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课的非常态之处
——听《谈读书》有感
侯老师讲授的《谈读书》一课,从课的结构上来说,这是一节常态课。包括激趣导入、品析内容、拓展延伸、作业布置四个板块,但是在这一节常态课当中有一些非常态之处,具体表现在:
1、课前有悬念
一般公开课都是把课题展现在黑板或者多媒体上,但是这一节课课前却设置了一个悬念,上课前并没有展示课题,使听课的老师很好奇,不知道这一节课要讲什么,很期待这一节课开始。
2、导入巧
开课第一个环节,候老师手里拿着一摞书,有《读者》、高中《数学》课本,还有一些文学作品,她问学生:“我打算阅读这些书籍,同学们能告诉我该怎么安排时间吗?学生七嘴八舌地谈论,兴奋地给老师出点子。有的说,作为一个专业老师,应该详细地读那些专业书本,而对像《读者》杂志类的书籍,可以略读、粗读;有的说,对于高中数学课本,可以请人代读。有的学生说,假如自己来读的话,就去读青年励志成长类的作品。学生支出了各种各样的招数,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的提问是有层次性的。接着,老师由如何读书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谈读书》,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一节课要品读的是培根的随笔《谈读书》。
3、教学流程紧贴学情调整
紧接着导入部分的谈话话题,老师直接导入了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读书的方法。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寻找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学生从课文当中找到了有粗读、细读还有代读这三种方法。在这个时候老师并没有放过出现的一个问题,即这里的“代读”和学生之前所说的“代读”是有所区别的。学生之前给老师支招时的“代读”是让别人给老师讲解,而这个地方的“代读”是读别人的笔记、读后感、注解等。课堂的流程随着学情不断地调整,可以看出,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超强的。
4、注重积累。
语文能力归根结底是知识输入与输出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拿出教学时间,让学生反复地读文中的经典句子,并让学生当堂背诵,积累经典语句,使课堂显得张弛有度,也使知识积累落到实处。
5、与考试接轨,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讲解当中,老师随时注意对学生学法指导和答题技巧的指导。比如,在讨论论证方法的时候,提到举例论证,老师借机点拨:答题的时候应该把所举的例子和对例子的分析结合起来。
在拓展延伸环节,老师提出给本节课命一个题目——谈读书,及时地把论题和论点作了正确区分。
在反馈检测环节,老师并没有自己出示一些检测题,而是让学生做一些中考押题,这个环节我觉得非常新颖,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检测了教学效果。
学生压的三个题都很有针对性。第1个题是改正错别字,这是针对基础的题。第2个是名句填空,把课文内容和经典语句的积累落实到行动上。第3个是病句修改,学生举的是课文中的原句,从标点符号和语法两方面做修改。
虽然是一节常态课、家常课,但是有很多颇具匠心的设计,使这一节常态课也变得非同寻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