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的性别意识

作者: 惕若 | 来源:发表于2018-11-10 23:40 被阅读75次

《冰与火之歌》第7季第一集第一幕,艾莉亚以一场干净利落的大规模复仇强势回归。紧接着瑟曦登上铁王座,丹妮莉丝带领着一支战力超强的盟军、伴着三条巨龙到达龙石岛,随后琼恩南下,将北境托付给珊莎照管。至此,维斯特洛大陆的格局从曾经的“五王之战”,正式变成了“三女王之治”的鼎足态势。

不管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同类型的故事中,像《冰与火之歌》这样,在整个故事的设定上一以贯之地让女性角色与男性角色平起平坐、甚至更占主导的剧目,以往是极为罕见的。除了这三位女王之外,故事其他很多女性角色的设定也非常精彩:艾莉亚从一个不守成规的少女成长为大概是大陆上最危险的刺客;作为大陆最强战士之一的、忠诚而直接的布蕾妮;沉稳、腹黑而机敏的荆棘女王;年幼却坚定而勇敢的 Lady Lyanna Mormont;还有在美丽温柔的表象之下隐藏权力野心的玛格丽,以及在最早几季因其坚忍的母性光辉和无畏的气质而收获大量粉丝的凯特琳,甚至连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也都很有自己的性格——比如前后“接力”、千里护送布兰的 Oshar 和 Meera 等等。

我个人对于《冰与火之歌》打破传统性别角色的设定非常欣赏,但我这次想要谈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对此的一些批评。有人认为(Jordan Lauf on Bustle)《冰与火之歌》中看似很多女性角色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这是因为她们拥有了一些“男性特质”,包括残忍、暴力、权谋等等。所以珊莎这样以“傻白甜”形象出场的角色,最后也要变得腹黑而阴沉,才能完成一场华丽的转变。而玛格丽和凯特琳那样主要体现“女性特质”的角色,只能被维斯特洛大陆残酷的生存法则所淘汰。因此,该剧所体现的平等主义和女性主义是片面的,只适用于“某种类型的女性”而已。

这则评论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因为我觉得它体现了很多人对所谓“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理解,而它所体现的这种理解,我是从根本上反对的。更明确地说,我从根本上反对把人类的品质分为“男性”和“女性”的两分法。我认为这些被我们冠名以“男性特质”或“女性特质”的品质,是为人类所共有的。而之所以会主要体现在男性或女性身上,是长期的社会选择、社会导向和后天教养的结果,并不是真的“天生如此”——事实上,很多因为无法在逻辑上加以论证而只好以“天经地义”四字来搪塞的谬论,正是基于对“天生如此”这一理念根深蒂固的信奉。

我们不需要诉诸复杂的理论,只要看看我们的周围,就可以发现社会对性别角色的分配和引导是无处不在的。我有两个小侄女。有一次父母为了让她们安静片刻,让两姐妹比赛坐着五分钟,不能动也不说话,表现较好的可以得到奖励。姐姐于是真的安静坐了五分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奶奶一直在旁边鼓励她——因为姐姐从小的性格是比较好动粗放、大大咧咧的,从来都被周围的人说是“像男孩子”、“女汉子”,难得有这样安静的时刻——所以周围三个大人一直在说“哇,这样就漂亮了阿”、“这样多美阿”、“这样别人才会喜欢”……

这样的情况,很显然并不是个例,而是社会普遍做法的缩影。与此相对应的是男孩的教养中,经常听到的“你是男子汉,要勇敢!不要哭噢!”,“一个男孩子这么斯文”或是“这么婆婆妈妈”,甚至鼓励暴力:“一个男孩子这么软弱,人家打你你就打回去阿!”……不只是家庭教育,整个社会都在以一种机械两分的方式不断地强化性别角色的定位。你去玩具店,所谓“男孩的玩具”和“女孩的玩具”是分开放的。你说要买个礼物给孩子,店员首先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男孩给你车、战斗机模型、智力游戏,女孩的话就给你芭比、过家家、毛绒玩具。凡此种种,其结果是孩子习得了女孩子“应该”如何、男孩子“应该”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很多时候需要否定被社会认为与其性别不相符的特质、而加强或是培育与性别相符的特质,来迎合社会赋予 Ta 的性别角色。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瑞典的一家幼儿园决定从幼年开始打破上述的性别固化,给孩子设定一个可以完全自由发展的环境。在这家幼儿园里,所有的玩具是混杂着放在一起的,给孩子的读物有意识地避免了那些体现传统性别定位的故事,比如睡美人、灰姑娘等等,而是挑选了性别中立的读物——比如一本关于两只长颈鹿收养了一只小鳄鱼的故事书(很显然,这故事里面还有打破“种族”藩篱的意味)。这家幼儿园的做法不无争议,此处不多加讨论。但是负责人 Lotta Rajalin 有一句话非常打动我,她说:“我们想要提供给孩子全谱的人生,而不是仅有一半。”

我们社会的惯常运作,恰恰就是只提供、或者说只允许“一半”的人生选择,对于两性来说皆是如此——如果说“女汉子”、“女强人”多少还有些褒义,“娘娘腔”则几乎总是贬义的。性别角色的固化不仅体现在孩子的教养上,在成人的世界中也是如此。而且,它并不仅仅是以教养和引导的方式加以灌输,还通过实实在在的社会评价和奖惩机制激励和强制人们的服从。我曾经提到过“女博士”污名化的现象,据说在日本也有“读东大的女人嫁不出去”的说法。这样的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在打压女性对成功和卓越的追求——在传统的固化性别观看来,这种追求本身就是“男性特质”的体现。

因此,我想要重申一句,我从根本上反对这种“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机械两分法。借用 Rajalin 的语言,这种两分法极大地限缩了我们人生的“谱系”,而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对此都太习以为常,以至于往往都视而不见,或是认为它“理所当然”。

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并为了改变它而努力。前述瑞典幼儿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再比如两个月前,联合国妇女署跟一些商业伙伴一起,在法国戛纳发布了一个名为“反固化模式联盟”(Unstereotype Alliance)的计划,目标是在广告中消除性别歧视和强化传统性别角色的内容。此后不久,英国广告行业的自治组织 ASA(Advertising Standards Authority)也颁布了相关的新规则,自 2018 年起,涉及到性别角色固化内容的广告将可能被禁止。在 ASA 所做的说明中,提到其之所以会出台新规,是因为其所做的调查(调查全文可以在 ASA 官网上找到)证明,宣扬固化性别角色的广告会“限制人们看待自己的方式、别人看待他们的方式,并限制人们的人生选择”——实际上,这也是我为什么从根本上反对固化的性别角色,这不是两性之间谁强谁弱、谁占主导的问题。从根本上,平等的要义是在于每个人都应当有发展自我、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而这种自由,不应当被性别所限制。

再回到《冰与火之歌》,事实上剧中那些闪光的角色——无论男女——他们之所以会打动我们,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残忍、暴力、权谋这些被评论者称为“男性”的特质,而是因为他们在逆境中的勇气和坚持——无论是隐忍的等待还是暴烈的反抗,还因为他们对正义、公平的坚守、超越一己之私对他人的关爱——在这个意义上,丹妮莉丝这个角色对子民的爱护、对正义的追求,恰恰是传统“女性特质”的体现,很有些雅典娜的精神影子在里面。但我们也可以发现,跟她持同样理念的还有琼恩——事实上,琼恩这个人物,正是因为他身上的一些温暖和柔和的特质,而没有堕入传统男性英雄角色的窠臼,而是有他自己独特的魅力。

作为冰火的铁杆粉,我还想再多说一句,我觉得冰火的平等观,并不只是体现在性别上。丹妮莉丝的御前会议,还包括了侏儒小恶魔和阉人八爪蜘蛛。而有意思的是,这个组合恰恰成为了整个大陆格局最大的治理集团——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家族,甚至也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整个大陆人民的福祉在战斗。而熊岛的 Lady Mormont 则负责告诉观众:“不要小看小孩子!”

在我看来,《冰与火之歌》在全球这么受欢迎,那些千奇百怪的角色那么打动我们,其实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我们对剧中所体现的那些美好特质共同的向往——这些特质并不是某一种性别、阶层或种族所特有的,而是人类所共有的。回到性别议题,如果我们的社会不是一边倒地鼓励男性勇敢、坚强,鼓励女性柔和、关爱,而同时反复向他们灌输他们天生就不具备对方的品质,从而男性的自我中心甚至暴力倾向可以被原谅,而女性的软弱和依赖可以被原谅,那么或许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同时发展出长久以来被贴上不同性别标签的那些特质,而我们的社会,也将变得更为融洽和平衡。

《冰与火之歌》第7季中,琼恩在给北境做战斗动员的时候讲,不只是男孩子要受训,女性也要加入,因为“如果只有一半的人在战斗的话,我们无法保护北境”。我们并不生活在遍地狼烟的维斯特洛大陆,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这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其复杂性确实是以往的历史时代所无法想象的。这个新的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同样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为此,人们应当能够不受限地自由发展和发挥自己的潜能。过往时代所划定的种种界限或许都曾经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它没有理由成为我们永久的桎梏——毕竟俗话说得好:大清早亡了。

相关文章

  • 《冰与火之歌》的性别意识

    《冰与火之歌》第7季第一集第一幕,艾莉亚以一场干净利落的大规模复仇强势回归。紧接着瑟曦登上铁王座,丹妮莉丝带领着一...

  • 权力的游戏·地理·家族·势力分布

    冰与火火之歌完整世界地图 冰与火之歌爱好者网址:点这里 《权力的游戏》的故事背景: 《冰与火之歌》的故事均发生在一...

  • 技术链接

    我的剑术 江湖牛书 云计算冰与火之歌_提里昂冰与火之歌预言

  • 2017-07-26

    冰与火之歌

  • 【西班牙游记】畅游‘冰与火之歌’西班牙取景地girona

    冰与火之歌西班牙取景地girona(赫罗纳) 冰与火之歌,又名权利的游戏。 第六季隆重开播了。 这部火遍全球的玄幻...

  • 冰与火之歌世界简介一

    马丁先生的《冰与火之歌》,故事宏大,多线辅助推动剧情,故事繁杂,睡前梳理一下。 冰与火之歌的背景框架是以英国玫瑰战...

  • 不再喜欢一本书

    曾经非常热衷于《权利的游戏》这部剧,还把原著《冰与火之歌》也买了来看了一遍。可是最近,再翻开《冰与火之歌》这套书,...

  • 冰与火之歌鸡尾酒

    冰与火之歌鸡尾酒是来致敬基于系列小说《冰与火之歌》和《权力的游戏》,由于制造这杯鸡尾酒时需要用到火,所有想要尝试的...

  • 80后川大毕业生翻译《冰与火之歌》 央视开播

    80后川大毕业生翻译《冰与火之歌》 央视开播 《冰与火之歌》系列是美国奇幻作家乔治·马丁集三十多年写作经验的大成之...

  • 《权力的游戏》观剧感-前言

    引言 听说《冰与火之歌》很久了,而且也有很多人推荐,但是我已经很久没有追剧了,最近打算从头开始追该剧。 冰与火之歌...

网友评论

  • 谁是是谁:我认同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在投胎前选择自己的性别的,如果你已经选择了一种性别,来到人间又要做另一个性别的人,这是错乱的,并不是说完全不能有,而是如果说这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个世界就错乱了,这绝对是不可取的,如果人类要求废除性别制度,那么要有数据支撑,比如,人类男女确实绝大部分人从生理到心理都没什么男女之分了。根据圣经和其它一些人的说法,最著名的是观世音同时拥有男相女相,我觉得世界可能是这样的,男人是女人的男相,女人是男人的女相,所以,要数据差不多达标可能要在男女融合差不多快完成的时候了。这个说法有点灵魂伴侣的意思,真是很美好浪漫啊但是,事实可能很狗屎,根据徐公子胜治的小说里有说和世界相处就是和自己相处,,😂🙃你理想中唯美的灵魂伴侣很可能就是你身边的那个讨厌的油腻中年男或者黄脸婆。。。哎,别沮丧,有时候我想起来也是一身冷汗呢😄,不过一想吧,不能说我讨厌油腻中年男就是错啊,油腻中年男如果确实有值得讨厌的地方我就必须要讨厌是吧,直到他改变,不改变就看谁更渣!😂🙃扯远了,所以我是支持很大程度上的男女有别的,,这是事实观察的结果,很多女人确实是女人,不是男人,很多男人确实更男人,不是女人。作为一个认真比较求真不喜欢乱七八糟的人,我是不太支持性别错乱的,比如你生为女人却老是想做男人,这,说老实话,是伪,这种伪在我看来可以洗脱嫌疑的可能性只有你不在乎只是想体验一番或玩一回,认真的人基本上都表明了你的伪。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情况。我就是一个自认为有那么一点男性气质的女性,当然,很久以前我到没觉得,那时候有人叫我男人婆,,为此我每天都处于愤怒状态,时不时跟他们怼一下,除了小时候因为月经痛恨过生为女性,我从没觉得男人婆女汉子这种称呼是褒义的,我始终坚持自己的女性身份,你可以说我有那么点男性气质,但我是女的,被称为一个专有名词,这不是她妈的骂我虚伪吗,难道你没有觉察出作为一个女性因被称为女汉子而沾沾自喜有背叛意味吗,,。当然,可能正是因为有那么点男性气质才让我更加想去“做好🙃”一个女性,,就是尝尝做女性的滋味的意思。

本文标题:《冰与火之歌》的性别意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gt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