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与读书(二)

作者: 宝藏姐李泱 | 来源:发表于2021-03-08 10:40 被阅读0次

我想,对于那些阿哥们来说,曾经在紫禁城里读书,应该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吧。痛苦的是读书的强度太大了,据说从早5点到下午3点,一年只能休息5天;快乐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少有人会拒绝智慧与成长吧。

所以,故宫的书卷味儿还是很浓的。

☆ 紫禁·重华

笔记套装,故宫博物院的文创。设计理念来源于清·乾隆款画珐琅喜相逢图葵花瓣式碗,手帐封面的纹样和金属搭扣,正好体现了这一主题。

这款手帐最大的亮点是颜色搭配,宝石蓝+金色,整个视觉感受非常地内敛、大气和华丽。确认过眼神,是故宫的风格。

☆ 时间去哪儿呢?

时钟便签,独特之处在于它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我们是在时间里书写内容,书写昨天、今天、明天的事情,有意思吧。

来自故宫的礼物,故宫博物院文创。这款便签的设计很特别,封面是一个透明的时钟,增添了便签本的立体感,仿佛一座无形的时钟时刻都悬挂在这个小本子上,让人眼睛为之一亮,有趣极了。

☆ 花纹铜仿圈 

据说,仿圈是古代临摹书法的镇尺,而且兼具镇尺和尺规两种功能。尤其在临摹上具有镇尺所没有的优势,明清两代多使用。

该花纹铜仿圈,是朱炳仁铜的作品,做工非常精良,值得拥有。

☆ 知道了

皇帝眨了眨眼睛,无比调皮、搞笑、亲和地说:知道了知道了。

据说清朝的皇帝很喜欢在奏折中批“知道了”,于是,“知道了”这个梗便在文创中被彻底玩坏了。

其实吧,这个回答内容蛮丰富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说辞“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肯定什么?呃,这个嘛,我得好好想一想~

知道了知道了,若是想买东东,总会想一万个理由来说服自己的,反正我就是想花钱,哈哈哈~

相关文章

  • 故宫与读书(二)

    我想,对于那些阿哥们来说,曾经在紫禁城里读书,应该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吧。痛苦的是读书的强度太大了,据说从早5点...

  • 故宫与读书

    ☆ 紫禁·重华 笔记套装,故宫博物院的文创。设计理念来源于清·乾隆款画珐琅喜相逢图葵花瓣式碗,手帐封面的纹样和金属...

  • 故宫与读书(一)

    紫禁城里的读书人,曾经一定很辛苦吧。因为担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起早贪黑、勤奋刻苦,从黑发读成了白发。 ...

  • 故宫与故宫

    北京的故宫我游览过N次,今春头一回游沈阳故宫。两宫相比,用时尚话说,我是跌了回眼镜。 把沈阳故宫比作北京故宫的一个...

  • 沈阳一日游

    中国共有四个故宫:北京故宫、南京故宫、沈阳故宫、台北故宫。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一起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

  • 故宫(二)

    接上文:故宫,一年两次,年年重复着,重复相同的动作,说着相同的话!…… 玄机何在?没问过…… 但...

  • 名创优品,请给我一个“道歉”

    文 | 孔二老师 1 几乎每一次的故宫文创,都会自带超级流量。 但这一次,却急的孔二老师泪崩。 以往,故宫与一些品...

  • 故宫六百年,匆匆步履间

    这几年总与故宫擦肩而过,一则机缘不巧,二则意兴不浓。这次,适逢故宫建成六百年,酝酿月余,绸缪成行。 天气格外晴好,...

  • “若要穷,烧郎红”,清康熙郎窑红梅瓶入藏记(六)

    与故宫藏品相比,二件器物从大小、型制、釉色都极其相似,极有可能是同期同批制作的产品,可惜故宫那件不能上手,而且展览...

  • 这边风景独好

    故宫建筑便签本及书签 故宫文创,关于故宫建筑、红墙与满园春色的便签本与书签。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宫与读书(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hp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