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则消息,说一位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里把他至亲的母亲给屏蔽了。原因并不复杂,这位年轻人平时喜欢极限运动,潜水是他最喜欢的运动。但是,却是他母亲最反对最担心的运动。
有一天,他忘了母亲能看到他朋友圈更文这件事,把一些潜水的照片晒到朋友圈与大家分享。结果让他母亲看到了,提出了许多反对意见。中心有两条,其一是你必须停止潜水,因为这很危险;其二是,你如果继续这样做,我就不认你这个孩子。这让他很纠结,他知道这是母亲对自己的爱护,但是他是成年人,有权力决定自己的事情。两害相衡取其轻,于是他打开与母亲的微信连接,选择了“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把母亲屏蔽了。从此,他的母亲再也看不到他发“朋友圈”的任何信息。
按理说,父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没有谁会比父母更疼爱我们,他们对我们的牵挂是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在他们面前不应该有秘密。然而,两代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行为举止毕竟有许多差异。如毕淑敏所说:“嫡传的子孙,其血缘关系可以稀释到1/16、1/32,孪生的姐妹,其品行可以有天壤之别。”,年轻人喜欢的极限运动,在母亲眼里危险大于快乐。于是,受到惊吓的母亲对孩子发出了断绝关系的威胁。为了不再让母亲受到惊吓,为了自己做人的尊严,他果断地将母亲屏蔽了。
站在母亲的角度,我们不能说她是多管闲事,那毕竟是她从小养大的孩子;站在儿子的角度,我们也不能说他无情,毕竟他是怕母亲受到惊吓才这么做。
过去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也不要让别人去做。后来,现在的人引伸地说:己所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喜欢做的事,也不要让别人去做。因为你喜欢的事,别人并不一定喜欢。“已之蜜糖,彼之毒药”你硬让人去做,就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
从这个意义上说,母亲不让儿子潜水,是因为母亲不喜欢潜水,也不敢潜水。于是她认为潜水是一件有危险的坏事,所以她不允许儿子潜水。出发点随好,却在爱和保护的名誉下对儿子的自尊心连成了伤害。
当然,儿子屏蔽了母亲,也会对母亲情感上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但比起她受到的惊吓,这种伤害显然要小的多。
据统计,在这个人人离不开微信群和朋友圈的信息时代,已经有52%的子女屏蔽了他们的父母。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警醒,我们应该想到,我们把孩子养大,他们已经成人,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独立个体,有人身自由也有精神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像我们最优秀的作品,而作品一经发表,就具有了独立的生命,再也不是我们这个作者所能左右得了的了。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会明白那个孩子的良苦用心,也就理解了他的行为。
于是,我开始理解那些不让别人看自己朋友圈的朋友,他(她)也许没有别的用意,不过是不想让你分担过多的惊吓和忧愁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