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学说,又称气一元论。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形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
本节主要内容:
一、古代哲学中精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范畴中基本上是同一的,但在中医学中是有区别的。
(一)哲学中的精气
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如《淮南子》和《论衡》)。
精气的概念,源于“水地说”和“云气说”
自然界的水即天地之精,乃万物赖以生长发育之根源,因而在“水地说”的基础上引申出了“精”
的概念,嬗变为精为万物之原。而“云气”与水之间又有密切的转化关系。
哲学层面的精气大体包含了一下含义:
1.气体状态的物质
2.客观存在的精微物质
3.一切可感知的现象或状态
(二)中医学中的精与气
精泛指一切与生俱来或后天获得的液态精微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所依赖的基本物质。
源于“水地说”以及人们对自身生殖繁衍活动的体会。
气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极强的精微物质。源于“云气说”以及人们对自身生理活动的体会。
(三)精气的特性
1.物质性—精气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精微物质。
2.弥散性—弥散、连续、无处不在。
3.透达性—可自由穿行与各种物质之间。
4.能动性—处于永恒的自发运动中。
5.多样性—存在形式多样,导致客观世界的复杂多变。
6.化生性—宇宙万物都是由不同性质的气交合化生而成。
7.经验性—气一方面是抽象的;同时也是具体的。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精气学说认为:
精气是宇宙的本原,宇宙是一个万物相通的有机整体;
人类作为宇宙万物之一,亦由精气构成;
精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其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精气学说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成的,宇宙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或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如《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庄子·知北游》说:“通天下一气耳”。
精气化生万物的机理,古代哲学家常用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合和来阐释。
精气自身的运动变化,分为天地阴阳二气。即所谓“积阳为天,积阴为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二气交感相错于天地之间,氤氲和合而化生万物。如《周易·咸彖》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精气有“无形”与“有形”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所谓“无形”,即精气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充塞于无垠的宇宙空间,是精气的基本存在形式。由于用肉眼看不见,故称其“无形”,宋·张载有“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正蒙·太和》)之说。
所谓“有形”,即精气处于凝聚而稳定的状态,一般都可以肉眼看清其具体性状。有形之物为气凝聚而成,《素问·六节藏象论》有“气合而有形”之说。
习惯上仍把弥散状态的气称为“气”,而将有形质的实体称为“形”。无形之气凝聚而成有质之形,形散质溃又复归于无形之气。因而以气为本原,“无形”与“有形”之间处于不断的转化之中。
(二)精气是不断运动变化
1.气的运动———气机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但主要有升、降、出、入,聚、散、离、合等几种。升与降、聚与散,虽是对立的,但保持着协调平衡关系。
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气的升降聚散运动使整个宇宙充满了生机,既可促使无数新生事物的孕育与发生,又能引致许多旧事物的衰败与消亡,如此维持了自然界新陈代谢的平衡。气的运动止息,宇宙则失去生生之机。
2.气化
气化,是指伴随气的运动而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过程。凡在气的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气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气与形之间的转化
(2)形与形之间的转化
(3)气与气之间的转化
(4)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由于精气是天地万物生成的本原,天地万物之间又充斥着无形之气,且这无形之气还能渗入有形实体,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气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活动,因而精气可为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精气的中介作用一般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1.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精气作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通过气的中介作用,人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息息相通。
2.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事物间的相互感应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各种物质形态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都是感应。如乐器共振共鸣、磁石吸铁、日月吸引海水形成潮汐,以及日月、昼夜、季节气候变化影响人的生理与病理过程等,皆属于自然感应现象。
由于形由气化,气充形间,气能感物,物感则应,故以气为中介,有形之物间,有形之物与无形之气间,不论距离远近,皆能相互感应。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类由天地之精气相结合而生成,天地精气是构成人体的本原物质。《管子·
内业》说:“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而且指出人与宇宙中的他物不同,是由气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如《淮南子·天文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因为人类不仅有生命,还有精神活动。人是由天地阴阳精气凝聚而成,人死后又复散为气。如《论衡·论死》说:“阴阳之气,凝而为人;
年终寿尽,死还为气。”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奠基于先秦至秦汉时期。这一时期正值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故古
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尤其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和整体观念的构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二)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一)对中医学精理论构建的影响
中医学的精,又称精气,是指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既包括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称后天之精。
中医学的精理论,来源于古人对人类生殖繁衍过程的观察与体验,是由对生殖之精的认识发展
而来。古代哲学的精学说,对中医学的精理论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方法学作用。
(二)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
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内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的物质。由气的不断运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外的新陈代谢,激发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负载和传递着生命信息,推动和调控着脏腑的机能,从而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中医学关于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的认识,与古代哲学关于气是运动不息的,是推动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动力等思想对中医学的渗透有关。
古代哲学与中医学精、气的区别
古代哲学的精与气,其内涵是同一的,是关于宇宙本原的概念。
中医学所讲的人体内的精与气,其内涵是有别的,是关于人体生命的产生和维系的认识。
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是有明显区别的:人体内的精与气的概念是具体的,宇宙中的精或气的概念是极为抽象的。
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是被中医学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来应用的。
(三)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天人同源、同构、同理———天人合一
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认为,精气的概念涵概了自然、社会、人类的各个层面,精气是自然、社会、人类及其道德精神获得统一的物质基础;精气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人类为自然万物之一,与自然万物有着共同的化生之源;运行于宇宙中的精气,充塞于各个有形之物间,具有传递信息的中介作用,使万物之间产生感应。
这些哲学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促使中医学形成了同源性思维和相互联系的观点,构建了表达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念。
想了解更多中医考研干货请关注公众号:高教医考 ,更多刘应科老师的中医考研书籍请到天猫云图盛世图书专营店选购,更多强化知识点可关注高教考试在线官网,有免费中医课程相送哦~请加中医考研交流群:101666193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