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以贯之《卫灵公》(十四)

一以贯之《卫灵公》(十四)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2-16 08:46 被阅读0次

——《论语·卫灵公篇》总结梳理之十四

《卫灵公篇》到底讲什么?

《论语》下论十篇,越读越觉得含意更深刻,寓意更丰富,旨趣更有趣,有故事有人物,生动形象,意蕴悠长。

首先从篇名上,继《先进》之后,就是《颜渊》《子路》《原宪》三个不同层次的孔门代表,紧接着是《卫灵公》《季氏》《阳货》三个鲁囗领.导层(诸侯、大夫、陪臣)的代表,然后又是《微子》《子张》《尧》三个历史时期的代表。这难道是巧合?是无意为之?还是有意安排?

下论的编纂主持人,应该是以孔门再传弟子为主,再传弟子中以谁为主?恐怕非子思子莫属!子思子述《中庸》,作《五行》,笔法意蕴真有点高妙深远,一般人难以一下子读得懂!

那么,《卫灵公篇》到底讲什么?

《论语注疏》曰:“此章记孔子先礼后兵,去乱就治,并明忠信仁知、劝学,为邦无所毁誉,必察好恶,志士君子之道,事君相师之仪,皆有耻且格之事,故次前篇也。”这倒是实话,点明了《卫灵公篇》的主要内容,然而本篇是否是有一个中心思想呢?

皇侃曰:“卫灵公者,卫国无道之君也。所以次前者,宪既问仕,故举时不可仕之君,故以《卫灵公》次《宪问》也。”这样理解,反而难以捉摸。《宪问篇》第十九章不是还记载:“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孔子家语·贤君篇》还记载,哀公问孔子“当今之君,孰为最贤”时,孔子回答“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孔子说,如果说有贤君的话,大概就是卫灵公吧!

还是唐文治老先生说得好。

唐文治先生在《论语大义·卫灵公大义》中说:“全篇皆道,全篇皆标准也;万事皆道,万事皆标准也。凡学者学圣人之道,必先立一标准,勉勉焉以望之,孳孳焉以赴之,而后可以几于圣人。夫求标准者,读《论语》而已矣,读《卫灵公》篇而已矣。先儒尝谓人之初生,知有父母而已。及其少长,征逐忘返,遂与父母渐疏。终身慕父母者,虞舜一人而已。人之初学,知有《论语》而已。及其既长,博习忘返,遂与《论语》日疏。终身读《论语》者,朱子一人而已。反复此言何其亲切诚挚若此也然而学者苟浮慕焉虽明明标准在前无益也。”

又曰:夫圣人,万世之标准也。言有道,行有道,为学有道,治心有道,处世有道,以及观人接物,洪纤巨细,莫不有道。道者,标准也。读《卫灵公》一篇,如游森林,众干毕露;如泛巨舟于海,可用以作指南。

唐老先生说《卫灵公篇》全篇讲的都是“道”,说话的道,做事的道,为学的道,修身的道,处世的道,待人接物的道。这个道,就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卫灵公篇》“一以贯之”的“道”。

如果说上论、下论之间有关系的话,下论大多对应上论来展开深入阐述。上论《泰伯篇》讲的是泰伯之德、周公之德、上古圣王尧舜禹之德的话,本篇《卫灵公篇》就应该是诸侯之德、大夫之德、君子之德。按唐老先生的说法,就是给诸侯们、臣子们立个规矩、立个标准。

立的什么标准?唐老先生在《卫灵公大义》中,逐章给我们进行了解答。

平安树开花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以贯之《卫灵公》(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ve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