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某石的玩具罐【悬疑与推理】Let's play with Ms. Brain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一点儿人工智能———读《机器之心》【第一部分】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一点儿人工智能———读《机器之心》【第一部分】

作者: 澜南潜石 | 来源:发表于2016-12-05 01:01 被阅读362次

    向本书作者,目前为止最伟大的人工智能预言大师,雷·库兹韦尔博士致敬,请接受我最虔诚的膝盖,与我大把已经支离破碎的脑洞!—某石写在前面

    当我敲击键盘的时候,我在想,几亿年前那只最后进化成智人的猴子,当它正经历进化那“时间曲线拐点”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是不是前一秒,它还在懵懂地敲击着两块石头来取火,电光火石间,人类的历史已然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可是,天真的它还一无所知。

    正像现在,这个愚昧而无知的我。

    诚如开篇,雷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谈论宇宙的诞生:“如果宇宙未能进化出有意识的生命去理解它的存在,那么这种宇宙从一开始其实就没有存在过。

    而从无意识,到有意识间跃进的距离,该有多远?是可见光粒子穿梭过杨氏双缝的距离嚒?是蜉蝣生物从朝生到暮死的距离嚒?是地球运转一个四季的距离嚒?是猿猴跨向人类的距离嚒?是亘古不变嚒?是沧海桑田嚒?

    是有生之年嚒?是百年以后嚒?是此时此刻嚒?

    然而,雷却给出了这样的预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在21世纪结束之前,人类将不再是地球上最有智慧和能力的物种。”对于我们引以为傲的大脑,他说:“20世纪伊始,计算机的速度每三年就增加一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每两年就增加一倍,现在每一年就增加一倍。这种趋势将延续到2020年,届时,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和计算速度便可和人脑一较高低。” 即便如此,我们依旧不会承认,计算机可以与人类大脑智能的灵活性相媲美。然而,他继续说道:“使用逆向工程法——扫描人类的大脑(这项技术在21世纪将成为现实),并在一种内存充足的神经计算机(这种经过特殊设计的计算机可以模拟数量庞大的人类神经元)当中复制大脑的神经电路。”“到21世纪20年代时,计算机将能够自主阅读,能理解模仿所听见的话语。”当它们阅读完所有可阅读的材料之后,它们还会“大胆挺入物质世界,从各类媒体及资讯服务业中获取信息,并同其他计算机共享这些信息(机器要比制造它们的人类更容易做到这一点),从而自主收集获取信息。”“一旦计算机的智能与人类相当,它就势必会有超越人类智慧的一天。”“如果把一台智能水平与人类智能相当的机器与电脑在速度,精准性以及存储共享能力方面的优越性能结合起来,那么这台机器一定所向披靡。”  

    接下去的每一章翻过,我的内心都在希翼幻想与毛骨悚然间跌宕起伏,备受煎熬。我既崇敬万分,迫不及待,又脊背发凉,满怀惶恐地看着作者,那样轻而易举地,一步步地分析得出,这一切将如何,一点一点地成为现实。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一点儿人工智能———读《机器之心》【第一部分】

    首先,作者给出了他对于智能的定义:“对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进行最优化利用以达成各种目标。”此外,他也特别举例了自已所最赞同的来自R·W·杨的定义:“智能就是在混乱中发现秩序的能力。

    于是,一个核心问题也随之被抛出:“一种智能体是否能创造出另一种比自身更智能的智能体?

    为了与人工智能的诞生作比较,雷先详谈了创造人类的智能过程进化。事实上,不止是人类,地球上的成百上千万变化多端的物种,都是“进化”这一程序设计大师的产物,而这些程序则被悄悄地记录在“一种独特分子构成的化学结构中,这种结构名为脱氧核糖核酸,即DNA。”DNA复制这一过程看似非常复杂,其实极其简单。地球上存在着数百万种生命形式,从最简单的原始细菌到复杂的人类,其错综繁复的基因数据库却仅有4对碱基对组合构成。“小型记录器”的核糖体分子从仅有的20种氨基酸中读取密码并复制蛋白质。地球生物体中丰富多样的功能机制都根据这一有效密码运作。”

    然而,对于创造了拥有睿智大脑人类的“进化”,雷对于它的评价却是:“只比白痴聪明那么一点点。”【不知道达尔文看到这句话会不会哭瞎在厕所呢?╮(╯_╰)╭】

    理由很简单,“进化有一个致命缺陷——速度极其缓慢。”“因为解决问题的快慢一直都是衡量进程好坏的指标。”“进化的确已经取得了非凡的设计成果,然而用时实在太久。如果我们从时间角度考量进化的工作性质,只能很遗憾地说,“进化的智商无限接近于零。”另外,他也在前文中提到,尽管进化善于创造,却“缺乏过程记录”,“只留给我们一套低级的目标代码(即上亿比特的编码数据),却未提供更高级的源代码(即用人类能理解的语言表示的代码),没有任何解释说明。”“而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我们正逐步记下60亿比特的人类基因密码”,但基因组密码的逆向工程,即解密其工作原理的过程,仍任重而道远。可见,“进化”并非一个善于耐心讲解的导师。除此之外,“进化还是一个效率非常低下的程序设计师。据现下估计,97%的基因密码不作运算。也就是说,大部分密码序列不能生产蛋白质,看上去毫无用处。真正活跃工作的密码仅为23兆字节,这比微软文字处理软件占用的空间量还要小。”

    就自我改进而言,每次只能保证一个或几个特性发生积极变化的,“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法则”,并无法真正影响到面向绝大多数改变的,基因随机编程机制

    而这一点,正与人类编写程序的惯常方法恰好相反。“我们会有目的地进行程序变更设计,可以同时对程序进行多重变更,其中每一项变更的效用都经过独立测试,而不是对改程序的总生存期做一个概括评价。”而人类创造技术之所以更高效,还在于“我们将分散的能量聚集到几件事上,速度加快了上百乃至10亿倍。”

    技术即人类所创造的“进化变体”。通常会被定义为“人类为获得控制环境的能力,而挖掘的创造工具的技艺。”然而,这一定义并不充分,正如猴子也可以使用石头来敲开坚果一样。而“人类的独特之处在于运用知识——记录下来的知识,来制造工具。知识库代表了不断发展的技术的遗传密码。”“进化过程的关键要求之一就是将进化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否则这一过程将注定一直在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反复寻找答案。”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当今的时代,“大数据”的地位会是如此举足轻重。

    比较过后,雷毫无顾虑地给出了结论“人类必会完胜进化,并在几千年内完成进化几亿年才完成的创造。

    而且,他甚至笃定地说道,“从进化或人类历史角度看,本书读者在有生之年必能见证机器智能赶超人类智能的一天。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一点儿人工智能———读《机器之心》【第一部分】

    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重要的定律,即“

    加速回报定律

    。”,其定义为“

    秩序以指数级速度增加,时间也随之以指数级速度加速。

    更进一步地分析进化过程中运用的加速回报定律,则可以做出以下推导:

    “- 进化的过程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此,进化可以利用更大型的系统当中的混沌,并为自身的多样性汲取能力。【因此也就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

    - 进化建立在自身不断增强的有序性之上。

    因此:

    - 在进化过程中,有序性的增加呈指数型。

    因此:

    -时间流逝呈指数型加速。

    因此:

    回报(即该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产品)加速。

    有趣的是,就从宇宙论的角度讲,“进化在持续加速”,”宇宙的演化却一直在减速。” “在宇宙诞生之初,万事万物瞬息万变。在最初的十亿分之一秒就发生了三次进化模式的变化。而后来宇宙进化的重大事件则花费了几十亿年的时间。“ 这两者,正是“时间与混沌定律”所包含的两个方面——两股相互交错的螺旋:” “随着混沌的增加,时间流逝呈指数型减速;随着进化创造的有序性提高,时间流逝呈指数型加速,这两条主线毫无限制地同存并进。”

    而,“时间的本质在于它总是呈指数型推进。”在极其长的一段时期中,时间主要以线性方式流逝,在这段风平浪静的时光中,我们无所察觉,直到“时间曲线拐点”的到来:

    指数级增长的本质就是宇宙中的事物在极其漫长的时间里发展得极为缓慢,但是一旦到达时间拐点。那么事物的增长就会呈现喷跃式发展。”

    “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对此会有更深刻的体验。”作者如是说道。

    此时此刻,我又想回到开篇,问问看那只同样处于拐点处的猴子,当时,它那怦怦跳动的小心脏,是不是有所察觉?

    事实上,技术的发展恰好赶上了进化的指数级增长。集成电路中的“摩尔定律”就是一个具象表达:

    “一块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就可以翻一翻,这使得芯片的零部件数量也加了一倍,速度也提升至原来的两倍。由于集成电路的成本相当稳定,这表明,每隔一年你都能获得两倍于之前电路运行速度的新集成电路,而价格却不变。而上述发现在任何一种集成电路中都成立,不管是储存芯片中的电路还是计算机处理器中的都适用。”

    作者给出了令人震惊的数据:

    “相同单位成本的计算机功能要比半个世纪之前的强大一亿倍。如果在过去的50年当中,汽车行业也能取得同样的进展,那么现在的汽车成本应该只有区区一美分,速度却能超越光速。”

    尽管摩尔定律的时效性预计到2020年便会丧失。然而,“根据加速回报定律,摩尔定律失效时必会出现另一种计算技术,中途不会有衔接断点。”

    技术的出现是地球上智能进化的一座里程碑,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有构思记录的新型进化方式。下一座里程碑将会是,技术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创造出自己的下一代产品。两大里程碑之间仅仅相隔数万年时间,这是进化呈指数级加速的又一例证。”

    打字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又感到一次脊背发凉。真实的未来也许比科幻故事更加出人意料,脑洞大开。毫无疑问,作者是一位对人工智能的积极乐观看待者,在加入谷歌之后,致力于Google X绝密实验室中,无人驾驶汽车等很多项目。

    然而,我相对来说却更倾向于赞同之前比尔·盖茨,马斯克,霍金等人的态度:警惕人工智能

    正如第一批有组织地反对工业革命机械技术的“勒德分子”,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前,他们意识到了其中机器取代人工所引发的就业危机。

    而我,对人类可以绝对地操控环境,操控技术,甚至是操控自己,都并不抱有太大的信心。

    正如自然进化出人类一样,人类的存在之于自然本身而言,绝大部分的影响,很遗憾都不是积极的。很难想象,当人类制造出来的智能完全自我觉醒以后,对于人类群体,或者对于自然体系,会带来多么猛烈的冲击。漆黑的盒子里面,并不知道是潜伏着一只猫咪,还是一只猎豹。然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会让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加大一点。

    阿莫西夫所定义来保证机器人会友善对待人类的三大定律(即,一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使人类受到伤害;二 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三 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以及后来又添加了第零定律,零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并守护不了我们,正如自然法则遭人类的践踏一样,除非人工智能同时拥有超越人类绝对的“道德”与“规则”。

    甚至,我已然觉得,人工智能的入侵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正如图灵所做出的预测:“智能机器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让日常生活变得无比便捷,还会与当代的信息型经济无缝对接,让人们不知不觉就身处其中。”而它们像隐形生物一样,悄无声息地存在着,甚至造成了人类的能力退行。

    就像用惯了键盘打字的人们慢慢就忘记了怎么写字,习惯了开车出行的人们慢慢觉得步行一公里是件很疲惫的事情,影视剧的改编导致了人们专注力与阅读能力的坍塌【能读到这儿,说明你的阅读能力值得肯定:)。】。确实,技术的进化方便了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性化设计省掉了大量劳作与思考的时间。然而,久而久之,也许我们会不经意间变成“巨婴”,哪怕还自认为依旧是天之骄子。

    记得前不久,与同事谈论到两年以后,汽车上也许便可以实现智能化导航。车主身处办公室内,就可以远程操控汽车打开空调,导航会自己告诉你,现在出发即将面临半个多小时的拥堵,建议就近先吃晚饭后启程,并且最近有新开张的符合车主口味的饭店正在打八折,可以考虑一试,吃饭的过程中,还可以在饭店旁边的车行洗个车。

    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像是有了个最贴心的秘书,什么也不用操心。

    这样的愿景却让我觉得有一丝丝被完全掌控住的后怕,计算机知道着我的一切喜好与习惯,可以比我更像我地做出决定与选择。这是一种安全感吗?还是另一种不安呢?曾几何时,电脑里储存了所有的作品,手机里满载了全部的回忆,它们成了我们机器的肢体,丢失了必然导致切肤之痛。

    人类与机器的界线,也会不知不觉,越来越模糊。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整容技术,起搏器,助听器,人造材料......正在一点一点地植入我们的身体,科技一往无前,随着“滑坡谬论”的推进,机器的部分也许替代了越来越多的身体,也许有一天,有更棒的人工眼球,人工心脏,人工大脑......那么我们还有多少属于本来的自己呢?

    然而,雷却又提了个醒:“我们自己的粒子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从细胞的层面来看,我们可以在几年时间内更换大部分细胞。从原子的层面来看,变化的周期要更短一些。人类根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粒子集合体。物质和能量的形式是半永久式的(逐渐变化的),但是人类体内真正的物质含量却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并且变化速度非常之快。”

    或许本来的自己根本就不存在,或许人类也只是智能的一个过程,或许人类也不过是自然造出来的一种机器。

    或许这一切争论都不重要。就如海因兹·帕格尔斯的梦境里描述的那样:梦见自己不断在下坠。“我突然意识到,我下坠的状态是相对存在的,深渊根本没有底也没有尽头。我顿时心头一喜,我意识到自己的本质及生活的原则是不会被摧毁的。我继续向下坠落,广阔天空的穹顶拥抱着我,我为群星之美而放声高歌,歌声伴我平静地融入这黑暗之中。”

    或许,这才是人类的本质吧。

    以上这篇书评仅仅涉及了《机器之心》的前五章,即第一部分,然而这些内容已经足够花大量的时间去消化与思考。接下来,倘若时间允许,我还想继续来谈一谈第二部分“奇点临近”与第三部分“未来之光”。毕竟如雷所言,记录下来的知识,是智能进化的关键之一。

    最后感谢虎嗅,书入法·鲜读团的赠书。

    2016.12.05 某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一点儿人工智能———读《机器之心》【第一部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hg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