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效应源自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个经历。是指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次帮你。
1736年,他在担任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的办事员时偶然发现了这一现象。当时,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州议员不喜欢他,并扬言要让他的日子不好过。为改善关系,富兰克林采取一个一策略:在听说此人有一本珍贵的书籍后,他向这位议员提出能不能出借几天。议员同意后,富兰克林在归还书时诚恳地表达了谢意。随后,这位议员对富兰克林的态度就有了明显转变,两人最终成为了朋友。
这个效应表明,让别人帮助你可以增进他们对你的好感和愿意再次帮助你的意愿。
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当人们的行为与他们的态度不一致时,他们会调整自己的态度以减少不适感。
这种心理现象反过来也可以得到验证。如果甲帮了你一个忙,而乙请你帮他一个忙。与人们直观的认识正好相反,你更可能喜欢的是乙而不是甲。
相信有过类似经验的人会认可上述结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喜欢对我们好的人。自已的一次亲身经历恰好从侧面证明了这个人性的奇怪之处。一个处在领导岗位上的朋友感慨,在管理工作中,你对某人即便有一千次的好,但如果有一次让他不满意,你以前做的在对方那里就会一笔勾销。这是管理工作的无奈,更是对人性的无奈。这种情况促使他很多时候不得不“硬起心肠”。如果他知道这个效应,心里应该会得到些释然。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心人性是复杂的,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可以解惑,还能安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