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谈神圣

作者: 若安山 | 来源:发表于2021-11-11 11:51 被阅读0次

最近翻读的一些自我吹嘘有大智慧的书,大多给我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不难发现:那些粉饰后的文字,看似毫无破绽,实则漏洞百出,看似堪破虚饰,实则堕入迷雾。

读来读去,还是觉着经典古籍的好,尤其老庄孔孟等上古的文字。

作为中国人,老庄和孔孟所代表的道、儒思想如果不多接触、多吸收,实在是人生一大缺憾。当然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的人吸收道儒的成分和剂量得把握好,否则容易走偏。没办法,我们当代人且不说跟久远的祖先存在天堑鸿沟,就是对中古、近古的祖先也知之寥寥、颇多谬误。

近些年,个别有识之士提倡孩子们学习“国学”——外国人称为“汉学”——不少成年人报以狐疑的眼光。而我认为,孩子们学无可厚非,而成年人更应该亡羊补牢地学,我们实在不知道——究竟丢掉了多少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

其他不说,且说老庄、孔孟,明眼人知道道、儒非但不对立,反而相辅互补,想做神人偏老庄,想做圣人偏孔孟,但无论我们偏向学习谁,或欲作神人或圣人,首先得做好自己——俗人。道儒二哲学之于我等俗人,最大的帮助是:可俗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有识有体……假如努把力,能成为望神圣项背的贤人,也是不错的。

我最近买了一套阉割版(出版方自称是浓缩版)的国学典籍丛书,共二十五册小本本,为了区别于书架上的大厚本们,我将它们分别放在桌边、床头、浴室等处,作闲来偶翻之用。所谓阉割版,自然是不齐全的,而不齐全的东西,有时候却更阴阳协调,它们不大补不大进,总恰到好处。有相似阅读感受的,《史记》算是其一。太史公自从男根被去,不阴不阳却又有阴有阳,他省下刮胡子、抚下体的精力,竟给后人锻造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越发感到:成神成圣者,无不得接受“阉割”——或是自愿,或是被迫。只是被阉者众多,自宫者世之少有。曾国藩算是自宫高手。

当我读曾国藩文正公时,简直心惊肉跳,这瘦老头算是近代最靠近神圣的一位了,狠人啊,太史公是“被阉”的,而他是拿切豆腐都费劲的小刀子慢慢“自宫”的。读曾国藩的文字时,我常按着命根子心虚地说:算了吧算了吧,我等俗人,实在没那魄力和胆气,我还是勉强做个俗而不太坏的人吧。

文/若安山

相关文章

  • 从读书谈神圣

    最近翻读的一些自我吹嘘有大智慧的书,大多给我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不难发现:那些粉饰后的文字,看似毫无破绽,实则漏洞...

  • YogiBhajan谈神圣融合

    YogiBhajan大师在《婚姻与灵性的道路》这本书里有教导,肉体上的性爱它是被称作七层的桥,就是说你可以提升你的...

  • 从现实谈读书

    自从毕业后,基本不读书的人,经常发现自己面目可憎。是的,没有了思想和思考,怎么能情绪淡然。以前对读书就是与作者交友...

  • 读书的用处与气质随谈

    读书的用处与气质随谈 读书的用处与气质随谈 —You are your media— 先讲个故事吧,有两个从德国移...

  • 私人书单:解构“常识”的十本书

    有人说读书是排除偏见,从蒙昧中睁开双眼; 有人说读书是与贤者谈,...

  • 幸福三谈奏

    谈人生 谈工作 谈读书

  • 从谈读书来看境界

    今天想谈谈读书。 按照我的习惯,我就暂且把书分为五种吧。消遣类的书籍,工具类的书籍,方法类的书籍,理论类的书籍,哲...

  • 从“闲书”开始谈读书

    大概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听说过一个词——闲书。 什么是“闲书”?这个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我们可以通过对生...

  • 常态课的非常态之处

    常态课的非常态之处 ——听《谈读书》有感 侯老师讲授的《谈读书》一课,从课的结构上来说,这是一节常态课。包括激...

  • 常态课的非常态之处

    常态课的非常态之处 ——听《谈读书》有感 侯老师讲授的《谈读书》一课,从课的结构上来说,这是一节常态课。包括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读书谈神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gw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