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活的艺术》

作者: 把日子过成诗吧 | 来源:发表于2019-06-10 15:52 被阅读74次
    读《生活的艺术》

    家门口的风景,极少人关注,更别说去感受它的美,因为太熟悉,因为得到了。

    麻木是现代人的典型症状。也许太忙碌,也许被手机绑架了,也许越来越现实。

    对大自然麻木,会丢失灵气,对周遭麻木,会淡薄人情。慢慢地,活得没精神,提不起劲。

    如果无法享受当下,期待更好的未来只是空谈。

    于是把节奏放慢,忙中有序,忙里偷闲,日子似乎开始有滋有味起来。

    某日,驻足栏前,赏白鹭起舞,它们扑闪着翅膀,时而低飞,捕捉鱼食,时而高飞,最后优雅地落在树枝上,发出它们独有的声音,有趣极了。从来没有这样长时间停下来认真观赏,虽然它们一真住在这里。原来,我忽略了一群可爱的邻居,也未曾得到这简单的快乐。如果不是那日正好无阳有风,我也许依然会匆匆而过。感恩所有遇见,冥冥之中似乎有神的指引,才让人与大自然有了链接。

    读《生活的艺术》
    可见,放慢节奏,才可用心品味大自然。

    人在静心状态下,方可读一本书。这不,从书店请回家的《生活的艺术》半年有余,迟迟未开卷,终于想起开卷,却无心常读,枯燥的理论,乏味了些。待我有了慢品的时间和心情时,才发现自己多么浅薄。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生活,幽默大师林语堂用倾心之作教我们如何生活,他的那句“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病患,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画家在所画的山水中总将人物画得极渺小的理由。”

    突然顿悟,什么时候心境开始变美,什么时候变得豁达,什么时候越来越易接近并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从爱上大自然开始。原来,大自然不知不觉把我的自大狂治愈,让我活得如此踏实从容,简单知足。

    对于衰老,林语堂先生说,如若明知和老年白发无从争斗,何不就认白发为美丽?对老如此坦然,哪来惶恐?

    在他看来,一个女人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揺篮前面,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扶着四五岁小孩行走,最快乐的时候,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他认为独身主义是社会的畸形产物,人要有家庭有子女才完美。在现代人看来,有点大男子主义,在职场与家庭之间变换角色的我,承认家庭更能给女人带来幸福感,除非男人可以生育,否则女人不可能平衡得了事业与家庭。

    他说世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只能力争上游去做一个近乎情理的生物。只有在世界的人类都是近情的人时,我们才能得到和平和快乐。我所理解的近情,是指合乎人情的思想,近情的人往往有教养,素质高,正是当下说的人品。林语堂先生给女儿择夫只有一个标准:他是否是一个近情的人。当下那些嫁给金钱的人,多少人会在乎人品呢。

    人品第一,才是智慧的选择。

    说到读书之乐,读世界名著是最有甜头。初读乏味,记不住人名,坚持下去,渐入佳境,高潮处忘我,结束时意犹未尽。任时光飞逝,故事经久不忘,人物形象历历在目。我甚至认为真正的阅读,一定要产生心灵碰撞的火花,一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如一提起巜红与黑》,就想起年轻帅气的家庭老师于连与市长夫人如何一步步靠近,一步步高升,一步步毁灭,震撼人心。又如《战争与和平》,原来是一个爱情为主线的动人故事,诗意美好的娜塔莎跃然纸上,结局让人唏嘘不已。还有《飘》,那个口头神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斯嘉丽。还有《包法利夫人》等等经典名著,震撼人心,启迪心灵,用血淋淋的故事教育后人,引发对人性的思考,并指引了光明的方向。

    生活大师林语堂先生还提到了旅行,美食,写作,信仰,悠闲,读罢入心,生活确实那么回事,生活不过如此,生活不只是吃喝拉撒,他给生活作了最权威的诠释,他把人生宝贵经验和盘托出,绝对称得上大爱之作。

    当现代人沉迷于游戏网络,是不是丢失了很多原始的快乐?古人悠闲写下了唐诗宋词,今人忙碌为后人留下了什么呢?当国学之热开始盛行时,慢慢拾回丢失的好,终归是好的!

    工作能力是逼出来的,生活更需要花心思,未来,生活高手将更受欢迎,信不信由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生活的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vz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