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适合实践一生的“具身认知”

适合实践一生的“具身认知”

作者: 呱呱呱爱啊 | 来源:发表于2020-12-07 11:55 被阅读0次

 


心会束缚身,身更会改变、影响心,身心和谐一体、相互强化支撑,才能活出精彩幸福、充实有意义的人生。


我发现一个规律,打工人每到周五晚上下班,通常是一周里身心最放松、最逍遥的时刻,想着接下来有完整的两天可以自由自在随自己支配,想干啥干啥、不想干啥就可以不干啥,心情就会无比的轻松愉悦。

而这种轻松的心境往往随着周日的到来,变得越来越紧张。一直到周日晚上,想到第二天又要上班,去面对不得不干的那份苦役,心里紧张焦虑的情绪达到了顶点,甚至导致周日晚上有些失眠、睡不好。

很长时间以来,跟很多打工人一样,我也患有不同程度的周日综合征。每到周日晚上,想到第二天又要上班,其实周一只要按部就班起床上班就好,也没有什么特别紧急的工作需要处理,但那种内心紧张焦虑的情绪就是舒缓不了,甚至导致周日晚上时常失眠、睡不好,特别影响周一的工作状态。

直到昨天晚上,那种内心不由得紧张焦虑的周日综合征又来了。这回我一方面对内心情绪状态保持正念觉察,另一方面尽量躺在床上舒展四肢、保持放松,而不像平时越感觉焦虑紧张越是身体蜷成一团。如此一来,我忽然体悟到内心焦虑紧张的情绪也没啥了不起,它根本不能把我怎么样,我完全能够驾驭它、舒缓它,而不是反过来让它控制我、束缚我。心下顿悟之后,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睡了一个大好觉,今天周一早起精力充沛上班去了。

美国心理学家西恩·贝洛克在《具身认知》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深刻洞察,那就是人不仅能通过认知、情绪影响身体,人更能通过改变身体状态而间接改变大脑认知模式与情绪状态。就像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的“不是因为你开心才歌唱,而是因为你歌唱才开心;不是因为你高兴才微笑,而是因为你微笑才高兴。”大脑自主意识(意识心灵)虽然对我们很重要,但我们人不仅是单纯的大脑意识动物、人更是身心高度关联、相互影响强化的动物——我们的意识心灵会深刻地影响乃至决定我们的身体状态,我们的身体状态更是在无时无刻不再悄然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心灵。

《具身认知》这本书中提到,比如我们平时跟人沟通交流,尤其是公开演讲或会议发言时,同时伴随以手势比划的话,那么我们的发言思路往往更清晰,观点表达会更深刻、更系统全面,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再比如比起一味在办公室静坐对着工作难题冥思苦想,站起来走两步活动活动身体,或者干脆到室外散会儿步,尤其是到有花草绿地的地方开阔一下视野、有氧慢跑几圈,都有助于我们形成崭新独创的思路。最终我们往往会惊喜地发现,有意识地改变身体状态,自己脑海中竟然蹦出了创造性、建设性的工作问题解决方案。

而在与人沟通合作及相互理解方面,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沟通往往比网络沟通更有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如果你有着跟他人相同的生活经历、身体习惯、运动频率等,你也会更加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及共情他人。比如研究发现,那些感情和谐的夫妻之间,日常生活中很多行动往往同步性比较高,由此导致双方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而在工作交流方面,如果你有意识地与对方的手势、身体动作保持同频,那么对方赞同你观点的可能性就会比较高。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比起能够自如地运用身体进行辅助思考、激发灵感、解决问题、表达同理心及相互支持理解的正常人,那些身有残疾、行动困难的儿童通常智力发展也会比较迟滞。比如对于正常儿童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用手指比划、身体移动、行为模仿等方式来解决简单的四则运算数学题,来镜像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增强同理心及带来成功的社会互动体验等。而对于身体无法自由行动的残疾儿童来说,他们的身体存在阻碍的同时,仿佛也对他们的智力发育及情商发展产生了阻碍。就像心理学家所深刻指出的,那些无法自由运用自己身体的人,他们的思想或心灵往往也同时受到了束缚。

前一段时间,笔者有幸阅读了令我茅塞顿开、解开自我人生多年困惑的两本书,那就是澳大利亚心理学家路斯·哈里斯的《幸福的陷阱》《自信的陷阱》。如你所知,这两本书的核心思想都是ACT接纳承诺心理疗法。ACT理论说简单点就是它倡导你面对任何生活工作难题,一方面清醒觉察内心情绪状态,另一方面更加要积极行动、行动再行动。ACT理论本质上就是实践版的“具身认知”。

包括我内在的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可能会受困于自我内心焦虑痛苦、消极懈怠、甚至绝望无助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及身心痛楚。虽然我也非常想要改变自己,但很多时候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情好、情绪高时就好好努力勤奋工作、并觉得自我人生充满了金色希望;而心情糟糕、情绪低落时就懈怠趴窝、浑浑噩噩,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自我人生简直毫无意义。而具身认知及ACT理论,则坚定地提醒人们,不管你当下感觉如何、心情如何、认知模式如何、情绪状态如何,都不应自我沉溺、自我设限、自我放弃,而是要对内心情绪、欲念保持正念觉察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按照正向价值观的指引方向积极行动起来;你只有先改变身体状态(无论如何积极行动起来),才能间接改变自我内在情绪、认知状态及整体身心状态,进而形成正向反馈的良性循环。

作为一枚勤劳上进的打工人,几乎每天晚上下班,我都会去体育场坚持长跑一小时。其实很多时候,一周七天里有四天左右我都不想跑,而是想着晚上下班就去大吃大喝、自我放纵啥的,而几乎每次我都成功战胜了自己的消极欲望。每次坚持跑完1小时,不仅锻炼了体魄、愉悦了心情、改善了心智模式,更重要的是不断积累了战胜自我欲望的成功经验智慧,内心变得愈加自信强大。

其实这其中的道理就是“具身认知”。白天上了一整天班,晚上下班后你大脑中产生不想跑步、想要放松休息、大吃大喝的想法、情绪及欲望都很正常。不压抑、不抗拒、亦不响应它,而是带着对这种内心情绪欲望的正念觉察,积极跑动起来。当我围着操场跑了一圈又一圈之后,随着身体状态的持续改变,内心那种想要放纵吃喝的欲望或消极情绪,自然而然就转化或消失了。这种“具身认知”的心理技巧,真是屡试不爽。

同样的道理,很多时候早起上班来到办公室,我感觉自我内心根本就不想工作,我想逃避、想放松、想出去玩。此时我一方面保持对内心这种负面情绪状态的充分觉察,另一方面打开电脑先工作5分钟、再接着工作5分钟、10分钟、半小时,随着自我身体状态的持续改变(专注投入工作),原先内心那种消极懈怠的情绪、欲望自然而然就消失或淡化了。

前几天我还在跟老婆大人交流“具身认知”或ACT理论实践方面的心得体会。这方面我感受最深最直接的例子可能就是写作了。虽然我的写作技能不高、写的稿子质量可能不太好,但我非常喜欢写稿,也希望能通过写稿来贡献自我价值,能够通过自己的文章给社会及他人带来积极有益影响。

不得不说,写稿其实是很累的一项工作。很多时候我写稿时心绪非常烦躁、消极懈怠、根本不想写、或者觉得自己写的东西都是垃圾、还是早早放弃算了。此时照样在自觉觉察内心各种负面情绪状态的同时,第一时间勉励自己积极行动起来,先写下标题,接着写下一个自然段,接着再坚持写一个自然段,通常写着、写着内心消极情绪就慢慢淡化或者消失了。

而有时面对比较难写的题材或篇幅较长的文章,通常写到中途时内心还会产生想要放弃、想要中断的想法及情绪念头,此时照样在自我觉察的同时,笔下不停,坚持写下去,随着持续积极行动(身体状态的持续改变)的输出,自然而然内心想要放弃的消极情绪就会消失或转化,最终我就会成功写完那篇文章,向着“创造价值、向上向善”正向价值观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除了工作写稿,在日常家庭生活、婚姻爱情中也是一样的道理。以前有一段时间,时常跟老婆为了鸡毛蒜皮之类的事情吵架,吵架之后接下来就是冷战好几天,两个人都非常郁闷不开心。此时如果有一方主动提出和解,那么俩人自然就坡下驴、和好如初了。我记得有一次吵架,我内心的怒火瞬间升腾起好几层楼那么高,但只要我对那股怒火保持正念觉察,彼时立刻就气不起来了,不知为啥就是这么神奇;接下来自然是我主动认错,俩人和好如初了。

在此多说两句。现实生活中可能有不少条件优秀的女孩抱怨找不到合适对象,针对这个问题,日本阿德勒心理学研究专家岸见一郎先生曾在《恋爱的小幸福》一书中提到,主要是你首先要积极主动地追寻爱情,才有可能找到你的白马王子。本质上这个道理与具身认知、ACT理论是一样的,其核心都是强调,只有坚持采取积极行动(通过积极行动改变身体状态,进而改变内心情绪、观念),才能最终改变你的人生。

无论你是想要工作事业成功、运动锻炼成功、人际互动成功,还是家庭婚姻美满幸福之类,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行动改变”为中心——即一方面对当下自我内心情绪状态保持清醒觉察,不抗拒、不逃避、不沉溺的同时,另一方面沿着正向价值观方向,积极努力行动起来,行动行动再行动。

随着你不断积极行动,你自然而然就会取得一些成绩与收获;同时积极行动及身体状态的持续改变,自然而然会改善你的内心情绪及认知状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助力你的人生循序渐进、自信坚韧、豁达顺遂开展下去。

相关文章

  • 适合实践一生的“具身认知”

    心会束缚身,身更会改变、影响心,身心和谐一体、相互强化支撑,才能活出精彩幸福、充实有意义的人生。 我发现一个规律,...

  • 认知|具身认知

    我们都是认知上的“盲视”患者 无论身边的人还是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个遗忘性很大的人。举个例子,很多次自己手里拿着手机...

  • 具身认知

    具身认知,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前几天听课时,听到这个概念。老师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为了加深记忆和理解,课后查了查...

  • 具身认知

    心理学的新领域——具身认知。 1,人们常说的“空虚寂寞冷”,是有科学道理的。如果身体感到“冷”,心理就可能“空虚寂...

  • 具身认知

    所所谓“旁观者清”。很多情况下,我们自己的行为反应心理过程。 在店面中员工A每天加班一小时,一个月下来...

  • 具身认知

    今天要分享的书名是《具身认知》,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你可能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大脑是...

  • 具身认知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话题叫做《具身认知》。 Part1 | 行为是怎样影响思维的? 首先我...

  • 具身认知

    语言学习 通过开口说,刺激发声器官对应的脑区,可以刺激语言学习的形成和巩固记忆。如果不开口说只是听,理解外语的困难...

  • 具身认知

    今天的文章主要是讲清一个心理学概念-----具身认知 释义:人们的心理状态会被人的生理体验塑造,二者之间有强烈的联...

  • 具身认知

    关于作者 西恩·贝洛克,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专注于研究人类表现的一流脑科学专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具身认知。2011...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适合实践一生的“具身认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gz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