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幸福是比出来的么?

幸福是比出来的么?

作者: 蓉_2393 | 来源:发表于2020-05-31 06:54 被阅读0次

最近参与省里读后感比赛的评审工作,阅读了五六百篇学生作文,发现有一种写法在学生笔下普遍流行,尤其是小学生。试看两个片段:

“比起那个小女孩,我是多么幸福。从小到大,我都吃得饱穿得暖,在家里有爸爸妈妈疼爱我,在学校有老师同学关心我。”

  ——某小学生《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旧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多么令人畏惧。其实祥子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典型,他的下场就是当时社会所有无权无势的人们的下场。从中可以了解到,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是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们现在的社会多么美好,幸福,没有那样可怕的自私,不幸和残酷。”

        ——某初中生《骆驼祥子读后感》

通过比对主人公的艰辛,反衬自己如今幸福的,比比皆是。忆苦思甜有问题吗?日常生活中,老一辈常常回忆过去的辛酸,以教导青少年感受现在的幸福。诚然,忆自己的苦,尝自己的甜,苦在记忆中便不那么苦,甜却能在对比中变得更加的甜;然而忆他人的苦,思自己的甜,能感受出幸福来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可是当看到某人成绩不如你,某某的生活不如你,某人晋升不如你,某某长得不如你,某人才智不如你,你没有生活在战乱时期……内心便生出莫名的自我满足感。那种莫名的满足感来自于优与劣的对比,来自于居高临下的庆幸,甚至有幸灾乐祸的影子,阴暗而不能公之于众。可是,在学生作文里,它却在时代歌功颂德的掩护下,光明正大地“遍地开花”,这不得不归功于老师家长的“成功教育”。

当我们孩子的幸福感来源于此,那正是他不幸的开始。他会发现,校园里永远有比他成绩优异的同学,生活条件优越于他的,更是数不胜数。与优于自己同学在一起玩耍,羡慕嫉妒恨往往潜滋暗长;和不如自己的同学在一起,则掩盖不住自鸣得意,满面春风;和旗鼓相当的同学在一起,则满腹戒备,如临大敌。幸不幸福,快乐与否,全都来源于对比,而这种对比,在应试环境下,将愈演愈烈。同窗表面是朋友,背地里是敌人,自己表面不好学,背地里暗暗用功,人人表里不一,遮遮掩掩,心胸狭隘,虚情假意……这难道不是不幸的开始?

一场比赛胜利的快乐,不在于打败对方,而在于自身完美的表现。生活的幸福与否,不在于过得比别人好,而在于你正做着自己喜爱的事业。所以警惕你通过对比得来的危险幸福感,也当警惕这样的句子:“和谁谁(除了自己)相比,你多幸福啊!”

世界著名哲人对幸福的定义,也从来与他人无关: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把灵魂放在合适的位置。”

黑格尔紧随亚里士多德:“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出处。”

罗曼罗兰说得更富诗情画意:“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曲歌唱心的和声。”

叔本华解释了什么叫深刻的灵魂:“能够拥有优越丰富的个性,尤其深邃的精神思想,无疑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罗素进步一强调了叔本华的深邃:“幸福必须渊源于我们自己内心深邃的冲动,而非渊源于我们邻居或亲戚的偶然嗜好或欲念。”

幸福和灵魂思想有关,与他人无关。内心有爱,灵魂有香的人,将得幸福。而我们的教育里,有多少这样的爱,又有多少这样的香?

忽而想起一则故事。面对乞丐,一对父母对孩子说:“不好好努力,以后就像他们一样。”另一对父母则对孩子说:“好好努力,将来服务社会,便能帮助他们。”前者的教育基于自私冷漠,后者的教育便是源于爱与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是比出来的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xl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