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
孔子说:“过犹不及。”过,则超过一定的度;不及,是达不到一定的度,不能保证一定事物的质。所以,行事要恰如其分。
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任何事物都有其“度”。例如,液体有其冰点和沸点,生物有其生命的界限等等。在这种点或界限中,事物保持相对的稳定,保持了一定的质。一旦超出,事物的质就会转化。
(四十五)
学习要获得进步有规律吗?有!这个规律就是一步步深入,一点点积累,循序渐进,达到量的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徐特立四十三岁赴法国勤工俭学,一天学习两个字,他坚持不懈,到四十六岁就能读懂法文科学书籍。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真实例子。
(四十六)
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这是形而上学的思想特征。现实生活中,对于存在矛盾,有些人就是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赌气任性,认为坏就是绝对的坏,不会变化。反过来,你给他台阶下,他还认为你对不起他。这种人就是一条道走到黑。治疗的办法,只能慢慢给他讲明利害关系,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最后达到和解。
(四十七)
《三国演义》开篇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有什么规律?首先,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事物运动就呈现出一个周期。天下形势发展的过程,经过合——分——合两次否定,表现为一个周期。其次,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就会出现在肯定阶段相似的某些特征,并且具有新的内容。天下形势合——分——合,两次否定的结果已经注入新的内容,这并不是简单的历史循环,它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四十八)
宋苏轼有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把庐山看成岭看成峰只是距离的问题,或只看一面也不是真正的庐山。如果从高空鸟瞰庐山,那它的全面目就会展现出来。同时,说明了庐山之所庐山,原因在于它的个别,在于它的特殊性,庐山只是多姿多彩千万众山其中的一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