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
无以辩驳的废话

无以辩驳的废话

作者: 数不尽的车站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18:07 被阅读0次

寒假的时候我在老家配了副眼镜,由于是晚上,配好了也没仔细看就回家了。第二天我戴着这幅眼镜觉得很不舒服,尤其是看近距离的东西觉得特别模糊。

我带着这幅眼镜去找店家,店家这样解释说:

这是正常的,新配的眼镜都这样,你度数涨了,多戴几天就适应了

我戴着很不舒服,但是这种“不舒服”比较难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店家说的我也无法反驳,于是我只好回去再“适应“下。

几天过去了,我还是觉得没“适应”,于是我在本地又找了几家眼镜店一问究竟。但是我得到的答复也都类似,无外乎是这样的话:

这是正常的,新眼镜需要适应,你多戴几天就适应了······

这样一个多月过去了,回到了北京,本想就这么“适应”下去,但是当看到书本上的重影时我打消了这个想法。想着北京配镜的水平会不会高点,跑了一些地方仍然得到了许多相似的答复,最终几经辗转总算查出了一个能说服我的原因:这副眼镜瞳距大了5mm,国家标准瞳距的误差不能超过3mm,因此戴上去会很不舒服。我重新配了副眼镜,戴着舒服多了,可以不用再继续“适应”下去了。

这样的事情让我有些愤怒,同时我也在思考这样的说辞:

新配的眼镜都是这样的,你多戴几天就适应了

这样的话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万金油即能解释很多问题,比如眼镜度数没配好可以这样解释,眼镜散光没配好可以这样解释,眼镜瞳距瞳高没配好也可以这样解释,当然眼睛真的不适应也这样解释。这样的话无所不能,但对于解决问题却无能为力,所以它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这是一句废话,对于问题的各种具体的细节与因果这样的话完全不涉及,因此也就不能真正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想了一下,生活中这样无以辩驳的废话还很多:

“这是制度、体制的原因。”

“这是中国特殊的国情。”

“中国人怎么怎么样”

“南方人怎么怎么怎么样;北方人怎么怎么样;河南人怎么怎么样”

“这就是命(运气)”

“因为我是女生······”

“因为我没女(男)朋友”

“我年纪大了······”

“我没读过大学······”

“别人都这么干”

“以前都这么干”

“这是祖宗传下来的”

“顺其自然”

。。。。。。

中国人有“难得糊涂”的文化,但是我觉得具体问题还是需要深入细节去调查与分析,尤其是面对影响我们生活的问题。虽然这样糊涂的废话听上去很高明,并且不怎么动脑筋费体力就可以找到事情的“原因”,但是这样的武断不知道害苦了多少人,又不知道有多少人自以为是地“适应“着各种不适应?

我努力想了一下这样的废话其实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用处:

忽悠别人

但是我还想提醒你:

别把自己忽悠了

相关文章

  • 无以辩驳的废话

    寒假的时候我在老家配了副眼镜,由于是晚上,配好了也没仔细看就回家了。第二天我戴着这幅眼镜觉得很不舒服,尤其是看近距...

  • 辩驳

    她早就听说他好辩驳,驳得人家没脸没台面儿的。人家与她说起他时,眼和声都是不屑的,她却听得兴致盎然。可不是?没素材的...

  • 辩驳

    陪孩子走过高三每一天/第二天 文/方颖 父亲:未来,步入社会,还将会“拼爹”,而高考则是相对公平,可以说是完全靠自...

  • 辩驳

    佛说:“憎恨了断不了憎恨,唯有爱才可以了断。” 争吵的后果:脾性的恶变和自我的失控。 因而,争执永远不可能终结误会...

  • 辩驳

    有花因强风掠过而摧残, 有花依若灿烂盎然, 无可辩驳。 所谓幸运何物。

  • 辩驳

    文/关小禾 很多时候,会面临一些无中生有甚至是颠倒黑白的呵斥。刚开始的时候 ,我会很冲动,我会当面回怼,甚至与其发...

  • 7.21

    见 1.对于不理性的思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辩驳:实证式的辩驳、逻辑式的辩驳、实用式的辩驳。 2.大部分人并不...

  • 辩驳的意义

    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反驳对方的意见即为“辩驳”。 今天遇到这个问题,留存在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我也在认真思考这个...

  • 适得其反的辩驳

    我比较马虎,考试的时候答题从来不检查,小学考试写作文,我写的大概意思是:上劳动课老师病了,我们班要拔草,不...

  • 曾经的辩驳

    对面站着一位嘲讽者, 轻蔑的笑容令我恼怒, 挑衅的语言刺我心痛。 我针锋相对地反戈一击 , 没有倒下的是他,失去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以辩驳的废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fb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