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苦苦坚持的几大原因
人们喜欢坚持的原因、现有放弃形式的探讨和如何做到正确的放弃。 每个人对自己可能都估计过高。
这本书应该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的:
1、近在眼前的胜利
尽在眼前的胜利包含两个要素:近在眼前;够不着。我想到了两种符合这两个要素的情况:你隔着玻璃窗看到的美食;大象头上令大象奇痒无比的蚂蚁;虽然看似近在咫尺,却达不到目标,但其迷惑性非常大,因为,任何人都会觉得就在眼前了,我只要努力一点点就能搞定了。老虎机的案例,当玩家发现离自己赢的目标很接近时,更不愿意放弃,直到输干净为止
2、可得性启发
人们听多了关于某些人因坚持不懈而胜利的案例后,这种信念会越发坚定,这就叫“可得性启发”。这里我想到了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是近乎于执拗的坚持,他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主,所以,虽然他将三个企业做上世界500强,我还是对这一个理念持保留态度。毕竟他这样的人生太难复制。
3、间断强化的力量
说的直白点,就是你时不时的得到一些好处时,就容易对这个好处痴迷或上瘾。这应该体现最广泛在亲密关系方面吧。一直给你好处会让一个人心理安全,而完全没有好处会让你毫无兴趣,只有间断强化则让你欲罢不能。
4、承诺升级
古人语: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你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你必须把目标设的更高。这种情况会让人在一个水平上苦苦挣扎,而且不能放弃。但人生不放弃一个错误的目标,如何开启下一个目标?
5、沉没成本
当你对一个东西投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容易陷入明知要放弃但却舍不得的境地,从而越陷越深。有了孩子以后不愿意离婚,就是因为投入太多,沉没成本很高。
6、损失厌恶心理
人们都不喜欢失去,不喜欢损失。人们可以没有一个东西,但一旦拥有了就不愿意再失去了。买彩票与朋友打赌要是中了分对方20%,一般会觉得中的概率没那么大,自己也不会那么“幸运”,但一旦真中了,他肯定不愿意分给朋友这原本也并不曾拥有的一笔意外之财了。
7、难以走出舒适区和故步自封
心理学将学习分为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工作上,若一直停留在舒适区就是不进则退,以后的前途也比较堪忧。很多人的坚持,其实就是不敢走出舒适区,迈向学习区和挑战恐慌区。
二、放弃的错误形式:
1、逃避式放弃
有一类人习惯于放弃,以逃避困难的局面,没有理性思考:这事太难,我不干了;他不同意协商,那就算了等等。说白了就是在任何困难面前都想选择退缩,不愿努力争取。
2、对决式放弃
这类放弃是给自己找了一个看起来很棒的借口。比如因为老板不好,所以我放弃了。我为什么不做这个工作了,因为我看不起他们的价值观。看似完美的理由,但这种理由却让放弃者心安理得的认为自己不需要为放弃承担任何责任。当我们总为自己的放弃找一个看似“心安理得”的理由时,但都是因为别人如何,所以我放弃了,这让我们忽视了自己在这个事情中的作用和角色,这种放弃难以获得个人真正的成长。
3、假装式放弃
看似放弃,实则没有从内心上放弃。男女之间声称分手但经常藕断丝连这样典型的例子。这种不干脆、不果断的迷惑性放弃方法会害了自己,让自己在这些不值得的事情上浪费过多的精力、时间。
4、威胁式放弃
如果你不这样做,那我就放弃!这不是真的放弃,而只是为了胁迫对方。额,貌似婚姻双方吵架时常常会用这样的方式,原来,这是威胁式放弃,这种人会带来消极的对抗,但绝不是真正的放弃。
5、无故失踪式放弃
这是一种真正的放弃,放弃者突然消失,再也不联系,留下一堆烂摊子给别人,极其不负责任。大学毕业后不久,好友就遭到一同租房的租友悄无声息卷铺盖走人,留下好友多交了几个月房租。这种行为,没有担当与责任,看起来好像赚了小便宜的做法,却让放弃者失去了诚信与人格,长久而言,这类人难有大的作为。
6、爆发式放弃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就是这种典型,平时有一些不满不表现出来,积累一定的情绪后爆发,一爆发能吓到别人。我以前是典型的这种类型,我一向以和为贵,谦虚待人,工作上碰到一些极品,把欺负人当成了习惯,我会容忍他很长时间,但爆发的时候会让他大跌眼镜。但这种性格极其不好,很容易将长久建立的信任与好印象瞬间破碎掉。这叫性格缺陷。主要是童年时受妈妈性格的影响。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以后,我现在很多问题都很少积累情绪,如果别人做的某些事情伤害到我了,我就当时或过后不久就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我的诉求来,结果是我现在很少积累情绪,当然就大大减少了爆发式放弃的可能性。
7、貌合神离式放弃
假装很努力,实际上已经放弃了的做法。很多夫妻,明明已经没有感情,碍于小孩,希望给小孩一个完整的家,于是表面是一家人,实际上却各自心已远,其实,所有的貌合神离都能被小孩子看破,小孩子就是最好的观察者。与其勉强维持,不如各自放开。当然,这非常难,也不适用于那些依然爱着对方但彼此间有很多不一致的人。 错误的放弃会让人特别纠结,活在过去的糟糕经历中无法自拔。我前段时间接触过这样一个人,我因为联系某外地同事,电话拨过去是一个男的接听的,我说明来由之后,这个男的表达出明确的“某同事不想接我电话,尤其是你的电话”的说法,我当时很纳闷,理论上,我跟这个同事接触甚少,应该不存在深仇大恨,何况同事之间顾及工作也不会用如此仇恨和撕破脸的方式来沟通,后面弄清楚原因,接电话的男的是这个外地营业部已离职同事,两年前跟营业部之间有过一点点不愉快。但让我惊讶的是,两年了,就因为一丁点不愉快,到现在居然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到深深的仇恨,一丁点未曾释怀。他已经真的活在自己过去糟糕的经历中两年而丝毫没有走出来过了。
三、如何做到正确的放弃
(一)正确的放弃称之为目标脱离 目标脱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设定新目标,并舍弃旧目标。
目标的两种人格类型:
接近型目标:
你设定这个目标是为了实现它。主动型,目的是促进个人成长。比如“你想结婚”
回避型目标:
我因为不想发生什么事,所以我要设定这个目标。被动型,目的是活下来。这种人很难有自己的操守。比如“你妈想让你结婚”
很多本书里都有说过一个理念:主动与被动。主动选择与被动选择之间的差异巨大,反映在动机、心态、坚持的毅力、情绪等各个方面。。。虽然,童年时的原生家庭很可能已造成这样的两种人格,心理学也说这很难改,但,我相信,人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只要你愿意改变,愿意选择,人生就可以改变。我们应该多选择接近型目标去做,而少被回避型目标所束缚。
(二)目标脱离的四个步骤:
1、认知脱离
从脑海中清除干扰思考的过程,就叫认知脱离。举个例子:你要是不想再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你最好有个替代目标,比如想一辆大众汽车。如果我们希望抑制一个想法,就需要一心想着另一个想法。这点其实适用范围很广,如果你喜欢想那些琐碎而不太重要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一个真正有意义、值得追求和全心全意聚焦的一件事情去做。慢慢地,你会觉得人生的意义实在太多太有趣太有成就感,而且多想的毛病自然减弱,你压根都没时间去想那些无意义的小事。
2、情感脱离
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放弃时常见的情感是“愁眉苦脸”和“假装开心”,我们需要的是感知到这种真实的情绪,然后去调节内心的感受,不要压制。辨别→ 表达→ 利用情绪做决策等几个步骤。其实就是保持正念,正视自己的情绪,关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隐藏和压抑。
3、动机脱离
从动机上思考为什么会不舍得放弃这个目标。找到真正的动机,才有可能去挑战它。摒弃不合时宜的旧目标,将精力集中到那些能够达成的或源自内心渴望的目标上。
4、行为脱离
以上三个步骤都是思考主导,万事俱备,只欠真正行动起来了!在新的目标上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做。也许开始有些艰难,但你可以通过亲友督促、自我鞭策和鼓励,甚至用一些外在的刺激激励也都是重新开心的好选择。
(三)培养放弃的能力
1、找到放弃的时机 你找不到放弃的时机,就会错过很多机会。但你不是盲目的放弃,放弃时得去想自己能做什么,所以,所有勇于放弃的人,都是善于规划自己的人生。
2、评估你的放弃能力 接近性人格或回避型人格:对回避型目标的关注会对人的幸福感造成负面影响,而目标脱离要求放弃一个目标时,制定另一个新目标,这一点接近型人格有优势。
依恋类型: 安全依恋型—把婴儿单独留下时哭闹不安,妈妈返回后立即安下心来。这种类型的人更擅长控制情绪,在认知层面上呈开放姿态,在实现目标方面可以找出更多替代性策略。 回避型—把婴儿单独留下时没有表现出不安,妈妈返回后回避妈妈的接触。这种情况一般是妈妈难以接近导致。这种类型会刻意让自己远离紧张,情感上自我封闭,从而极易失去真正让他们感觉良好且能够帮助他们度过危机的积极信号。 矛盾型或焦虑型—有些婴儿与妈妈分离时焦虑不安,妈妈返回后试图接近妈妈,但又对妈妈的安慰进行反抗。婴儿因妈妈不可靠或不可预测的行为导致他不知道妈妈是迎合自己还是拒绝自己,因此婴儿也会体现出矛盾和焦虑的性格。这种类型人的问题比较复杂,尽管他们倾向于关注失败,但他们也渴望成功,这种人放弃任何事都很艰难,特别是摆脱某种人际关系。 混乱型—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类型。婴儿的内心产生冲突。一般是妈妈在身体或情感上虐待过婴儿所致。妈妈要是有过这样的行为,真的很危险!请立即停止! 幼儿的依恋类型是一个可靠的预测标准,透过它可以判断出我们在成年后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包括亲密关系以及如何处理焦虑和调节情绪。为什么依恋类型能持续这么长时间?因为人类婴幼儿的大脑在出生后会被重塑,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如此才能增加他们生存的概率。 说到底,每一种依恋类型都是为了能让自己活下去。所以,记住和分析这些类型,也是在给我们自己的生活照一面镜子,既让我们了解到自己所处的类型,也能对我们教育下一代有警醒作用,鼓励和支持自己做安全依恋型的父母。
3、不要因为害怕失败而盲目坚持 很多人把放弃与失败联系在一起,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而不敢放弃,但可能很多人因为放弃而走向了自己人生的辉煌也说不定。的确是!
4、行动导向型人格或状态导向型人格 行动导向型人格—当感觉到压力时,能调节情绪,振作精神,形成积极而明确的自我形象。 状态导向型人格—当感觉到压力时,容易被情绪所主导,被消极情绪淹没,对外部刺激很敏感,很难做决定,这类人不容易做到目标脱离 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如能提供指导但不加以控制,并为孩子划定严格的界限却鼓励他们他们去探索的育儿方式,可以培养孩子自我调节的能力,长大后成为行动导向型人格。
5、针对后悔的有效行动 每个人都有后悔的经历,但到底是为做过的事后悔的多,还是没做过的事后悔?研究表明:短期内人们通常会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后悔,但拉长时间,人们更易为没做过的事后悔。没得到的东西总是让人念念不忘啊。要是你大学时对某一个人心仪,你表白但失败了,短期内你可能特别后悔跟他表白了,丢了面子还没得到;若是你暗恋一个人,一直没敢表白直到两个人再也没见过...额,你的后悔,估计这辈子都会记得这事了吧?
6、自我表征与心理复原力的作用 自我表征的含义类似于给自己贴标签,自我定位。定位狭窄,一个人会觉得自己只能做这些事,放弃了以后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其实我家XXX就属于这种类型,他工作上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优点,且容易表现出来,但他因为自我定位狭窄,在行业不行时他不敢轻易放弃,因为放弃了,他真的不知道他能做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