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读书笔记
本文内容主要为摘抄,或部分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多数内容来自【得到APP】的“每天听本书”,部分会源于纸质书的阅读。这里不是做广告,没有拿广告费的。
很长时间,我都以为读一本书就要认真地读,重要的内容做好笔记摘抄以供查阅。可是人生的旅途上事情开始增加、变得匆忙,并没有很大块的时间让我们仔细地读,去精读一本书。我们缺少完整的、大块的时间,我们有更多的是碎片化的时间。我们该如何利用大块的时间去做重要的事,该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做其他的事。
曾经有人提倡“碎片化学习”,开始时也非常认同。后来却发现学习出来的效果也是碎片化的,难以整合成为完整的东西,比如说某技术的学习、某框架的学习。为什么以技术举例,因为我就是个程序猿嘛。开始反思,什么东西适合碎片化,什么不适合。
回归正题,后来觉得不是所有东西都需要精读,有时候只是听说、大概了解,就可能从中发现一点点引起自己注意的东西,get到一些新观念一些新东西,其实这就是收获。
No.1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实现》欧文.戈夫曼 ⭐️⭐️⭐️
【思想核心】
社会中,人们的一切日常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表演行为,是为了在特定环境下迎合某种社会期待,所进行的表演。
在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中,我们对自己的角色和对方的角色常常有一种期望,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该怎么做,大家心里都有数。也就是说我们在特定的场景做特定的表演,可能会去满足期待,我们会用此来管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我觉得】
看到“期待”、“表演”等词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真的就是这样。从小到大,我们在多少关系中,曾被对方有所期待,为了某些目的,我们是否真的在表演,从而去满足对方的期待。我们又是否对别人曾经有多期待?
所以我们常说:“人生如戏,全凭演技”,还有词语“逢场作戏”。虽然说似乎是这样的,可总有不表演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个地方展露最真实的自我,有那么一个人不用说话却觉得舒适安心。
No.2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彼得.德鲁克
【思想核心】
创新的七种来源:1.意外事件,2.不协调事件,3.流程改进的需要,4.产业和市场结构变化,5.人口变化,6.认知变化,7.新知识。其中,他们都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不确定性和连续性。
关于企业家精神:1.前瞻性眼光,2.市场敏感性,3.专注力工匠精神,4.大局观分享精神。用柳传志先生的话说,就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如何运用企业家精神抓住创新机遇:1.孤注一掷,在某个领域突破;2.攻其软肋,先山寨再创新;3.生态利基,专注细分垂直领域;4.生态创新,在商业模式、产品等方面的综合创新。
【我觉得】
其实这类书不是我比较感兴趣的类型,听了也只是听听,很少不会去做。如果真的有去做有去执行的话,类似的书一本可能也够你用的了。
两个吸引我的关键词:认知和不确定性。
从某个时候开始,认知这个词被大众不断的提起。曾经上课学习到一些东西,比如说过往固有经验、曾经的意识信念,我们一直误以为是正确的。但在日后的某一天被验证,被抛弃,被新的经验和信念取代,大概就是认知的提升。不得不说这真的很有必要,总是需要去学习新的东西,检验或抛弃旧的、错误的信念。比如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是失败,而是失败后思考的经验。
不确定性,大概所有人都不太喜欢。我们更擅长舒适,待在确定的环境内,而不是那么热衷于挑战,跳出环境,打破舒适区。但总是说,成长就需要不断的从内打破,碎成渣,再拼凑起来成为新的自己。工作上我们就有很多不确定性,计划外的事情不断的插入进来,但是那些优秀的人可以应对的很好,而不擅长的人可能会觉得烦躁。
No.3 《自卑与超越》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思想核心】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目标,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来实现人生意义和个人价值。自卑感是人类进步的底层动力,它作为推力与优越感形成的拉力,共同构成自我超越的动力。从行为到目标,改变行为来实现自我超越,在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人生意义。
他强调人人都有自卑感,胆小、懦弱的人,强势、自负的人,虽然表现方式不一样,但是内心却同样有自卑感。佛洛伊德认为人小时候的童年经历对日后的性格起决定因素,但阿德勒却认为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人们对自己的经历有多种解读方式,真正束缚人们的不是环境,而是思想,人人都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自我超越。真正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未来的目标。要改变行为,先从改变目标做起。最后,他说人生的意义实际上在于合作,与他人合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方式。
【我觉得】
这本书我买了很久,不过一直都没有读。至于要问当初为什么买,我只能说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一定是发觉某样东西能够在某些地方满足我们的某种需要。
心理学,其实我个人比较好奇。文中说的“真正束缚人们的不是环境、而是思想”,“目标决定行为”,这两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当我们去分析某个人为什么做某件事、有某种行为的时候,我们确实是要去思考他的目标是什么,当清楚知道他的目标的时候,我们会更容易理解他的行为。
三大心理学巨头: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内在驱动力是自卑,追求权力和财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内在驱动力是性,追求快乐)、卡尔.荣格(分析心理学派)。
应付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能说明一个人如何定义生活的意义。——阿德勒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生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学会接受自己。——荣格
No.4 《这样和世界相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思想核心】
文中主要阐述怎么对待自卑,家庭对一个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怎么培养兴趣,怎么融入社会。阿德勒认为我们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是对别人的表演。
我们有四种常见的生活风格:支配统治型(控制别人,用别人不喜欢的方式,这里指的不是领袖型人格),索取型(做事情被动,等待被安排),回避型(遇到问题习惯性逃避),社会利益型(能与他人合作,热心)。
自卑和追求卓越是成对出现的,自卑轻一点是自卑感,过分一点则是自卑情结。面对不擅长的东西,有两种方法进行处理:一种是强化弱势项目,另一种是另外的方向补偿,比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工作。补偿心理有两种错误的路径:自暴自弃的退缩反应和过激反应的过度补偿。社会兴趣和人生中的“工作”、“生活”、“爱情”三件大事有着很大的关系,跟小时候也有一定的关系。
【我觉得】
是因为上一本《自卑与超越》,所以接着就有了这一本。例子比较多,可以对这一方面有更清晰进一步的了解。
No.5 《思想本质 语言是洞察人类天性之窗》斯蒂芬.平克
【思想核心】
这本书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人类始终处在自己的心智洞穴,而揭露这个真相的路径就是语言”。透过语言可以看到社交关系、人类情绪、人类思想。
人总是下意识地降低人道德和法律成本,同时追求保护彼此的面子。这就是“礼貌理论”。由于人们不知道和对谈者之间的关系处于什么样的距离以及价值观,会使用间接语言追求趋利避害的目的。这就是“冲突博弈”。我们每天都在“个体空间”和“社会关系”之间需求最佳平衡点,这里有个“相互知识”的概念。
人类的情绪和“宗教”、“疾病”以及“性”紧密联系。“直觉物理”和“现实物理”有着巨大的鸿沟,格格不入,从而在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上有不同理解。
【我觉得】
语言反映了人类的思想活动,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语也就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可以说,一个人的语言在某些方面就说明了这个人是怎样的人。
和你一样,不断地学习,向前地奔跑,变得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