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写了一篇《我喜爱的课堂样子》,学生们所喜爱的课堂是轻松的、充满幽默和乐趣的。一致反映语文课缺少趣味,沉闷,特没意思。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课堂上,我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接受知识的学生。没意思的课堂,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讲得再多也无益。平时在备课时,我考虑到了学生,设计问题时设计具有发散性的问题,不同的答案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产生知识的涟漪。问题我设计得很用心,设计得也很好,问题一提出课堂就出现了冷场,根本没产生思维的碰撞。我还带着学生在文字中反复品读,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品读得往往不尽人意,品读草草结束。我做得很用心了,可课堂总不能上出趣味来。
李镇西老师说过:“语文课堂要上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有意义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说的,我们的责任、使命、理想、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真善美品质,还要培养公民意识与创造精神;有意思是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说的:情趣、浪漫、好玩儿,其乐融融,心花怒放,欢呼雀跃,心灵激荡,泪流满面……”
我的课堂过于注重有意义而缺少了有意思,导致学生不喜欢。我要改变自己的课堂风格。
我在教《醉翁亭记》这一课时,文中有一句欧阳修描写自己醉酒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也,太守醉也”。我就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猜欧阳修年龄的活动,学生们的兴致来了,猜了不同的年龄:50岁、66岁、70岁、40多岁,甚至有学生猜80多岁,有一个学生挺用心,他根据文中预习里欧阳修被贬的时间和课下注释里对欧阳修生平介绍得出39岁。这个猜年龄的活动,掀起了课堂的高潮,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讲这一课时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欧阳修为什么称自己为‘醉翁’而不是‘醉叟’呢?”我让学生找含翁的古诗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学习氛围,他们在找到的古诗中体会到翁表达的是敬意,而叟只在《愚公移山》中出现含有鄙夷之意。
课堂中设计有趣味的问题,笑声不时从课堂中传出,学习也变得意趣盎然。
今天,在上《湖心亭看雪》时,我让学生找出文中不符合对话逻辑的句子,学生们很快找出“问其姓氏”“是金陵人”,随即,我抛出问题:为什么会答非所问呢?我就出示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不能答出。我让男女生对话,学生还是一脸茫然,我就问一生:“你叫什么?”答曰:“张笑天。”“按照文中你应如何答?”曰:“封丘人。”我俩的对话引得学生大笑,在笑声中理解了问姓氏,而答地方,再结合材料,自然就明白了是作者对故国的思念。直到下课,学生们还沉浸在愉悦之中。
我对“什么是好课”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所谓“好课”应是“有效”加“有趣”。“有效”,就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学生有收获。“有趣”,就是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如沐春风。
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语文课上得很有趣,老师让我们猜欧阳修的年龄,同学们猜多少年龄的都有,可没想到文中“苍颜白发”,其实他只有三十九岁。老师又联系到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年仅三十九岁的苏轼自称“鬓微霜”的老夫。我们理解了是他们被贬后历经沧桑的心境。我们在欢笑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真有趣。四十分钟的课堂也不感到漫长,希望以后语文课都这样上。”
从学生的日记中我找到了成功感,我并不是一个幽默的人,以后我要试着改变自己,尽量使课堂语言幽默风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我的改变将给学生带来一节节有趣味的语文课。
肖培东老师说:“没有难上的课,只有不悟的心。”
我把这句话转化为:没有难上的好课,只是缺少幽默的心。
有了幽默感,就能让课堂充满趣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