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

作者: 朵喵喵猫 | 来源:发表于2017-11-11 06:17 被阅读0次
    公众号:  读思有礼

    人工智能,英文名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这个词相信我们都不陌生了,最近一年,有不少走在世界前沿的科学家、互联网工作者大胆预测,未来十年,有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到2040年,人工智能将进驻到各行各业,未来30年,90%的人都将失业!这些数据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甚至让人恐慌,而这种危机,已经在切实地发生了,教育、医疗、餐饮、律师、银行、军事、金融等,无论哪个领域,我们都能看到AI的身影,这种渗透在促进行业不断转型的同时,大量岗位也随之消失,那我们人类究竟用什么与机器人竞争?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那么我们要先看看自己与机器最大的不同,我们之所以称为人,就是我们拥有完全独立的大脑,我们可以有独立思考、自由决断的权利,如何运用好这项权利,进而让自己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也将成为我们和孩子未来立足于AI时代最大竞争力。

    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凡事需讲究办法,接下来,我要引进一本书《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我将列出书中几个让我受益的精彩部分,开启我们独立思考的大门。

    欧美小学模拟课堂

    场景(1)

    老师:“大家觉得领袖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伟大的人!”“有人望的人!”“聪明的人!”

    老师:“归根究底,为什么我们需要领袖?”

    学生:“因为如果没有领袖的话,大家就像一盘散沙。”

    老师:“那么,为了不让大家变成一盘散沙,领袖必须做些什么?”

    学生:“把大家团结起来!”

    老师:“怎么团结?”

    学生:“用头脑?”

    学生:“有些领袖会用蛮力来约束大家。”

    老师:“那把你们所了解的领袖形象写出来。”

    老师:“你们对领袖有什么不清楚、想要了解的地方,或是觉得有疑问的地方吗?”

    学生:“怎么样才能成为领袖?”

    学生:“以前就有领袖吗?”

    学生:“坏领袖从一开始就是坏人吗?”

    老师:“大家把对领袖的疑问全都列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解决疑问。”

    老师:“关于领袖,我想就已知的部分,问大家一些问题。理想的领袖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能认真考虑每个人。因为历史上有太多不把人当人看待而失败的领袖。”

    学生:“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如果要设身处地考虑每一个人,恐怕什么事也做不成。我觉得自己决定大方向,并且态度坚定的人才是理想的领袖。”

    以上对话运用到的正是哈佛大学自我意见建立法的三个步骤

    检查自己对于领袖(事物)的了解程度;

    查找有关领袖(事物)的疑问和想知道的事;

    各自发表关于“理想的领袖形象(事物)”的意见。

    场景(2)

    老师:“今天请大家读一段小说的内容。这本书是讲一个少年冒险的故事,大家都读过吧。”

    学生:“读过了。”

    老师:“今天我们要用跟以往有点不同的方法来读这个故事。各位桌上都放有绿、黄、红色的记号笔吧?”

    学生:“用这些笔画线吗?”

    老师:“是的,请你们在读小说的同时,用这3种颜色的记号笔在书的各个段落画线。画线有一定的规则,你们要仔细听。

    首先,用绿色的笔在你觉得‘原来如此,充分理解了’的地方画线。用黄色的笔在‘它说的意思有一点不太明白’,或“最好查证或思考一下”的地方画线。而用红色的笔在‘完全看不懂’的地方画线。”

    学生:“红色、黄色和绿色,好像红绿灯哦。”

    老师:“真细心!其实这3种颜色就是从红绿灯联想来的。绿色是‘理解清楚,可以继续前进’,黄色是‘最好稍微停下来想一下’,红色是‘怎么想也不理解,暂停’的意思。”

    学生:“我猜也是这样。”

    老师:“大家不用急,慢慢读。在读的时候问自己‘对这里确实已经理解了吗?’或是‘最好稍微思考或调查一下?',诚实地区分颜色画线十分重要。并不是画绿线多就比较好,或是画黄线、红线多的人比较厉害。重要的是能确实掌握自己对每段文字理解的程度。好了,现在大家边画线边阅读吧。”

    以上对话体现的是信号灯颜色的马克笔“分色法”的典型用法,此方法是朗·理查德特所著《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思维训练课》中介绍的技巧,书中还详细解说了另外6种方法,分别是,5岁小孩说明法/深入挖掘专业术语法翻译英文法/理解程度检查表法/用5W1H反驳法/提出好问题法则

    这7种方法,再结合以下4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问题

    1.检查自己对获得的信息是否真正理解

    2.切实举出不理解的部分是什么

    3.为消除“不理解的部分”,思考有效问题

    4.养成实际提问的习惯

    除了课堂运用,再看看生活中最简单的运用

    场景(1)

    罗马怎么样?”

    “嗯,不错。”

    一般来说,大约这种程度就结束了吧。

    可是英语文化的人绝对不只是这样。

    “罗马怎么样?”

    “嗯,很不错哦。”

    “不错是什么意思?你是指食物好吃,而且美女如云吗?”

    “城市本身非常精彩,可以说它与历史并存吧。”

    “若从与历史并存的角度来看,京都也是一样。罗马和京都哪个比较好呢?”

    “嗯,两座城市都好啊。”

    “那么,如果这两座城市你只能去一个,你会选哪个?”

    场景(2)

    至今最令我惊讶的是“吃饺子的根据”。

    一位美国朋友问我:“晚饭想吃什么?”

    我回答:“饺子。”

    他问:“为什么?”

    当时我觉得很烦:“怎么,想吃饺子也需要什么理由吗?”

    但仔细观察后才知道,在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人对任何事都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也会坦白地问出来。不仅在谈判或者会议这样的场合,甚至每天的聊天对话,都要有“根据”。你可能会觉得“这样不是很累吗”,但从他们的立场来看,却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正是这种凡事爱探究的习惯,造就了他们非凡的独立思考力。

    我们普通人也可以,从现在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思考依据练习。看几组实例。

    【早上出门前】

    〔自问〕为什么要穿这件衬衫?

    〔根据〕因为只有这件衬衫熨好了(或者是因为喜欢它之类)。

    【在咖啡店】

    〔自问〕为什么要点冰咖啡?〔根据〕因为很热(或者是因为手上有冰咖啡优惠券之类)。

    〔自问〕为什么不选B领带,而要选A领带?

    〔根据〕虽然自己比较喜欢B领带,但是前几天戴A领带上班,受到公司女同事们的好评。

    【吃午餐时】

    〔自问〕为什么不选B套餐而选A套餐呢?

    〔根据〕B套餐虽然比较便宜,但几乎没有青菜。A套餐虽然贵,但可以吃到青菜。

    重点 “为什么选择A”,是把焦点放在A上思考根据,相对而言,做出比较后再思考“为什么不选B而选A”,会令选择A的根据更深入,也更具说服力。

    再比如,就买车的颜色来思考,选择“黑色”的时候,只问“为什么选黑色”,大概就只会想出关于“黑色”的根据。但是,如果比较“为什么不选现在使用的车的白色,而选黑色呢”,就可加入“因为喜欢黑色”这样的理由。像是“白色很容易变黄,虽然别人说在漆黑的夜晚开车,白色比黑色明显,较为安全,但黑色的安全性也未必比较差”等,让“选黑色的必要性”更显现出来。“比较”能加深人们的思考,也是一种彻底思考的常识。

    爱因斯坦曾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本书除了理论支撑,更有大量的实践结合,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以上只是我从书中选取的几个部分,《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我相信通过它,人人都能学会思考,爱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本好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cw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