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中外的儿童文学创作,大多作者在童年期就对文字产生了无限的喜爱和创作兴趣,拥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充实的内心体验和强烈的写作动机。它是一个漫长的持续地“喂养”过程,我们的孩子们就如一个个如饥似渴的春蚕,吐丝结茧,网织自己的一个个“豆腐块”,最后“破茧成蝶”!渐渐地,孩子们的创作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进而实施自己的创作动机进行文学创作。
对文字的无限喜爱和创作动机在中高年级得以实施的有效方式可以采用循环日记。低学段的有效阅读写话兴趣的积累是基础,在中高年级孩子们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循环日记分组使孩子们共享创作兴趣,互相吸取营养,探讨创作背景,激活生活文学的再体验。
我们的孩子们在循环日记进行一学期以后,一对儿双胞胎兄弟和一位麻辣女孩儿找到老师,请求进行文学创作,循环日记能否单独为他们三位分组。这三位孩子是班内的创作高手,平时尤其喜欢一系列的书籍阅读,心理的独特体验感受为他们的想象创作打开了大门。哥哥就《小精灵历险记》阐述了自己的创作背景和模仿对象;弟弟则从《小狗淘淘》的日常生活入手,把自己周围生活中乐趣集中在“淘淘”身上,演绎出一系列的乐事;麻辣女孩儿从《小天使的“天堂”》把一个女孩儿日常与自己理想中生活的虚幻碰撞,展示了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创作也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小作家!看着孩子们日渐丰厚的创作本,有插图有精彩的文章,孩子们自己为主人公精心设计的各种服装,甚至聘请班内的绘画大师为其配图,组成了自己文学创作的小团队。孩子对儿童文学的试创作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创作毅力,在生活中做事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其实文学本身就是一种有差异的存在。有了创作的冲动和强烈的动机文章才能得以出现。如《时代广场的蟋蟀》因为作者初次来到纽约,写的作品又总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他就借着“一只充满智慧和音乐特质”的蟋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每次蟋蟀一叫,整个时代广场就会被震撼,面对儿童的视角,极具想象的空间和雕塑的美感。
作品能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一般来源于自己幼年儿童期的体验,如汤素兰老师的《驴家族》就是因为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感觉被抛弃,不被接纳的独特体验为基础,再加以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精致的结构,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循环日记从孩子们的日常探讨、共享习作充分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儿童文学创作也要从注重儿童的内心体验入手,只有孩子们内心有了强烈的表达冲动,才能为自己的创作铺垫动机。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语文的终极目标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而书面语言的创作就是小学阶段的高级目标,随着孩子们日渐丰厚的积累中,看着一本本浸透着循环小组心血的习作,我们悉心呵护随之诞生的文学创作萌芽,根据孩子们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随着循环小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优劣同组等大胆的尝试,很多孩子在循环日记习作分享中脱颖而出,引领孩子们随着内心的渴望而尝试进行儿童文学试创作,在孩子们的儿童期生活积淀中扎根发芽,有一天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