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九、“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申至戌即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卯时和酉时是阳明病的时辰,阳明病好,在这两个时辰;反之,有阳明病的人,这两个时辰里最难受,比如黄昏时打膈,是因为胃里太冷了影响胃的蠕动,影响到中膈。肝癌、胰臟癌病人后期出现打膈现象代表胃气将绝,就很危险了,一般也就在一周内大限将至。
阳明病欲解时,申至戌二一〇、“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
中医对脾胃的定义是:水之气化靠胃,谷之消化靠脾。胃很热,脾靠脾消化食物。
“不能食”代表胃不蠕动了,就是胃虚寒,“攻其热必哕”,攻热的药均寒凉,一攻胃更寒,平常胃的蠕动刚好跟着膈的蠕动,吸气时横膈膜降,胃不动时,横膈膜顶到胃就反弹回来,就会一直打嗝。
反过来说,吃到寒凉药会打嗝,就知道胃本来就是寒凉的。
二一一、“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脉迟”代表胃虚,“食难用饱”指吃一点点就撑到了,吃饱一点就“微烦,头眩,小便难”,这叫“谷疸”,谷疸也会全身发黄,是伤到脾臟了。这一条辨意为:阳明病若脉迟,应治脾而非胃,谷的消化靠脾,这里吃一点点就撑到了,东西撑在胃里人会“微烦”。所以胃口不好吃不下时不要硬塞下去,否则会伤到脾。
为什么会“头眩”?人吃东西后营养第一供应到脑部,现在胃虚寒掉了,食物不能消化,头部没有营养就会缺血头昏。
为什么会“小便难”?这小便不正常不见得是量多量少的问题,可能次数多量少或只尿几滴。因为脾主湿,脾臟功能不好时湿会盛,湿是往下的,会停在下焦,造成“腹满”,故攻下后仍腹满,湿堵到太多,小便自然减少。
如果小便很正常,代表湿有管道排掉,造成虚寒的原因就是里面湿太盛了,湿堵在里面就全身发黄,即“谷疸”,反之,发黄的病人必中湿。
二一二、“阳明病”,法当多汗,反无,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久虚之人,里虚,汗不透发,津液不足时,汗出了汗腺但并未离开毛孔,就停在皮肤表面下,很痒。故阳明证亦有无汗证。
二一三、“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纯阳明头痛是印堂痛,其它部位头痛属少阳或太阳。这一条辩是讲:太阳和少阳的表证还未去掉。
胃气分清浊:清气上升到气街(胃到眼睛一路),浊气下降到三里(胃经合穴足三里)。吃坏肚子是浊气,浊气下降,故吃坏肚子扎针足三里就很舒服。清气上升不会头痛,只有浊气上升才会头痛。
汗尿同源,汗多尿少、汗少尿多是常识。阳明病本应多汗,现反无汗,故小便利。呕是少阳证,咳是太阳证,手脚冰冷代表胃气虚寒,寒气往上冲也会头痛,是整个头在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