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用人待人的原则,不是权谋之术,他有一句名言:“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张宏杰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书中,总结了曾国藩对待同事和下属的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不用权谋,惟一"诚”字。他说:“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曾国藩每天黎明都要和幕僚一起吃早饭。李鸿章刚到曾国藩大营的时候,有睡懒觉的习性,对这个规矩不适应,不愿意遵守。
有一天,他谎称头疼,起不了床,曾国藩接二连三派人催他,最后告之“你不来,谁都不吃早饭”。
李鸿章到来之后,曾国藩一反常态,在早饭期间一言不发,直到吃完饭放下筷子,曾国藩对他说:“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
李鸿章之后再也不敢偷懒了,终生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并且在曾国藩的面前轻易不说谎。
真诚待人,是为人之本,不论是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都应该以诚相待。如果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言行不一致,只会丧失信用,失去人心,无法立足于社会之中。
第二个特点,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曾国藩在带兵打仗之余,每月给幕僚和将领们出两次作文题,并亲自批改,每天找不同的人谈话,教导如何做官,怎么打仗。
曾国藩在推荐人才、保举下属方面非常努力。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三个人都受到他的举荐。
曾国藩的部下,有二十六人成为总督、巡抚、尚书,有五十二人成为三品以上大员。
这也是曾国藩能够吸引大批良才,并最终成就自己事业的根本原因。
老子说过: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帮助别人,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
第三个特点是一个“恕”字,胸怀宽广。
曾国藩晚年告诫两个儿子,要避免两个错误:一个是嫉妒,一个是贪求。两个距离相近,地位相当的人,容易相互嫉妒,在名利分配和争夺之际,最容易发生冲突。
因此,曾国藩以为,一个人必要的自我修炼,是克制嫉妒和贪求之心。在处理名和利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平衡。
他在给属下鲍超的信中说:“凡利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有,当与人共享之。”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曾国藩主张“退”和“忍”,这一点在他与左宗棠的关系中,表现最为明显。
曾国落与左宗棠在"幼天王事件”之后,双方彻底失和,再也没有书信来往和任何私交。
曾国藩在失和之后,没有公开说过左宗棠一句坏话,私下里也很少谈论左宗棠的是非长短,做到了"相忘于江湖”。
然而,左宗棠爱惜自己的名声,每见一人,谈论他与曾国落的关系时,必"大骂”曾国藩,列举他用人用兵错误,庸劣之举。
面对左宗棠的攻击,曾国藩自己不予回答,并且要求亲明好友和家人也不要回击,真正做到了孔子所说的“耳顺”之境界。
曾国藩也收到了回报,在他去世后,左宗棠写了一副有名的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并在对联后面自署“晚生”。
后来,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后人也很照顾,在曾家人生病、缺钱之时,雪中送炭,给予了很大帮助。
纵观曾国藩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毛泽东评价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评价说:“曾公人格,乃国人精神之典范。”
曾国藩身上这种“诚、达、恕”的思想,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借鉴,应用于日常的工作学习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修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