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约派·以读书为名之好文共读
物资匮乏年代的温情--《白雪猪头》读后感

物资匮乏年代的温情--《白雪猪头》读后感

作者: 梨花雪661 | 来源:发表于2024-08-22 20:42 被阅读0次

    看到这个题目时,有些莫名其妙,潜意识里感觉白雪,洁净无瑕,阳春白雪,高雅;猪头,世俗,下里巴人。这两个词怎会凑到了一起?就对故事情节有了期待。

    故事核:讲述我母亲在物资匮乏年代,为全家能吃上猪头,竭尽全力,通过人托人、给人家做衣服、拉关系,终于达成所愿的故事。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凌晨排队也买不到的猪头)

    这部分写凌晨排队,明明看见有八只猪头,我母亲排第六位,竟没有买上?柜台上只有4只小猪头,说明供应的紧张,需求的旺盛。张云兰那只紫色的胶鞋、隐藏的猪头,都表明七八十年代物质的匮乏,人们对填饱肚子的渴望。

    第二部分。为买到猪头做的努力。(从与张云兰直接冲突到曲线救国,找邻居牵线,用自己的缝纫技能,与张云兰拉近关系)

    这是重点写的部分,又细分了几个层次来写。

    先是绍兰奶奶对张云兰温和的谴责问话,张云兰不以为然的回怼。

    后是我母亲的不服气,直接与张云兰开撕:

    还有四只,还有四只拿出来!
    四只什么?你让我拿四只什么出来?张云兰说。
    四只猪头!拿出来,不像话!我告诉你,我看好的。
    什么猪头不像话你看好的?你这个人说外国话的,我怎么听不懂?

    还有看热闹的,虽然不满意张云兰的行为,却也不敢得罪她。能和居委会的人吵架,却不敢和张云兰吵。那个年代的食品售货员是高人一等的,县官还不如现管呢!

    我母亲认清形势,憋一肚子气往回走。

    那天八点钟我母亲看见小兵肩上扛着一只猪头往他家里走,尽管天底下的猪头长相雷同,我母亲还是一眼认出来,那就是清晨时分的肉铺失踪的猪头之一。

    与我母亲凌晨去排队,却没有买到猪头,而生了一肚子气形成鲜明的对照。

    小兵家没什么了不起的,他父亲在绸布店,母亲在杂货店,不过是商业战线,可商业战线就是一条实惠的战线,一个手里管着棉布,一个手里管着白糖,都是紧俏的凭票供应的东西。

    其实,在这里表达的是,在物资紧俏的年代里,吃穿是最大的问题,最急切的需求,小兵家父母的职业能够比较轻易解决多少父母焦心的事情,能说没有什么“了不起”吗?是太了不起了。

    于是,我母亲带着一个假领子礼物,找到小兵的母亲商量怎么样买到猪头。我母亲有做衣服的技能,而张云兰不会做衣服。于是小兵的母亲牵线,拿来布匹,我母亲起早贪黑的赶做五条裤子。

    五条裤子有儿子的,有老公的,就是没有张云兰自己的。

    我母亲下班后,就做衣服,半夜还在踩缝纫机,也是为了儿子老公能吃上口肉,自己再累再苦也在坚持。

    那个年代母亲的美德,就是耗尽自己,也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终于我母亲保质保量地做好了张云兰家的五条裤子时,张云兰调离了肉铺!真是世事难料,人生无常啊!

    很少有人会尝到我母亲吞咽的苦果,受到愚弄的岂止是我母亲那双勤劳的手,我们家的缝纫机也受愚弄了,它白白地为一个势利的女人吱吱嘎嘎工作了好几天。我们兄弟姐妹五人的肠胃也受愚弄了,原来我们都指望张云兰提供最新鲜的肉、最肥的鸡和最嫩的鸭子呢。不仅如此,我们家的篮子、坛子和缸也受愚弄了,它们闲置了这么久,正准备大显身手腌这腌那呢,突然有人宣告,一切机会都丧失了,你们这些东西,还是给我空在那儿吧。

    这段写尽母亲的辛酸与不甘,“写尽“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内心的失望。今年过年就是青菜罗卜了。

    情节再次陡转。张云兰雪后清晨送来两个猪头,给我们家的除夕无疑是雪中送炭。

    门打开了,我们几乎吓了一跳,有个裹红围巾穿男式工作棉袄的女人正站在我们家门前,女人的手里提着两只猪头,左手一只,右手一只,都是我们从来没见过的大猪头,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人的围巾和棉袄上落满了一层白色的雪花,两只大猪头的耳朵和脑袋上也覆盖着白雪,看上去风尘仆仆。

    我不知道张云兰调走后,又如何弄到的这两个猪头,单从她身上的白雪,和猪头上的白雪,也看出她弄这两个猪头的不易,对应我母亲凌晨排队也没买上的艰辛,张云兰应该也体验到了。也说明张云兰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热心热肠的人。

    我们也不能过分指责张云兰的“滥用权力”,那时候大部分家庭都收入低,孩子多。她也是为了家庭和生活所迫。她的形象也丰满起来。

    第三部分。结尾(母亲与张云兰虽没成为朋友,但也和平相处。)

    后来因为买扫帚相遇,也能客气的说话聊天了,也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人相处的简单单纯。在特定的年代里,人们也许整天疲命于吃穿,但这并不能掩盖“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之报”知恩报恩、人性的善良吧。

    这篇文章我读后,太有代入感了,太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我就是六十后。猪头,是七十年代要凭票买的,是过年送人最大最重的礼。

    我眼前浮现出,我爸爸在院子里生起木柴炉子,放上专熬沥青的锅,先退猪毛,再分割清水泡。

    然后用木柴火,架用大锅煮。我仿佛又看到热气腾腾的场面,我们兄妹几个围着火炉子,垂涎欲滴的场面……

    读到作者母亲为别人裁剪衣服,踩缝印机整夜未眠时。

    我眼前就浮现出:我小时候,每次半夜醒来,我娘永远都在踩缝印机,在昏暗灯下的画面……泪目了……

    因为我小时候就是从这样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过来的,所以小说中的一切都很熟悉,很亲切。比如过年时我们孩子们都是要穿新衣服,新鞋的,都是我娘给手工做的,我娘手工活好,也经常帮人家做衣服。

    计划经济的时代买东西除了钱还都要各种票的,像粮票、布票,手表票、自行车票等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看到这部小说都会引起共鸣。

    我想起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飞鸽”牌的。轻便自行车当时有三种:“凤凰”“飞鸽”和“永久”。我上初中时,一直是跑着步去上学,有十多里路。当时梦想着有辆自行车骑。后来我爸爸单位分自行车指标,他运气不错,抓阄抓了一辆自行车票。我美的好几天都睡不着觉了。

    想想正因为那时物质生活低,不容易吃到猪肉,所以吃肉时感到肉格外得香,好吃!正因为衣服来之不易,一件衣服穿好几年,大孩穿小了,给小的穿,穿破了,还用浆糊做成硬布板,再做成鞋子穿……

    人就是这样,现在大家生活好了,经常能吃到肉了,却反而觉得肉不如从前香了,衣服满橱子多的是,却找不到合适的穿了……

    没有经历过这种日子的人很难体会这种心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物资匮乏年代的温情--《白雪猪头》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lw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