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每天写1000字投资理财
避免五种“不一样”心理 让你的消费行为更理智

避免五种“不一样”心理 让你的消费行为更理智

作者: 三木两火 | 来源:发表于2018-10-18 11:06 被阅读130次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狂欢节又快到了,不知道“剁手党”们是不是又摩拳擦掌(剁手党怎么会还有拳和掌?)、跃跃欲试、迫不及待了。每一年的“双十一”交易额都会破纪录,足以证明中国人的消费潜力和“半价”商品的诱惑力。人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是理性的、反复思量、深思熟虑的,买来的商品肯定是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我们每天都在买东西,我们觉得自己经验丰富,我们对自己的购物能力充满信心。

然而,人天生本能存在一些心理“缺陷”,导致在处理花钱消费问题上存在着一些心理误区。一些从本质上讲一样的东西,经过各种渠道“加工”之后,会让我们觉得“不一样”。大多数时候,我们对此毫无察觉。

现在,让我们提高警惕,避免五种常见的“不一样”心理误区,把消费行为变得更加理智成熟。

误区一:不同收入来源的钱不一样

最近,苹果出了最新款手机,尽管价格破万,但很多人依然心动不已,想要购入囊中。设想两种场景:一种是你自己辛辛苦苦节衣缩食、靠死工资攒下了一万元的存款;另一种是买彩票靠运气中了一万元的大奖。那么,哪种情况下你会更有可能购买苹果手机?

显然,中彩票得到一万元购买手机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你觉得中彩票属于意外惊喜,钱来得容易,挥霍一下也不会心疼。而工资积蓄则是付出了巨大劳动成果的辛苦钱,自然要倍加珍惜。

这种心理现象在行为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心理账户”。针对不同的收入来源,人们会习惯性地建立不同的心理账户,把钱分为工资、奖金、意外之财等等。对于不同收入来源的钱,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可能大不一样。

然而,这样做真的有道理吗?不管是哪种来源,只要数额一样的钱,就具有一样的价值。钱是具有可替代性的,这一块钱和那一块钱明明是完全一样的,不存在意外之财的钱更不值钱的道理,也不会因为这是辛苦钱,一元就能顶两元花。

因此,我们应该理性消费,不应该在有意外之财的时候大手大脚,也不要在花自己辛苦钱的时候缩手缩脚。要知道,钱是具有完全可替代性的,辛苦赚来的钱跟买彩票得到的钱如果数额相同就没有任何差别。当发现自己正在挥霍所谓特定类别的钱,比如奖金或者意外之财时,必须暂停下来,提醒自己:“这仍然是我的钱,钱就是钱,没什么分别。”你可以把它想成是自己工作辛苦所得,看看这种情况下,你还愿不愿意花掉这笔钱。

误区二:看得见的钱和看不见的钱不一样

现在购物支付真是前所未有的方便。我去买早餐,连炸油条的大妈都会来一句“欢迎微信支付”,那一声悦耳的“微信到账XX元”真是沁人心扉,估计大妈听一早晨这个声音,一天都会合不拢嘴。自从手机支付普及之后,我再也没有听说身边的谁谁谁钱包丢了,公交车上的小偷估计都已经转行另谋生计。

手机支付在无比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我们掏出手机、扫二维码、指纹验证、支付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根本就没有看到钱的存在,没有看到真金白银从自己手中溜到卖家口袋,因此在花钱的时候也就会更加大方。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同样的购物行为,用信用卡支付的消费者比用现金支付的消费者花费额要高出两倍。想想看,仅仅因为人们看不到自己的钱从口袋里掏出来,就能极大的激发购买欲望。

所以,行为心理学家会说,买东西时最好都用现金,可以极大的降低你的消费。当然,现实中几乎没人能做到全用现金付款。但是,当你潇洒爽快地掏出手机或信用卡付账的时候,要提醒自己,刷卡和花钱,其实都一样。

误区三:不同比例的钱不一样

想象一下,如果你要买一件200元的衣服,卖家给你优惠50元,你会觉得很满意,卖家很真诚。但如果你买一件价值5000元的家具,卖家给你100元的优惠,你大概会“受到一万点伤害”,觉得卖家很不实在。奇怪的是,明明后者比前者还多省了50元,而你却感到愤怒。

再想象一个场景,你在一家商店购买一件200元的衣服,有朋友告诉你10分钟路程远的另外一家商店同样衣服只卖150元,那你可能会考虑去另一家商店购买。但是,你购买一件5000元的家具时,得知另外一家距离10分钟路程远的商店里卖4900元,你可能反而觉得为了这区区100元不值得来回折腾。奇怪的是,同样是要耗费10分钟的路程,你反而更愿意去购买只省了50元的商品而不是那件可以省100元的。

这就是掉进了“比例偏见”的陷阱。人们在考虑购物值不值的时候,有时过于看重比例而忽略实际价值。在上述两个例子中,由于衣服便宜50元比家具便宜100元,降价的比例要大得多,受商品原始价格的影响,人们主观上会认为降价比例更大的商品更为超值。而事实上,后者比前者省下了更多的钱,应该更划算才对。

所以,购物时尽量不要用百分比来思考。100元就是100元,不论它是一笔1000元消费的10%,还是一笔10000的1%,它始终比50元要多。不要因为比例小就持无所谓的态度,你为此省下的,是实实在在的100元钱,而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比例。话说要是买房的话,1%也是一个很大的数额,即使多折腾折腾也不为过。

误区四:不同降价幅度的商品不一样

这个招数商家简直用的炉火纯青。商场里所谓“建议零售价”“参考价”“吊牌价”满天飞,无疑都是为了给你设置一个较高的价格框架,然后再给你一个大幅度降低的“实际价格”,让人感觉简直物超所值、不买就错过一百年。淘宝天猫的商品价格里,必然有一个较高的价格横线划掉,然后下面给你一个看上去更美的价格。“双十一”的那些数字更是五花八门,让人热血沸腾、大脑短路。

很多人声称早已经发现商家的这种伎俩,并对上面标注的原价嗤之以鼻。但事实是,尽管已经有所察觉,这个价格依然会像魔鬼一样纠缠着我们,影响我们的决策。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锚定效应”。它指的是,人很容易被一个随机给出的参照数字影响。心理学做过很多相关实验。比如,事先给两组参与实验的人看不同的数字,一组看到的数字大,另一组看到的数字小,然后,请他们为一个产品开价,看到大数字的一组,开出的价格会更高。他们之前看到的数字,就是锚定数字。 所谓建议零售价,也是为了给出锚定价格。 

同样,很多房产中介卖房时,会先给你看一个比较差劲、价格却不菲的房子,也是为了让你形成“锚定效应”,接下来再看其他房子,即使很一般,但对照前面,你也会觉得好很多。好多卖二手车的也是如此伎俩。

这就提醒我们,看到一个特价时,不应该考虑原先的价格是多少,现在买可以省下多少钱。应该考虑的是,实际上要支付多少钱。比如,买一件从1000块降价到600块的手表,并不是“节省了400块”,而是“花了600块”。 那这600块钱买这块手表到底值不值才是你要考虑的。

误区五:不同场景的商品不一样

如果你在路边摊撸串,一瓶啤酒5元钱你可能都会觉得有点小贵。但是如果你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吃海鲜大餐,同样啤酒收你20元,你可能还会觉得物超所值。

一瓶葡萄酒,原本你觉得价值100元,但如果告诉你这是一瓶有历史传承的、欧洲庄园的、有贵族血统的葡萄酒,你可能就会愿意付更多的钱,你喝的时候,心理上可能还会有更好地体验。

一双乔丹穿过的篮球鞋,在拍卖会上会卖出天价。。。

上述种种,不同的场景为同样的商品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在我们看来,路边摊的档次和成本,啤酒就该卖得便宜;而五星级酒店这种高雅的地方,可能仅仅是气氛和环境就值得付出更多。我们人为的给他们赋予了更高的价值。

事实上,现在很多商品所谓高价“卖情怀”就是这个道理。他们总是用极为夸张地语气去强调一件产品打磨了多少道工序、经历了多少种仪式,具备了什么样的“情怀”,代表了什么样的价值观,仿佛我们买来产品不是要去使用而是要去感悟人生真谛。

但很多时候,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为这个所谓的“情怀”多付钱,尽管这些描述、过程和仪式除了人为的赋予了一些虚无的“意义”,本身并没有给产品本身增添什么实际价值。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提醒自己,始终关注商品的本来价值,看我们拥有之后达到的效用与商品售价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产品本身拥有什么样的故事。

总之,在花钱这个行为上,我们要回归事情的本来面目。要始终提醒自己,不同来源的钱一个样,大钱小钱一个样,信用卡上的钱和口袋里的钱一个样,不同比例但数额相同的钱一个样,相同商品给我们的效用一个样。摆脱“不一样”的心理,看清“一个样”的本质,就会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理性、更加从容。

相关文章

  • 避免五种“不一样”心理 让你的消费行为更理智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狂欢节又快到了,不知道“剁手党”们是不是又摩拳擦掌(剁手党怎么会还有拳和掌?)、跃跃欲试、迫不...

  • 常见的3种营销心理学知识

    今天简单介绍3种应用在营销中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它们,你会更容易看穿商家的套路,避免剁手,变成理智的消费者。 1.登...

  • 学心理学有用吗

    学心理学有用吗?学心理学会让我变得更理智吗?学心理学会让我变得更自信吗? 常常听到这样的问题,与这类问题相对应的是...

  • 三点心理学,让你婚姻恋爱更幸福

    学习一些心理学可以让你看待一些问题更豁达,更加理智,因为每一种行为之后都有它心理学的原理,如果你能用心理学来看待一...

  • 告诫自己1

    避免暗示和诱惑,会让你丧失理智,一定要理性的选择。 经历比结果重要的多了,要学会享受经历

  • 为何要轻声说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觉得它是能伤害你的语言,那么也不要对孩子说出口。 低声说话,可以让人更理智,更...

  • 读《哈佛情商管理》

    Day8: 让高情商做理智的舵手 理智是前进方向上的舵手,它能控制我们行动的轨道,避免我们偏离正确的航向。...

  • 疫情下的电商品类研究,从短期销售趋势看市场变化及影响

    随着疫情升温,在疫情就是命令的严峻情况下,今年的春节很不一样。消费者心理预期产生变化,具体在消费行为有了哪些转变?...

  • 哲学和宗教

    哲学告诉你,人生是一幕悲剧;宗教告诉你,人生是一场玄幻剧。 哲学让你更清醒、更理智地认识世界;宗教让你看世界时,最...

  • 北京超职教育-消费心理学之让上帝有点饥饿感—饥饿心理

    消费心理学之让上帝有点饥饿感—饥饿心理 在消费行为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这种现象:商家把自己的产品说得越好,消费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避免五种“不一样”心理 让你的消费行为更理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yj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