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一部分的时候,请大家首先关注内容和关键点。因为在本章节中,作者运用大量的举例,来论证哲学的定义或者是概念。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在用我们不懂的东西,解释我们不懂的东西。结果可想而知,肯定一头雾水了。
所以如何找到关键问题?带着问题到书里去寻找答案,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从书的结构上来看分为八个部分:哲学家提出的问题,现代哲学的传承,哲学的方法,风格,提示,厘清你的思绪,关于神学的重点和如何阅读“经书”。
通过关键词笔记的整理,我用思维导图的形式,重新架构了文章的系统和结构,一共分为五部分。
① 哲学家提出的问题
哲学来自怀疑,孩子是天生的提问者,追寻事务是否如此的真相。所以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追寻着事物的根本。
你可以回想一下,熊孩子都有问过你一些什么问题?而这样的特性到了成年人的时候,却停止了。可能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僵化,死记硬背;二是父母的教育,没有给到孩子答案,或者不允许孩子提问。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的问题越来越普通和平常,最后只为获得咨询而提问。
伟大的哲人就是能从生活的复杂中,看出差别来。由困难到简单,最棒的学习方式就是像孩子一样提问,像成年人一样睿智的回答。
哲学家的典型问题,就是从表面上看很简单,问题也不难,但是回答却,难上加难,就像我们都知道的那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一样。
关于善和恶的问题,孩子非常关心二者的差别。而作为成年人呢,会加入更多的主观的意识,觉得善和恶,其实是看你怎么去想的问题。
哲学有两个领域:一个是存在与变化,这基本上属于哲学的理论和思辨的环范畴;还有一个是良与恶的问题,它属于一个哲学规范的问题。
现代哲学与传承,讲到了两个问题,第一顺应:问题讲到了世上的存在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还有一个是第二顺应问题:解释世界上存在和发生了些什么样的事情,的知识,模式和语言。
哲学的书写给一般读者来看,包括了同行或者有知识的人,因为哲学家觉得哲学是和切身相关的知识,所有的读者都应该知道,鼓励大家去阅读哲学的书籍。
② 哲学的风格和方法
哲学的方法是什么?首先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了解,科学是通过实验研究、观察求证得出结论;历史是通过研究,普遍存在的特质得出结论;哲学是聚焦于思考,在思考之后回答那些,关于思考提出来的问题,通过严格的检验,合乎逻辑;得到一般的经验,一般的经验,其实只要我们是人都会有的经验,而持续地进行改变你,就会具备特质。特质他就表现为思想的缜密,整理出尖锐的问题,并且仔细的倒找出相应的答案。
哲学的风格分为五类:第一是哲学的对话,第二是哲学的论文或散文,第三是面对异议,第四是哲学的系统化,第五是格言的形式。
③ 阅读哲学的提示
发现问题找到书中的回答,有的问题他的答案可能已经详细的说明,有的可能隐藏的很好,但是通过阅读把它找出来。伟大的哲学作品当中,他都会进行解说,背后也会有特定的中心的原则。有可能一开始阅读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找到。但很多年以后,在你阅读了很多书以后,当你在重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就可以从中看到作品的中心原则。
在哲学作品当中也会有它的主旨,而这些主旨呢通常都会有一些日常的用语但是它具备特殊的意义,这在你阅读的时候呢,就需要从这些日常用语当中来判断出作者的主旨,而这个主旨其实也会有困扰与他都来源于作者的经验,而非客观实际的推论。
在哲学当中的共性知识他都是抽象的,因为它抽象,所以它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它是由抽象的定义在由感官的具体个别事物进行有效的结合,这个经验就具备了普通性,让我们的感官和我们的思想合二为一。
④ 理清思绪
当作者书中的意见不合的时候,这个意见一直都存在没有解决或者不能解决的时候,你会非常开心的知道,有一个奥妙等待着我们去探寻。而且作者的意见合不合其实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理清了你的思绪,并从中得到了收获。
⑤ 关于神学和经书
神学分成两种,包括自然神学和教义神学,自然神学是哲学的一支,是形而上学最后的一部分。而教义神学呢,可能是由某宗教的信徒信奉的经文构成的,它依赖于教育与宗教的权威人士而存在。
经书就像《圣经》,对于教徒而言,圣经其实就是神的对话。定义就是:它具有教育功能的,有课本和文字的,有成员虔诚而顺服,就是经书。
总而言之阅读哲学其实是为了让我们在客观发生的事物当中掌握一些主观的以及规律,通过这样规律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最终达到让我们的经验和能力得以增长,所以哲学不是为今天的你而读的,它是为明天的你或者后天的你而进行阅读,尽管有一些困难,我们的伙伴不妨试试看。
今天的作业是阅读第18章,然后画出思维导图笔记以及50个字的心得体会。
优秀导图欣赏
@南子
共读活动第18天的章节主题是“如何阅读哲学书”。哲学的世界,是精神和心灵的家园,从思考“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到对人生真谛模模糊糊地人知,阅读的路上加上本章的方法,会更加如鱼得水。
丽芳老师:中间那一堆的哲学大“砖”家,实在是太棒了。中心图案和内容都很棒哦。
@Liebe
感悟:一直很喜欢哲学书,一则非常接地气,二则可以让人思考。可是今天十八章的阅读,感觉不太好,被作者绕来绕去,理论讲了一大堆,页数本来就多,就容易迷失。个人看法,哲学还是结合生活的样子更可爱,毕竟大多数人都只是芸芸众生,凡夫俗子,其中作者的一个观点和我很契合,很赞同,我们需要自我思考,大脑就像一滩水,流动起来才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千万别等到成为了死水才后悔。
丽芳老师:知识最高境界就是流动和运用,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关键。我稀饭你的中心图案——希腊哲学家。
@颂文
#共读打卡#18/21 本章内容有些艰涩,铺的论述点面有点泛而杂,所以提炼关键词时感到困难。也许这就是哲学的本质,虽然关注的是世界以及人类最基础而根本的问题和经验,但论述的过程却是曲折的,需要站在本体体验上向高处眺望,用思想之光照亮漆黑的夜空,看到心灵广袤的空间。当迷茫、困惑,或感到怠惰、无聊,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时,读一读哲学,读一读古典经书,让心有所依托,获得新生的力量!
丽芳老师:很棒哦,我看到你分为了三个一级分支,赞。让心灵有所寄托,获得新生的力量,真心帮。
@Joy.F
这一章感触最深的就是: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能回答的尽量回答,不能回答的也不要伤害孩子的好奇心。
丽芳老师:哲学家给我们的启迪,孩子都是哲学家哦。做好妈妈,从当下开始。赞
@张雪梅
哲学家提出的问题就是一般的问题,用一般的语言表达特殊涵义,现代哲学的五种呈现方式,共性与特殊的关系,读者在读这类书仍然沿用分析阅读方式,对一本书作规范性阅读。至于其他哲学范畴的书籍阅读时则需要特定身份和信仰参与其中,方得要旨。
丽芳老师:很棒的总结,思维导图中第一分支很好,其他分支的线条,可以参考第一个分支哦。
@糖七七
第十八章教我们如何阅读哲学书,的确是孩子的好奇心在成年后减少甚至消失了,但作为一般读者,只要愿意,就能读所有哲学经典巨著。哲学家提出的正是如孩子般单纯的问题:有关存在、变化的问题。哲学就是一种思考,解读事物的本质,理清自己的思路,读懂它,才能有自己的判断。关于神学,分为自然神学与教义神学,自然神学也是属于哲学。经书作为神的话语,被信奉者当做维一正统的书。我觉得自己还需好好消化学习一下,感谢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感谢丽芳老师的无私付出!
丽芳老师:所以当我们累了、乏了的时候,放下包袱。像孩子一样,去探索事物最本真的答案也是一种很棒的方式哦。一级分支也可以涂上颜色哦,会更吸引我们的目光。
@刘璐
世界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我是谁?平行世界里是否还有另一个我。随着一天天长大,所谓的成熟是否剥夺了我们孩童般发问的能力。保持好奇心不仅仅适用于阅读哲学,也适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保持热情。哲学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就是,像孩子一般的提问,用成人的思维回答这个世界最本源的问题。从古代苏格拉底在广场上与路人以对话的形式开始探索哲学的那一刻,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世界的探索,关于本源,关于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关联。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神学中的自然神学也是哲学的一部分,而宗教教义则需要我们以虔诚,不设防的心态进行阅读。
丽芳老师:人要保持虔诚之心,对人、对事、对物。这可能也就是哲学家的思辨精神吧。从而让自己更快乐。
@猪猪
D18/21,..《如何阅读哲学书》,这篇文章在速读的时候,尽然读不下去了,只好放在一边,勉强自己一下又读了下去,真的很多收获,原来小孩子天生爱问为什么和哲学家们研究的是同样一个主题,还了解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徒弟徒孙的哲学理念,在看到如何阅读经书时,想起了妈妈的那本圣经,里面一段一段的小故事,需要听了后才能串下来,看妈妈做的笔记,先读某某页的第几段,再读某某页的第几段,和书里说的一样,首先虔诚,而后受教育。总之,很开心
丽芳老师:信仰就是,先虔诚,后受教的过程。它也是抽象的概念,不行你看,他是可以运用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很棒的总结。
@王珂
丽芳老师:思维导图呈现的很清晰,再加上50个字的总结就会完美了。很棒
@付丽淼
18/21打卡打卡。这一章总体来说看得有点晕。哲学在我心目中就是崇高智慧的象征,想着自己着急的智商估计看不懂高深的哲学,回想起大学的马哲啊之类的,根本不知道讲了什么东西,物质,存在,分不清楚。今天看了这一章才知道,哲学家都是爱思考问题的人,对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不断探索新的世界。今后一定要多多思考人生问题啊,感谢作者,感谢老师,感谢大家一起坚持。
丽芳老师:我稀饭你的鸡和蛋,很清晰。加油,期待你的大满贯。
思维导图大脑说明书
有效的结合思维导图的开发和应用,完善大脑使用说明书,提高人生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