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
年轻人,小心你的借钱自由

年轻人,小心你的借钱自由

作者: Sir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18:12 被阅读168次

一种最常见的成瘾物——

钱。

想要,正常。

危险的是失控。

Sir特指,这种。

#校园贷死灰复燃#

对于网贷,国家也在加强整治措施。

明令禁止校园贷、审查经营资质、央视3.15晚会曝光......

而就在前几天,校园贷款被暴露暗中卷土重来,很快登上热搜。

禁。

为何屡禁不止?

都说是钱闹的,但Sir今天更想来谈谈“瘾”——

前者难得,后者难戒。

说起来,还真有点像。

嗯,赌博

尽管国家法律明令禁止;尽管十赌九输的道理世人皆知;尽管有过太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

但赌,从来都堵不住。

更像是套路

《活着》有过淋漓尽致的展现。

地主少爷福贵,是怎么一步步输光家产的?

瞧好庄家龙二的眼神。

您来了,他明眸善睐,谦恭热情。

套路贷也是——

你犹豫了,他以退为进,好言相劝,眼里都是关怀的光芒。

套路贷也是——

等到该收网了,他把脸一翻,觑起鹰狼之眼。

套路贷,也是——

同样是欲望陷阱。

同样有人前赴后继地毁掉人生。

福贵少爷,您的账到头了

您不能再玩了,您都输光了

福贵听了一愣:“光了,什么光了?”

记住这一愣。

最最恐怖的赌徒心态,原来早已藏在每句“小赌怡情”的背后——

“一定能赢”?

不。

是他们觉得自己输得起。

赌博押注过去,借贷掏空未来。

一旦失败,解决不了赌瘾的赌徒与无力偿还债务的负债者,也共享着同一个专业术语:上岸

悲剧的起点,也几乎雷同。

借贷者知道会有利息,知道会有风险,但总有一种诱惑让他们觉得——

“我还得起。

“我怎么可能掉进海里?

以下是没“上岸”的孩子,留下的最后的话。

‘一步错,步步错,我的心已承受不住。’

——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范泽一留遗书溺亡。

因一笔1500元的“以贷还贷”,最终欠款高达13万元,并以每天2000元的利息增长。

‘多活了这么久,不如早点上路。’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大四男生隋某。

临走前,父母已帮隋某还了十多万元。

‘我应该是如此一个洒脱之人,我对不起所有人,爸妈,对不起,我是自愿的,不怪任何人,我希望我永远都是善良的,包括我的灵魂。’

——21岁西安女生冯杰。

因4000元贷款陷入“以贷还贷”,最终总还款额高达17万元。而在她走后的半年里,仍在频繁被电话催债。

校园贷、砍头息、高利贷、714高炮、裸条......

网络贷款,总是刷新着各类负面消息乃至自杀、犯罪的恶性事件。

惨剧,已经太多。

套路,从没变过。

明摆着的陷阱,怎么还会有人愿意踩进去?

令他们成为犯罪者眼中的肥羊,原因无非三个。

1、经济能力差:尚未参与工作,存在信贷服务的需求。

2、消费能力强:年轻人群体环境催生虚荣、攀比的不良现象,产生提前消费的需求。

3、而违法者最看重的原因:学生的父母有一定的偿还能力

对,最可怜的还是父母。真正害惨的是那些“托底”的父母们。

每一次校园贷又出事,除了谴责,除了提醒,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声音——

别误会,Sir不说“可恨之人就有可怜之处”的套话。

Sir还是想多问一句:押注未来的勇气,是谁给他们的?

回想以前的香港电影,有不少关于高利贷的戏码。

走投无路的,想要借钱回本翻身;投机倒把的,想要借钱跻身上流。

换而言之是一种人:我不服,我想赢。

而现在,恰恰相反。

什么人会借高利贷?

几年前一部日剧大火,《暗金丑岛君》。

题材生猛干脆,高利贷要债

恐吓、殴打、绑架、逼良为娼......一出出残忍凶狠的戏码,对应着如今的网贷乱象。

如果只是传播“高利贷是绝对危险”的普法作品,Sir根本没有提它的必要。

它是要借讨债者之眼,去看那些负债的人生

还是那个问题:明知道危险,为什么觉得自己能够应对?

原因无他,

准确地说,对堕落上瘾

被梦想抛弃,混迹在社会边缘的落魄漫画家,借钱为了吃喝玩乐;不被社会认同,有在色情场所花光积蓄的无业者,借钱为了博红颜一笑。

尤其是最后这种:名校毕业,大公司上班,光鲜亮丽的时尚OL。

借钱大手大脚购物、旅游。

为了在同事圈子中,用消费满足虚荣。

Sir直说吧——

或许他们身上的特征,与大部分校园贷受害者,没什么区别:

没有长远计划,却有恐惧感。

没有上进心,却渴望认同感。

怎么办?

恰好眼前五颜六色的世界,没有办法改变,却有太多办法逃避:数码产品、名牌服装、美容护肤、旅行度假、健身娱乐......

只要你消费,钱就快速制造快乐。

越堕落,越快乐。

所以没钱?要不要借?

中国年轻人大喊一声:“借!

2019年年初,汇丰银行公布一项数据,中国90后的债务与收入比达到令人吃惊的1850%。

人均债务超过17433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

“提前消费”成为了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在根据融360公布的数据中:90后借款人,使用消费贷款的第一原因,是日常生活消费(占比达到50.17%)。

而第三名,则是用于偿还其他欠款(占比达到29.6%)。

也就是所谓的“以贷养贷”。

另外,有超过64%的90后贷款人在4个以上的金融平台进行借贷,超过20个以上高达9.6%。

敢借钱,敢花钱。

随便刷刷微博、朋友圈你就会发现,这一届的90后,穷出了新境界。

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的“隐形贫困人口”;受过高等教育,外表光鲜亮丽,工作多年却个人资产为负的“新穷人”;有钱很敢花,没钱也敢大手大脚的“暴花户”......

最荒唐的是。

负债的,悠哉悠哉地透支明天。

最着急的,反而是放债的。

互联网大佬们急疯了——

虽然也怕你还不了,但他们更怕你借不到。

以往,是钱难找。

现在,是争着抢着想往你的口袋里钻。

“额度”不请自来。

现实比电视剧荒唐多了。

电视剧里,借钱要在大佬面前苦苦哀求;现实中则有无数的推送、电话、短信,送钱上门。

这钱?你要不要借?

高利贷大佬,还需要反复打量你,看你还不还得了钱;现实中只要你填写个人信息,上传身份证正反两面。

这钱?你要不要借?

无论是购物、金融、旅游、外卖、出行、点评、二手交易,甚至是修图App,你都能看到这样“温馨的提示”:

你,缺钱花吗?

点进去。

为了让你借到钱,商家煞费苦心,各路优惠政策怕你不来:额度高、限时免息、审核简单、一键放款。

Sir那次点了份黄焖鸡,确认付款后,一个弹窗让几十万元的信贷额度从天而降。

类似下图——

最高20万额度触手可得,真的要离开吗?

继打车、外卖、共享经济之后,互联网大佬们已经开始加时赛:网贷。

他们纷纷在各种为年轻人提供的商品、服务的旁边,挂上了各有优惠的网贷通道。

一场狩猎竞赛,正在合法捕获着年轻人高涨的消费欲望。

关于“钱”,资本将始终运行着一个冰冷的逻辑——

“更少的钱”,总是等待着被“更多的钱”围剿。

无论口袋里还剩多少。

无论这钱是今天的,还是明天的。

去年,李易峰有部口碑不错的电影《动物世界》。

但你也许不知道,《动物世界》的原版《赌博默示录》,其实有着一个更大的脑洞。

直中要害。

在轮船上的赌博游戏中,主角开司失败,身负巨债的他成为奴隶。

囚禁于城市地底深处的地下工程。

工作,一天十几个小时超负荷重活。

休息,连床都没有的集中营式宿舍。

吃?

就长这个德行。

同时,在这地下世界,有一种名为“百利卡”的货币作为工资发放。

“上面的人”打开一扇生门:攒够足够薪水,偿还债务,就能重见天日。

除此之外,还有“福利”。

每逢工资发放日,平日里凶神恶煞的压迫者们,统一地换上了一副笑脸。

名为“特别招待”的货物大方呈上:啤酒、烤串、零食......

只不过,要用薪水来换。

他们也懂,用明天的自由交换。

换吗?

开司忍了,咽着口水躲在一角。

工头语重心长,好言相劝:“小伙子,慢慢来,第一瓶啤酒我请你。”

一口冰啤下肚,嗝。

工作的疲劳一扫而光,这他么才是“活在当下”啊。

看眼四周,大家明明都在享受,我干嘛憋着。

要不再来一瓶?要不再添个零食?吃饼干的话,不如吃一份烤串?

即使钱不够也没有关系。

工头帮你解决,不过就是收点利息嘛。

别担心

如果钱不够用,我先预支你的薪水

自由的承诺,从未改变。

但,有成功的吗?

一个都没。

在一次次的洗脑与引诱中,比起明天的自由,奴隶们更渴望得到眼前的惬意。

工作中奉献的痛苦与煎熬,只剩下一种存在的意义。

消费是他们唯一拥有的

因此那种诱惑是巨大的

一旦他们松懈,便会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尤其是那些在第一次发薪的时候,就屈从让步的人

忘了工作的辛苦,一切从明天开始

想到这些,Sir总会想到那些号召年轻人“精致在当下”的声音。

“年轻人,一定要活得精致。”

于是认真挑剔地用。

“房子是租的,生活是自己的。”

于是一心一意地花。

“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于是说走就走地玩。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于是借。

而当他们打开手机,在所有的购买按键旁,都写着一行小字“想要钱吗?我借你。”

用消费缓解焦虑的同时,贫穷累积着新的焦虑。

确实,活在当下了。

因为明天已经被掏空了。

这是什么?

说得更直接点,这就是放养式的蓄奴制

一样的无止剥削,一样的上交所有劳动出产,只不过在隐形的铁链下,大家还能感觉到自以为是的自由。

Sir并不否定网络贷款。

它有好处:方便快捷、不用欠熟人人情……

但,你千万不能低估了贷款平台,献媚一般的虚伪引诱。

在借款前。

绝不能只看平台的条款。

先把这些读三遍——

· 部分网贷平台服务,即便利息符合国家规定,但也存在“砍头息”“高额逾期费”等高额还款陷阱。

· 当欠款逾期,网贷平台将会将你的信息转交第三方催收平台,对你及你的亲朋好友进行暴力催收。

· 催收人员或会以恐吓的方式,胁迫你“以贷养贷”偿还欠款,属违法犯罪行为。

· 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欠款骗取学生的财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

· 目前网贷已经逐步对接银行征信系统,你的每笔欠款、逾期行为,都将在你的个人征信记录中留下痕迹。

最重要的。

记住。

借,是一定要还的。

用你愿意的方式,或最不愿意的方式。

别觉得Sir啰嗦。

在所有商家带着微笑与“额度”向你走来时,你还要多问自己一句——

你大胆预支明天将要付出的努力。

是用来解决今天的困难?

还是用来沉沦今天的欲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年轻人,小心你的借钱自由

    一种最常见的成瘾物—— 钱。 想要,正常。 危险的是失控。 Sir特指,这种。 #校园贷死灰复燃# 对于网贷,国家...

  • 借呗可借15万,我却再也不敢轻易借

    说到借钱,大概是很多年轻人都有过的经历。可你有过因为借钱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的经历吗? 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可能因为...

  • 友情不要在金钱上败坏

    借钱对于我这一代年轻人来说可能随处可见,特别是向自己的朋友借钱。你是否也向朋友借过钱,是否借了拖了又拖。 我平时的...

  • 年轻人,你应该这样借钱

    看到《急用钱怎么办?》,正好前些天有个年轻人向我借了钱,这里也来谈谈关于借钱的一些事。 事情是这样的,小伙子计划换...

  • 遇见志摩

    遇见徐志摩,遇见夏日云朵间徜徉自由的你。不是萨特般惧惮被世人抛弃的自由,也不是孔子小心翼翼装上规矩的自由。你的自由...

  • 年轻人,小心你的“颈椎”未老先衰!

    导语 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症”中,颈椎病排名第二。 2016年,国内一项对2000例颈椎病患者展开...

  • 定投笔记:为什么说基金定投是最适合年轻人的理财方式

    为什么推荐年轻人定投指数基金 每个年轻人都差不多有个财务自由的梦想,那么怎么开始你的财务自由之路。基金定投是非常...

  • 当你决定告别【恶性负债】,花呗都会来帮你!

    良性负债vs恶性负债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越来越会借钱了。之前就有新闻,说90后平均负债超过12万。 其实借钱这事...

  • 他们用生命告诉你:癌症离年轻人越来越近!

    22岁得癌!年轻人要小心! Via:人民日报 【22岁得癌!年轻人小心 】癌症离年轻人很远?醒醒吧!研究显示,二三...

  • 谨慎

    不要把证件随意借给别人 不要随意签字 不要借钱给别人 好心借钱给别人,反而惹来官司,一定要小心谨慎,防人之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轻人,小心你的借钱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vb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