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大西北回来,大西北的荒漠让人无限遐想。今天就来讲讲“人”与“智能AI”。



被夸大的智能AI会是真的吗?
智能化是未来的趋势,但这个智能化除了提升生产力还能干什么?一百个人,就是一百个智能大脑。假使一百个智能人能够完成某项工作,那么100个人也可以。
从生产的角度,世界上没一秒钟都有一个人诞生,这个效率远高于智能“AI”。生产一个智能“AI”其本质是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但除此之外呢?
一个高级的“AI”可以成为一个高级的生产者,却很难成为一个生活家。因为,真正的智能不只是学会工作,而是学会享受。一个只生产,不消费的物种,很难维持社会和自然关系平衡,除非是“工具”。因此,当一个真正高级的“AI”出现的时候,这样的高级智能,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懂程式,懂流程,懂专业的流水“操作工”。
“AI”与“人”是有本质差别的。即维护自然和社会平衡运转的能力,或者说是生存本能。
人是贪婪的,但我更愿意把这种贪婪理解为是生产的源动力。在智能“AI”的初级阶段,没有任何一个工程师会在一开始就给设“A I”注入贪婪的基因。因为人类需要的是一个“帮手”而不是,“竞争对手”。
因此,在需求和生产还是维持社会关系的平衡的要素中,高级“AI”还只是一个高级的“智能工具”。
当然,这不排除假如有一天智能AI变成了有情绪的“人”,那么它必然会具备人的缺陷和性格。比如人的懒惰。
(Ps:笔者更喜欢把懒惰当成需求,需求刺激和带动生产,这也是现代生产中消费和生产中,消费的源动力。)
智能“AI”能够完全替代人,维持生产和生活。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人应该会逐渐消失。因为,任何一种带有贪婪和权力的需求,必然会具有“侵略”倾向。因此,当智能“AI”真正来临的时候,人或许已经灭绝。
因此,此时此刻,对于一个普通的人,通过受精方式孕育一个“人”,或许比生产和研究一个高级“AI”更高效。
如果生产AI智能人是高级工程师,那么生产人的普通人更应该被尊重。因为,他们可能是任何一个智能“AI”的祖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