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课·第5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2月28日“崔律精时力之2018年度总结课”系列第5讲(碎片化+省时36计)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结合本讲内容,至少强化练习1个技能。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从学习层次中找自己的位置
1)学习了,边听课边做其他的事。
2)学进去,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认真听。
3)去实践,认真听课后认真实践,以日志形式总结实践过程。
4)有反思,温故而知新,回顾课程再优化和指导实践。
5)再转化,通过学习,让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发生关联,横向和纵向交织,形成知识体系。让知识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累积。进而变成自身的能力,形成体系。
🚩碎片化时间
1)如何看待碎片化时间?
把碎片化时间分可用和不可用两个角度来看,不可用的碎片化时间,多为外部环境影响大并且不可控,无法在当个时间段里做某件事情。可用的碎片化时间分两种利用程度,一种是并行利用,比如边做家务,边听新闻。一种是专注的利用,单位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
2)从时间紧迫度的角度再看环境宽松
碎片化时间利用率不够高,可能的原因是日常任务不多,时间利用的要求不高。举例子《做事的常识》四年出版20本书如果换成四年出版1本书,时间紧迫度程度差很多。紧迫度强会倒逼人更积极主动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甚至克服无法把控的外部环境看上去不可用的碎片时间。因此思考环境宽松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对自我的要求?可以通过通过目标设定,增加时间紧迫度的方式来落地。比如适当提高目标难度。例如原计划四年出1本书,上升到四年出10本书20本书。
3)碎片化时间的加减乘除
①碎片化时间(减法)很多情况下是被切碎的,此时要从源头找原因减少被切碎。
②碎片化时间(加法和乘法)的关键是提高小时间单位的利用率,提高小时间单位的时间价值。比如利用碎片化时间安排休息恢复精力,空白时间无意识思考等。相比让这个小单位时间无意识被消耗刷手机或其他事情,利用率更高,价值也更高。
③碎片化时间(除法)强调的是主动切碎时间,把难啃的任务,大的任务,犯难的任务分解开做,重点在于咬下关键第一口,一口一口把任务吃掉。
🚩高效省时36计的两个模块整理术与做减法。
1)整理术
各种整理小妙招在好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整理,包括及时整理和定期整理。整理的关键在于让事物规整有序,以便于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消耗(精神与脑力),节省时间(到处寻找)。
2)做减法
做减法的关键在于有意识的选择做正确的事,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投入。
做减法的利器:崔律减法思考模型。
首先思考可以不做吗?可以,就减掉(自己删掉,或者是对他人说no),不可以,就再思考必须我做吗?不是就外包,是就按照新任务明天做,今天任务批量做。做任务的同时思考如何效率更高,如何效果更好?
2.我的实践/实践计划:(注:实践计划需列入日清单)
1)碎片化除法的继续强化实践。切碎听课实践以及写实践日志这个学习过程,25分钟听课以及手机笔记,50分钟整理笔记加入思考,15分钟以上的实践。对比从前都放在一块儿来做时间的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减少了在做任务之前都犯难磨蹭时间。拿出手机和笔记本,握着笔马上就可以进入听课模式。
2)每日即时整理的小习惯继续培养。现在每做完一件事情,都会有意识的要求自己马上能整理的立即进行处理。虽然是很小的动作,但是很大的提升了事件的掌控感。每天都在让生活空间更有序的路上努力,让每一天的辛苦变得有意义。
3.我的疑问:
日清单提前安排好的事项,比如很重要的一个时间段的几个事项,因为计划外情况(比如孩子不按时午睡)而无法进行。这个时候就会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因为无法正常进行预期的事情而烦躁,严重时会对无法按节奏推进这件事非常生气,如何处理计划外的情况带来的情绪问题?
以下是对情绪化的自我分析过程:
宝宝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而且看起来没有想睡的迹象。内心开始急躁。
【分析原因:急着定论觉得宝宝不能睡觉了,局面无法挽回。因此心理层面情绪化先起来】
反复尝试安抚他睡觉,还是不能按照妈妈的想法来。于是就由着他。但情绪还是不能控制。
【分析原因:理性上尝试安抚他睡觉的目的不对,不管睡不睡妈妈都要平和的对待。宝宝不睡感觉侵占了自己的时间,这还是再和宝宝争时间。而宝宝可不是因为为了争时间才不睡觉的,妈妈却是为了争时间而情绪化】
下意识的在思考,我为什么会情绪化呢?是觉得自己的节奏被打乱了,孩子睡觉了,这个时间自己安排了很多事情都没办法做了。孩子不睡觉,不知道如何来陪他,没有心理准备。
【分析原因:没有心理准备,不知道如何来陪,其实背景是期待精力得以休整。希望给自己放个2小时的不用关注孩子的小假】
孩子不睡就是烦躁,反复问他睡不睡。转念一想他哪里懂,要是懂了就好了。慢慢的接受他不睡觉的状态,后来竟误打误撞哄睡着了。一切情绪都消失了。
【分析原因:一味的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情绪就会少许多】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