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在穷尽一生追寻幸福的踪迹,都曾有过很多美好的理想,想要去改变世界,想要考上清华北大,想要去当艺术家等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看清现实的残酷,对这个世界缴械投降,甘愿做一个平凡的人。
但我想,人生不只有妥协,还应有认清现实后的积极选择。就像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他就是在认识到人存在的本质是一片虚无,从而提出“自由选择,积极行动,承担责任”这一系列命题。
存在主义哲学
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
此外什么都不是。
--- 萨特
今天故事的主角,J小姐,就是在不断自由选择中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人生看似一帆风顺到让人艳羡,她是怎么一步步走来的呢?
朋友们都说她是“努力”的代言人,只要她想进投行,相信她肯定可以。要知道投行的录取率只有3%左右,比哈佛大学还低(5.2%)。而且她当时所在的全球排名前五的金融硕士项目,一届有100个左右的中国人,毕业不到3年,留在纽约金融圈的只有不到10个。
说到投行,你会想到什么?
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有钱任性的疯子?
数不尽的疯狂派对?
《华尔街之狼》中的这些金融金领们的生活是真的吗?真的是如此纸醉金迷,荒淫无度吗?哈哈哈哈
让我们来听听投行高级分析师,J小姐的故事,一起去投行一日游咯~
1.投行小科普
1.1 投行是银行吗?
这是一个叫“投资”的银行吗?日常存取款,今天炒黄金,明天买外汇,后天玩基金?
并不是!投行的主营业务和普通商业银行是完全不搭边的。不过,“很多投资银行,其前身确实是商业银行。比如美国最大的投行之一,摩根斯坦利,其前身就是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集团,摩根银行。但是由于美国历史上对于银行行业的立法变化,导致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之间分分合合”(知乎-伍治坚)。
1.2 投行是干什么的?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投行的段子,大家来品品~
有一个投行菜鸟问,什么是投行?”
前辈拿了一些烂水果问他:“你打算怎么把这些水果卖出去?”
菜鸟想了半天说:“我按照市场价打折处理掉。”
这位前辈摇头,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烂水果去皮切块,弄个漂亮的水果拼盘:“这样,按照几十倍的价格卖掉”。
咳咳,段子归段子,让我们回归正题!
投资银行的职能,可以被分为三大类,投行、交易、和资产管理。投行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
大体上金融行业从业方,主要分为买方(Buy side)和卖方(Sell side)。交易的并不是股票,也不是债券,而是一个潜在会上市的公司。
卖方:投行、券商
买方:基金、资产管理、风投
投行作为卖方,主要承担的是“中介”的角色。一方面,帮助客户去做并购,融资,上市等等;另一方面,寻找有钱的公司、机构、基金、风投来出资,促使交易达成,从而争取丰厚的佣金。
而投行又分为前台、中台、和后台,具体职能如下图所示。其中最重要,最忙碌,也最多金的就是直接为企业赚钱的“前台”。
我们今天故事的女主角J小姐就是在一个300人左右的中型投行做前台,她所在的核心前台项目组有30人左右,除了一个负责安排会议的秘书,她是部门里唯一一个女生。
哇,天天和一群西装革履的帅哥们打交道是不是很遭人嫉妒?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我们会在后面展开讲这“万绿丛中一枝花”的体验~
前台的晋升路线:
相信讲到这里大家对投行应该有一个大概了解吧?下面我们就来聊聊J小姐的奋斗史!
2.精英之路
2.1值得吗?
我:投行这么难进,你为什么一定要走这条路?
J小姐:本科毕业后的一年时间里,我尝试了很多金融相关的工作,虽然当时没有投行的实习,但是在职业社交平台 - 领英(Linkedin)上,主动联系了很多纽约投行的董事,去了解这个行业,他们的背景经历,所做的项目。对投行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后,再结合我的性格来说,我比较喜欢忙碌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会觉得那些朝九晚五的工作会把我的意志给消磨掉。所以为了实现我的投行梦,我决心申请金融研究生深造,在选课时也很有目的的选了很多公司估值建模等选修课。
研究生最后一个学期,我选了一门网课,专门搬到纽约去找投行的工作。我当时抱着背水一战的心态,心想着,我来这里只找投行的实习,其他都不考虑,如果找不到我就回国。当时坚持一个半月,每天发15-20封职场社交邮件(networking)和投行中的高管们约见面聊天,看看有没有内推的实习机会。那时候最困难的就是没有工作经验,发出去的邮件大多石沉大海,所以我很感谢当时回复我并给与帮助的那些人。也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下,我很幸运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投行实习。
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我劝所有刚起步的人不要觉得自己多了不起。你可能是研究生、博士、常春藤名校文凭,但是你在行业里什么经验都没有,什么大项目都没做过,就没有资格牛气哄哄。其实只要态度诚恳,愿意学,别人就会愿意教你。只要是能让我进步的工作,我都愿意去做,去学习。哪怕稍微绕个远一点的路,但是你知道目标就在那里,就一直向那个方向努力。
J小姐性格彩蛋!
她小时候可是在部队里看着兵哥哥长大的,所以性格有些像男生。
别的女孩子玩儿洋娃娃的时候她和一个院儿的小男孩们拿子弹壳和502胶水拼飞机模型,当时还毁了一个桌子,后来被妈妈打了一顿,哈哈~
J小姐:刚开始,作为一个实习生,因为想转正,我很努力的表现自己,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公司要求转正条件是三个月内通过两个资格证的考试。白天上班手头上跟进20-30个项目,根本没时间学习,只能偷空在地铁上看看考证资料,或者在周末去公司加班之余读读书。除了上班,考证,我当时还要兼顾学校网课,要不然挂科毕不了业,转正机会更无从谈起,所以当时那三个月简直过的是非人一般的生活。一天大概只睡4个小时,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差不多那段时间很少有人能见得到我,就很惨。
我:所以那段时间你没有男朋友?
没有,找工作期间要知道什么事是最重要的。当时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还谈什么男朋友。后来我考到了执照,而且老板也觉得我不错,就顺理成章的转正、抽工作签证。说实话现在越来越少的投行愿意给外国人抽签了,英语毕竟是第二外语,况且还有那么多想进投行的美国人,公司没必要多付这个成本。
1.2真实的投行
我:你觉得《华尔街之狼》讲得是真实的投行生活吗?
J小姐:其实经常有朋友拿《华尔街之狼》调侃我,我就笑笑不解释。在我看来,投行的每个人都极其敬业,几乎像陀螺一样连轴转,随时待命。就像我现在做亚洲的并购项目,经常凌晨2、3点钟有电话会议,这根本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的。我现在手上有30多个项目在同时进行,每一个都在不同的阶段,所以需要很好的时间管理和办事效率。自己主导一个项目的时候,还要知道怎么把工作分配给对的人,这个就很考验情商了。
我遇到过不太配合的美国同事,他们可能觉得我年纪很轻,而且又是女生,所以对我布置的任务总是一拖再拖,然而催来的文件有时还要重做,还不如我自己做的快。
我:那遇到这种情况你是怎么解决的?
J小姐:多合作几次就学会了知人善用。其实我在我们公司人缘很好的。有的时候我在外出差跑路演的项目,顾不上做手头上其他材料,平时和我关系好的分析师这个时候就愿意无偿帮我,他们做完会直接发给我,也不会从老板那里拿到好处或者认可。我们都是今天你帮我一次,下次你出差我帮你,我蛮喜欢现在的同事们,在以前的公司就没有这样的环境。
我:这公司文化很好了,那你不怕他们做错影响你的口碑吗?
J小姐:这都是慢慢建立起同事之间的信任。有的时候如果这个东西的对错没那么重要,我就会直接发,但如果觉得很重要,那么就算再忙也要抽空在手机上自己全部看一遍。公司的所有分析师几乎都犯过大大小小的错误,比如没经过法务同意就把文件发给客户,或者把这个项目的机密材料发到另一个项目的邮件组里,但是我都没有出过这样的问题,一般一封邮件我都会看两三遍才发出去,每次都会仔细检查每一个附件,收件人等。
工作仔细真的很重要,而且我通常都是替老板多考虑一步,就这样才能一步步的被老板看见,愿意带着我做项目,相信我能做好。因为一般大老板谈好项目,后续工作就全是分析师去完成,老板基本就不管了,只看结果。几千万的项目,关系到自己的人脉和利益,老板肯定要交付给信得过的人,但是获取他们信任的过程就很难,而且对于女生来说就更难一点儿。人们会下意识的质疑,你一个小姑娘,能行吗?你要多做多少事才能让别人静下来听你说话。
1.3 投行女生有多难?
我:在工作中有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性而受到歧视?
J小姐:投行这个地方还蛮职业的,没遇到很夸张的歧视,但是会存在有些年龄比较大的人,思想比较保守,在他们传统观念里这就是一个男性说话、掌权的一个地方。
就比如我参加过一个会议,与会者除了我之外全是男性,有个上了年纪的客户跟我们组所有的执行董事、董事、主管握手,然后到我这儿,就直接把我跳过了。
当时我的主管可能也感觉到他有点儿歧视,所以马上站出来,重新介绍了一遍我的名字,引起对方的重视。我很感激我的主管那时愿意为我说话。
我:为什么投行中的女性少?
J小姐:在金融业,投行前台是业务最繁忙的,不仅耗费时间、精力,还需要大量的体力。就算工作再忙,大部分同事都保持健身的习惯。因为健身不仅强身健体,还会让思想变的更积极,工作劲头也更足。我们的工作经常要出差跑路演,跟着客户去不同的地点会见不同的投资人,有的时候一天要排六、七场,这些会议都结束后还要去继续跟进手上其他的项目,一天下来,身心俱疲。
另外,投行是一个不能示弱的行业,你要是不知道这个项目怎么安排,别人就觉得你没法胜任。你可以说我能力不行,但我不想让别人在性别上否定我,说女生不行。男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男人能熬的夜,我也可以。有的时候,人们会出于体谅女生的“好意”,不会把很辛苦的任务交给我。
这时候要表现的很强势,告诉别人我可以,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机会。朋友们觉得我是非常要强的人,他们说“你说要做到的事,你都能做到,相信你能进投行,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我后来就习惯于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既然大家都觉得我能做到,那么我做不到就对不起这个期待,所以就更加努力。
最后,我还想说,其实我们在工作中都应该更自信一点。我发现美国人有的时候会盲目自信,而亚洲人普遍缺乏自信。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经常不好意思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我们如果坚信自己是对的,就应该立场坚定的说出来,这样不仅会获得更多尊重,而且还可以为公司尽早省钱省事。
小结
从这个故事,我总结了以下5条经验:
越努力,越幸运
不怕千万人阻挡,就怕自己投降
找不到方向就多尝试,排除错误选项,答案自会浮出水面
把目标分享给朋友,侧面监督,为了面子也要咬牙坚持
做一个虚心求教的人,有助于个人成长和职场关系构建
再分享3条来自热心读者W先生的感悟:
a. 无畏并不是不害怕,而是明知道害怕,但是,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仍然坚持自己内心的选择
b. 所谓越努力,越幸运,可以解读为 一心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前行的人,世界都会为之让路
c. 很多人觉得一个女生何必这么辛苦,一个人在投行打拼,工作忙碌,有时还会受到歧视,其实,我觉得,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人,内心是幸福的,他(她)们也许并不觉得辛苦,即便最开始可能会受到一些不公的待遇,但是他(她)们强大的内心会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我把这种力量称为 “梦想的力量”
欢迎大家来关注我的公众号“壹零说事儿”,每周更新小故事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