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李志看场电影
李志是如何成为国内第一民谣IP的?

李志是如何成为国内第一民谣IP的?

作者: 音乐先声 | 来源:发表于2018-06-01 14:22 被阅读35次

5月28日下午3点左右,南京场的星巢音乐节开始放票,早鸟票秒速售罄,现场票也在三天之内卖完。除了落日飞车、草东没有派对等热团,不得不说也有主场李志的功劳,毕竟已经是各大音乐节多年来的票房保证。

今年4月16日、5月16日,李志先后发布了两张跨年演唱会的Live版数字专辑,在网易云音乐上也都有着不错的销量。其中,《爵士乐与不插电新编12首》发布后2小时之内销量就达到了2w张,截至发稿前已突破8w张,销售额接近150万元。另一张刚发布半个月的《李志、电声与管弦乐II》也达到了4w的销量。

而在2011年,他还拖着几大箱自己的唱片到荒郊野外,亲手烧了个精光,下决心下张专辑不做实体。7年间,行业环境和中心人物都变了,李志不再小众的只能是文艺青年的心头好,唱着“我想和你在一起,直到我不爱你”的李志也结婚生子了。当然,李志也更牛逼了。

或许这些变化都只是表象。从2004年发布第一张个人专辑至今,李志还是那个李志,只不过从当时至暗时刻的“丧家犬”熬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内第一民谣IP。 

就像他在自传中写到的,“除了声名,他什么都没变过。如果我以前是傻逼,那么现在也是傻逼。如果我现在是牛逼,那么以前也牛逼。”

李志的进阶:从李逼到逼哥

“惨,太惨了,我怎么能够从一个小镇青年,怎么能够像现在人模狗样地站在人面前给人唱歌?还教育人家说人应该怎么生活?我X,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我他妈没成为流氓实在是万幸。”李志在一次采访中曾这样表达了自己对现状的不解。

提到李逼这个称号,就不禁会想到他在2004年借钱录制的那张无名唱片(现名为《被禁忌的游戏》)。当时李志觉得做的不好,就没好意思署上真实姓名,于是用了网名B&B,意思是BLACK&BLUE,李逼这个名号也就这么被叫起来了。

2005、2006两年,李志又相继出了两张唱片,依旧是赔,赔到负债累累。不得已,他去成都找了份通信工作还债,期间还进行了三次巡演。三年后,终于还清了债,也迎来了在他看来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2009年,他以30万的成本发行了第一张正式个人专辑《我爱南京》,8万的成本办了场同名个人演唱会“我爱南京”。专辑制作相比之前已算得上精良,找来了各个领域认识的人一起制作,脱离了合成器和简单编曲。而演唱会选在剧场举行,用了上海租来的音响设备,请来了老狼和万晓利,也脱离了livehouse的声场和硬件。

2010年,李志要求虾米网下架所有未经其本人授权的作品并道歉,同时,成立了个人主页,开通了个人淘宝。其个人主页提供所有的音视频资料,以免费下载自由出价的形式,对抗泛滥的盗版网站,淘宝则上线了U盘、书籍、T恤等个人周边。

2010年往后的每一年,李志都会办跨年演唱会,他的演唱会门票都是需要用抢的了,并且一直一票难求,创下独立音乐人的售票记录。2011年跨年演唱会“Imagine”的门票15分钟内售罄,2012年“108个关键词”的跨年演唱会门票1分钟内售罄。

当然,也是2011到2013这几年,李志做了诸如烧掉滞销CD、微博跟粉丝理论、手撕同行、死磕盗版等让人喊他逼哥的事。他态度鲜明,暴躁也平和,以维权先锋的姿态希望推动着行业的一点点改变。

从2014年开始,李志频繁出现在各种音乐节的舞台上,勤劳且严苛。2014年3场,2015年12场,2016年15-16场,近两年也是在草莓、迷笛、西湖、星巢等音乐节继续着。而2017年,他还突发奇想式地启动了“叁叁肆”全国巡演计划,用12年的时间演遍中国的334个地级市。

这 14年来,知道李志的人越来越多,喊逼哥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从李逼到逼哥,李志也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进阶。

他是如何成为国内第一民谣IP的?

从第一张专辑的无人问津到如今几乎张张都能引起逼粉们的热捧,大概只有李志自己清楚,这期间有过多少的煎熬。那么,李志是如何从一众民谣歌手中突围而出,跃升为国内民谣第一IP的呢?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国内的民谣热。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音乐市场呈现出分众化的发展趋势,民谣、电子、嘻哈,小众音乐逐个占据市场风口。而民谣作为最先火起来的一波,在各大热门选秀节目频繁地被翻唱,更是加速了民谣走向大众的步伐。

从2010的《南方姑娘》、2012的《董小姐》、2014的《当你老了》再到2015的《南山南》,不论是《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还是春晚,都让这些民谣进入了大众视野并开始大范围的流行。得势后的民谣歌手也开始举行巡演、参加音乐节,一时间民谣颇有风口之势。

经过野孩子、周云蓬、小河、万晓利等早期民谣音乐人的铺垫,经过多年的厚积薄发,李志、宋冬野、马頔等这一波刚好赶上了民谣音乐的好时代。

其次,是勤奋认真和作品过硬。

“如果让我对自己在这个圈子里有个评价的话,我觉得最合适的是‘劳模’,真的。”李志在一次采访中曾这样说过。从出道到现在,不论是从出唱片的频率还是演唱会的频率来看,李志一直都是勤奋的。

从2004到2006年,李志连续出了三张唱片;歇了两年,2009到2011年又连着出了三张;再歇两年,2014到2016年继续出了三张唱片,其频率可以准确描述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但事实上,晒网的间隙也被李志以每年跨年演唱会现场版本的重录给补上了。跨年演唱会是2010年开始之后每年都在办,除此之外就是排练、演出、建设乐队、开文化公司、运营Live house.....

李志曾表示,自己其实并没有很高的才华,之所以能好过很多同行,只是因为勤奋。过硬的作品和不间断的、有规律有计划的演出,一方面维持了原有的粉丝基础,另一方面也通过不间断的高质量巡演扩大了自己的听众。

据说为保证演出状态和质量,李志团队除了周日,一周6天每天都在排练,每天排4个小时。他就像是个不断勤奋做菜的厨师,不断呈上精致菜肴,将饥饿的人圈住,而寻味来的人推门而入的时候,入眼的已是满桌备好的盛宴。

第三,便是作品切中了广大苦逼阶层的反抗情绪。

网易云音乐里有条这样的热门评论:“宋冬野是梦想,赵雷是理想,李志是现实。所以梦想很胖,理想很瘦,现实很丑”。

的确如此,李志是现实的,现实是丑的,且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现实变得越来越丑。而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压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和生存压力,内心积郁了太多不如意、失望、不美好,而李志的歌刚好和当下广大的苦逼阶层产生了强大的共鸣,“这唱的就是我现在的状态啊”。

所以,在李志的现场总是能听到大合唱,也总是能看到好多泪流满面的人。

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歌,也是因为李志对苦逼阶层深有感触。刚开始做音乐的那段时间,民谣尚未兴起,唱片都是滞销的,巡演都是赔本的,负债是巨额的,自卑是铺天盖地的。

但“最可贵的是,在所有这让人伤心的感觉扎扎实实地经历过之后,他还能把这种感觉冷静而准确地描述下来,而不是一味情绪化地抱怨和发泄。”郭小寒曾在乐评中这样写到。 

如果说赵雷和宋冬野是对理想世界进行热烈追求的浪漫主义,那么李志就是摒弃理想化想象、逼真刻画残酷现状的现实主义。在审美多元化的趋势下,颓废现实的审美也发展成了一个大支,而听李志的人,也越来越多。

最后,离不开专业团队的运作。

除了早期口袋唱片帮李志出版了几张专辑之外,他没再和唱片公司有过什么联系。不同于麻油叶厂牌旗下的宋冬野、马頔、赵雷,借助厂牌的媒体资源等进行高度的传播和风格化,李志没签过任何一家唱片公司,也鲜少借助媒体资源进行高度传播,而是组建了一个自己的团队,一切从零开始运作。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发展,属于唱片公司的“制造巨星”时代已不再,不论是艺人还是歌手,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成立起自己的独立工作室,但在大部分独立音乐人中,却鲜少有像李志这样能成功组建团队并进行运营的音乐人。

经纪人迟斌和李志

李志的团队包括经纪人、巡演经理、排练房值班、出纳兼淘宝客服这4位专职成员,此外还有法务、设计、会计、摄影这些兼职成员。李志选择成员的基本原则是认真做事,也从很多熟人手里挖来了很多自己认可的人一起工作。 

也正是因为团队的独立性,他们也开创了很多国内音乐圈“第一个”。如从2010年李志就开始了众筹开巡演,通过与粉丝的互动充分调动粉丝的积极性,每次众筹都很成功;又如2015年“看见”场馆级巡演,通过与声音舞台艺术公司S.A.G、乐童音乐合作,开拓了和多家公司协同的全新合作模式,没有唱片公司和传统演出公司这一环。

此外,演出自带设备、排练就是工作的认真态度、跨年门票防黄牛实名制、叁叁肆计划也是都是李志团队具有行业标杆性质的创新探索。 

乐评人郭小寒曾说:“李志如果是一个产品,他既是产品经理,又是营销总监,在唱片瓦解的当下,他是小团队经营范本。”专业的团队运营保证了李志演唱会的高水准发挥,渐渐趟出的“李志模式”也让他在独立音乐人的道路上走得高调而又稳健。

小众与大众的握手言和

坚持了这么多年,李志的音乐和他的人一起,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进入到了大众视野。而随着他的“走红”,一些粉丝的担忧也随之而来——李志是属于小众的,不该走到大街小巷,不然就俗了。

很多民谣都是在选秀节目中被唱火的。李志的《定西》和《天空之城》也在选秀节目上被翻唱,不过也许是选秀节目的收视疲劳,或者是李志团队并未做过多的营销或宣传。总之,李志至今也没有一首歌像《成都》或《董小姐》一样火遍大街小巷的。

对于小众大众的事,李志在微博《李八条》中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总结起来就是,“红不会改变李志做音乐的心态;红与不红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对社会有益;歌是否烂大街和自己是否喜欢听这首歌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符合李志音乐公知的这一形象。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小众开始变得大众,小众和大众之间的界限将变得越来越模糊。而正如李志的IP化过程,其实也是小众圈层向大众圈层辐射、界限不断弥合的结果,它不仅基于李志本人的魅力人格体,更是好的音乐内容与商业运作结合的典范。

音乐先声认为,大众、小众和音乐本身并无直接联系,小众不是优越感的代表,大众也不一定是俗的标签。不论是大众流行还是小众狂欢,都不是评判音乐好坏的标准。

也许就像李志说的,红与不红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社会有益。

排版 | vision

本文为音乐先声原创稿件,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vision_275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志是如何成为国内第一民谣IP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fk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