短,不愿早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鱼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lp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