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与狠活是一个经常被提到的名词,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一句轻飘飘的话语,说话的人不需要考虑他们的评价会带来什么,只是满足着自己用“嘴”投票的欲望。或许科技与狠活最初被提出时是善意的,但是太多人云亦云之后,逐渐失去了理智。我看着那些仿佛如同空心人的一个个账号的评价,只觉得有些悲哀。
我是一个很喜欢烹饪的人,所以我会经常看一些如何做菜的视频。而这段时间,视频下充斥着科技与狠活的评价,让人无比厌烦。我想我厌烦的是那些对于付出努力之后所给予的恶意评价吧。人们对于自己不了解或者不感兴趣的领域,就肆意的评价,总是让人高兴不起来的。
而短视频的风靡和其流行性,导致了学生们非常容易模仿跟风,在食堂吃饭他们随口就会来一句科技与狠活;同学喝水会来一句科技与狠活;就连有人喝个中药都会有三五孩子嚷着科技与狠活。可是要知道,所谓科技与狠活的最初,是科学家们尽心尽力的研究,试图让科技改变生活。一味的无知模仿,会让孩子丧失思考和辨别能力。颇有一种“今天我看到有人上街被车撞死了,于是呼吁封禁全世界的交通工具”的滑坡谬误感。能因为有人滥用一些添加剂就呼吁抵制所有添加剂,也属于是短道速滑冠军了。
所以往更深处思考,我厌恶的应该就是这种无脑跟风吧!快餐文化时代,让流行变得容易,人人都可以模仿。虽说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无脑的模仿会让人丧失自己的思辨。更何况只要掌握所谓的流行密码,掌握所谓的流量,就可以快速变现。
回归到正题,虽然我能够理解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但我始终觉得“撇开剂量谈毒性”都是不合理的。大部分人对于科幻小说中描绘的未来场景都不会过于抗拒,小说里说未来的人们不需要食物,只需要一些药物等等,就可以不吃东西,又或者通过合成的食物,即有口味又能填饱肚子。我们并不排斥科学真正走到那一步,但是要走到那一步,中间的历程却总是饱受诟病。
无论怎么说,视频中的内容是夸张化的,食品添加剂可以使用,但是必然是有一定标准量的。“科技与狠活”的诞生本是为了让食物变得更理想。为了改善食物外观和风味,3000多年前,埃及墓碑上就有人工着色的糖果,我国的周朝也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制作豆腐时的盐卤就是凝固剂,从东汉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人们不是不信任添加剂,只是不信任加添加剂的人。”有人这样评价辛吉飞引发的食品界风波。当食品添加剂隐于光鲜的包装后,看不见后厨的消费者是天然的弱势。当年揭露连锁肉类食品工厂生产内幕的《丛林》一书,预言了百年后,消费者花钱也买不到安心的现实,“如果多付点钱,他们得到的可能是花哨的装饰或者欺骗。不管是用爱心还是金钱,他们都得不到货真价实的商品。”
看吧,最终的讨论的走向又回归到了人性,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无论互联网上思想多锋利,用“嘴”投票的时候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荷包。我们终究也只能一边在辛吉飞的视频下叫好,一边徒劳地筛选外卖店铺,在备注里谨慎留言,试图低成本逃离料理包。至于因为看不懂配料表就丢弃了一大包调料的人,我也只能说一句可惜罢了。
而科技与狠活背后,是无数科学家费劲心力的辟谣抵不过一段流量至上的风波,不善言辞,不懂如何拥有流量,似乎成了原罪。在流量可以变现的时代,不贸然愤怒,不人云亦云,始终保持理智,才是我们最好的美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