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散文85107915953c
简书60天:从小白到推荐作者,再到专题编委

简书60天:从小白到推荐作者,再到专题编委

作者: 吹小号的老天鹅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6:38 被阅读134次
    简书60天:从小白到推荐作者,再到专题编委

    10月19日,在简书写下第一篇文字,《出众的心    从众的行》。

    到前天,也就是12月19日,满满两个月。

    记得刚到简书,隔三差五,码上几篇文字。居然,也稀稀拉拉有人开始关注,心里一阵窃喜,跟踪粉丝的足迹,观察一下是哪些人关注了我。

    就这样,有心无心地更新着简文。有时,会无目的地乱逛,误打误撞,竟然发现,有很多专题可以投稿。这,可让更多的人看到简文。

    专题涉及面很宽,艺术、教育、职场、财经,等等,每个领域,都有官方专题,还有细分的,垂直度也很高。我数了一下,居然有58个官方专题。

    对照我的经历、我的爱好,与好几个专题方向有关。

    简书60天:从小白到推荐作者,再到专题编委

    与文学:

    学生时代,除了在一些报刊发表作文、杂谈之外,更多的精力,放在写诗上。

    一些诗作登上《延河》《飞天》《当代青年》等大型期刊,也有的被选辑收入。

    最值得回忆的是,省电台每天晚上9:00,有一档文学节目《灿烂星河》,经常播出我的小诗。

    当时,我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诗人。省内外读者和听众的来信,如雪片般飞来,前后大概有好几百份。

    其中有几位,和我保持几年的书信来往。

    如今,虽不再写诗,但诗心还在。

    与教育:

    我入职后,第一份工作,是站讲台。

    在讲台上的5年,发表教学论文近20篇,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报刊组织的全国性教育征文中获过六次奖,其中获全国中语会综合二等奖一次,板书、教案、下水作文获华中师大语文教师素质大赛“四项全能”奖。

    离开学校已10多年,但我仍然热爱那一份工作,仍然关注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话题。

    与音乐:

    当老师的时候,班里举行活动,一位学生拿出一期《歌曲》杂志。看后,让我心动,也提笔写起歌词。

    两三年下来,在《歌海》《民族音乐》《音乐天地》等省级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上,也发表了三四十首。

    得意之笔,一首入选年度最佳歌词选辑,《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经谱曲后收入《中央民族大学声乐教材》。

    与写作:

    在教书那会,就是《作文周刊》《读与写》等报刊特约通讯员,奥林匹克作文大赛教练员。

    后来从政,做了10多年材料狗。

    结合多年的经验,总结撰写写作类体会文章,先后在中文写作类核心期刊《应用写作》发表10篇,也应邀为一些单位做过写作分享。

    与书画:

    少年时,我是书法爱好者。

    有时乘学校收钱,加一点码,从老父亲跟前多骗几块,订阅《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等。

    当时,正是境外各种文艺思潮涌进的时候,太多的美学、艺术评论专业术语,看天书一样,坚持了几年,不了了之。

    五六年前,重拾爱好,集中阅读了书法、美术史,艺术批评史,美学史,哲学史,还有一些文艺理论著作。

    读的多了,心里痒痒,经不住,写了一些评论,《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采用过数篇。

    与时政财经:

    转行以后,转战于党政部门,从事文稿写作,官方的叫法是以文辅政。

    实际,这活要求“万金油”,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广泛涉猎,方能笔下有乾坤,胸中系苍生。

    连续操刀省、市、县政府工作报告13年后,于今年夏天,我换了东家,成为某主流媒体特约评论员,在一平台开了评论专栏。

    几个月内,我的时政评论被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各大网站频频转载。

    简书60天:从小白到推荐作者,再到专题编委

    这么多专集,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或是自己的最爱,但毕竟是业条写作,精力有限,又不可能一一参与。

    有了,不是从旧媒向新媒转型吗?不是在梳理新媒写作规律吗?何不从谈写作这个方问入手,找到旧媒与新媒之间的过渡地带,从旧媒无名老狗转身,成为新媒人。

    于是,把简名更为吹小号的老天鹅,开了一个名为《媒老狗和媒小白》的专题,都隐喻了我转型的意图。专题里写一篇,向官方《谈写作》专题投一篇。

    到目前为止,简书累计更文44篇,5.7万字,大部分文字围绕写作展开。

    也不知什么时候,《谈写作》专题推荐作者名单里,竟然出现了我这吹小号的老天鹅。

    前一段,承蒙《谈写作》专题主编徒步独行厚爱,将我加入专题编委团队。

    继往又开来,在简书我依然是新人。加入简书60 天之际,我对今后的努力方向做了个小小的定位和规划。

    简书60天:从小白到推荐作者,再到专题编委
    重启阅读模式

    各种繁杂的俗务,加上自媒体写作的过渡,挤占了阅读时间。两个月来,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书。

    在这之前,每周最少精读一本书,多年如一日。实际远远不至这个数。7月份,从老东家出来,搬家时,大概150本书,这是我在那儿两年时间读过的书。

    先有输入才有输出,不读书,不敢谈写作。读书,又要静下心来,象品茶一样,不温不火,慢慢进入书香世界。

    从明天起,坚持每天阅读,每天在读书中浪费一段时间。简书这个平台,虽然藏龙卧虎,但还是泥沙过多。

    定位写作方向

    内容为王。哪一款内容适合自己?哪一种体裁更有潜力。30年,断断续续,走着写着,似乎没认真思考过这一问题。

    那天,一位简书大咖问我,你的写作方向明确了没?还真没,一直随工作的调动而变,同时在业余随性而写。

    我捋了捋,就以自己熟悉的几个领域为方向,来拓展。

    艺术,割舍不下的一部分,艺术作品、艺术人物、艺术故事,把读过的这些,整理,消化,这也是一种写。

    教育,自己的第一碗饭,情结依旧,也是常说常新的话题,顺便解决一些自己教育子女中的困惑问题。

    职场,从乡下学校老师,到县城,到市里,再到省城,经历了风云变幻,见识了人生沉浮,有很多话想说。

    够多了,这三个大的方面,每个领域写几篇出彩的文章,是一件很难的事,要下常人下不了的功夫。

    或许,某一段时期,以一个领域为主,也不是齐头并进,首先要找到突破口。

    坚持拆分解读

    拆解,是有效学习的途径,甚至是捷径。

    多年前,我学写诗,写歌词,写评论,都是从拆解开始的。到现在,我抄写拆解歌词的七八本学习笔记仍在。

    我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大概300个,每个号的文章都读过,但钻得不深,没做到经常。读得较多的是人文类平台,尤其是人民日报《夜读》做到听读兼顾,《有书》每天坚持最少读两篇,头条必读。

    把拆书拆文拆号结合起来。

    拆书,可帮助对内容的消化、吸收,转化输出。知识付费时代,碎片化阅读成为日常的生活场景,职业读书人已经出现,自己是否可以成为那些替别人读书的人中的一员?

    拆书,本也是写作,和拆号拆文又紧密联系。

    拆号拆文,就是研究平台调性、发文规律,亦号则号,亦文则文,深度学习自媒体文写作。

    特别是对人文类、教育类、职场类平台,每领域重点研读二三,每平台择要解读若干文。

    能不能长期坚持,不好说,但可以肯定地说,至少是近期必须着手做的一件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书60天:从小白到推荐作者,再到专题编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gp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