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个孩子都喜欢学习,孩子有好奇心,希望有成就感。拖延的孩子,内心是无助的,情绪是不愉快的。

美国心理学会拖延症研究者,德保尔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约瑟夫·R·费拉里博士在《万恶的拖延症》一书中指出:拖延症的三个心理原因是:逆反、报复、懊悔。
拖拉心理原因一:对父母总是“催促”的隐性报复

一些父母性格急躁, 养育孩子的方式,代办催促监督孩子较多。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体验到的是:我是被安排、被操控的,不必也没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被父母剥夺了,家长的强拉硬催让孩子产生抗拒,学习就成了“讨厌的事情”。孩子在用拖延的状态,无声的表达他们的内心的不满、愤怒、失望、伤心等情绪.拖延行为背后的无意识语在说“我斗不过你,我就耐心慢慢来,这样才舒服”。拖延的信息里,隐藏着孩子的“软性”对抗。
拖拉心理原因二:家长太焦虑

有的家长很焦虑,孩子不做作业时,家长就放不下心。只有看见孩子在做作业,家长才安心。孩子本来写作业速度很快,一个小时就把作业写完了,可是家长为了减轻自己的焦虑,立马将自己的焦虑感转嫁到自己孩子身上,给孩子又布置了一些作业。家长不焦虑了,可孩子开始焦虑了。做得越快,加得越多, 孩子突然发现,无论怎么做,都是十点以后才能休息。 干脆,边做边玩,停停做做,做做停停。
拖拉心理原因三:内心的恐惧

孩子在做作业前,预想了做作业过程中及做完作业后的结果,担心爸爸妈妈或老师会批评或否定自己,本能地产生了逃避的心理。所以在做作业过程中,这种逃避心理会导致孩子走神或找各种事情做,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延迟批评和否定。
拖拉心理原因四:抽象思维系统还不够完善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
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思维特点具有形象性、具体性,不具备抽象性;
孩子在小学三四年级阶段,思维开始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过渡,这个阶段的思维特点既有形象性,又有抽象性。
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阶段,初步具备抽象概的思维能力,但也只能对一些简单的过程事物进行抽象概括。
小学低段的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一个小时有多长,导致磨蹭拖拉。专注、高效地完成作业不是孩子天生就会,这需要家长的手把手训练和不断鼓励。
怎么解决孩子写作业拖拉的毛病呢?

第一、和孩子一起创造有利于写作业的环境。
作业空间和娱乐空间要分开。每一类物品放在固定空间里,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另外,学习过程中父母不要为关心孩子送水果,倒水,其实这也是在干扰孩子。
第二、给孩子提供方法。
父母可以给孩子制作一个写作业准备清单表格,表格里列出写作业前需要准备的所有物品,孩子每天做到一次,就给自己打钩或者贴一个孩子喜欢的小贴画。要引导孩子把焦点放在完成作业时的“轻松、快乐”感觉,不要在意“厌恶”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必须做一些琐碎的事情,不论你如何讨厌、如何拖延,最后还是得完成。这就是生活的现实。
第三、及时的鼓励和评价。
家长要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良性的亲子关系在孩子的作业过程中做“啦啦队”,而不是“纠察队”,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孩子做得不好是正常的,知错就改就是一个很好的孩子,即使经常重复犯错,那孩子也需要从这种重复犯错中获得学习和反省的机会。
新习惯的养成对任何人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养成习惯期间孩子特别需要外界及时的正向反馈,把目光放到孩子已经做到的和努力的过程,关注正面,多肯定孩子具体的行为和努力,把“我做得到”的印象送给孩子当礼物帮助孩子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愉悦感、自主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