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智慧的老师,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追求,但怎样做才算是智慧老师呢?在我们的课堂中如何能充满智慧呢?所谓“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所以研究怎么教应该是在我们对文本把握极其清晰的情况下开展起来的。
充满智慧的课堂是拥有丰富方法的课堂。科学的方法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效能大增,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首先就要谈到教学设计的问题,这一节课的内容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吸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位老师,每位学科的老师,每节课型的设计都是不同的。其实,无论多么好的设计,只要长期使用起来,难免会使学生拥有疲惫感。大家都知道,无多你多么喜欢吃的食物,一旦让你长久地吃下去,就会感到无味。教学也一样,同一种方式的设计在进行一段时间之后,要学会给学生换下口味,教学效果自然不同。比如,我们现在施行的小组教学,学生来讲,老师点拨等,但是,我会在使用顶多两天之后,就调整课堂设计,用PPT上课,或者我来讲,他们听。再或者,我会选出某一课交给其中一个学生,让他做一名小老师来讲这节课,我会把参考书和参考课件交给他,看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这节课他是怎么理解的。当然,在他讲解之前和讲解之后我还会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抓重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掌握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预设的内容等等,他们会很骄傲,也很新奇,因为很多时候,最了解他们的还是他们。
教学设计第一步当然是导入环节,有很多老师为了导入而导入,仅仅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其实调动情绪这方面没有错,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设置一些环节既充满趣味,又与本节课关系紧密,这样的导入一箭双雕。有的老师喜欢一上课就和学生做游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用了课堂五分钟,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是假如这项活动又可以为实现这节课的教育目标做奠基的话,不就更多利用了五分钟,课堂是不是更高效些呢?在讲《创造性思想学》这节课时,我本来设置了好几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做个开场,后来一上课,正好有一个学生迟到了,我就马上改变了策略,等着那位学生说过“报告”之后,我就对学生说:“这是一节公开课,那么多老师都在听课,他却迟到了,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同学们都看着这位学生,然后陆续站起来说:“让他站外边。”“罚他操场跑十圈。”“让他写反思500字”……然后,我就紧握着这位迟到学生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你为我们这节课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全班学生都惊呆了,第一,为我惩罚的意外,第二,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实例。
当学生兴奋地进入课堂之后,接下来要让他们平静下心来,进入文本的学习了,应将重点放到巩固环节,精讲课堂讲解环节,精炼课堂用语。我们要善于开发巩固性活动,老师讲解的作用只能是帮助学生理解,而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不能理解,而是没有巩固和掌握。这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课堂中的应用。静心的环节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边学边批注,标出自己感到疑难之处进行“对子”互学,然后把共性问题拿出来小组交流研讨,解决掉疑难,抛出疑惑,然后拿到全班进行研讨,老师点拨。有很多老师在学生回答过问题之后再重复一句,唯恐学生们听不清,还有的老师一节课都在说:是吧!好不好?对吧!等等,浪费了太多的课堂时间。在课堂,我们最多的就是运用小组教学,小组教学一定要有序,否则就是一团乱麻。如同麻雀一样,也要“五脏俱全”.这“五脏”就是:目标、话题、形式、分工和过程。特别是过程环节,它包括接受任务环节,讨论交流环节,交流汇报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最主要的就是老师对课堂的掌控,防止偏题,防止混乱,防止个别成员发言过长,防止激烈争论等等。还有,很多学生由于积分的激化,只顾着发言,而不会倾听,其实倾听是一种能力,老师要学会着重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小组教学中,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合作,合作要有目标,要找到最佳的合作时机,熟悉合作运行的机制,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有极高的素养和驾驭能力,才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会合作的学生,因为未来的社会,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每位老师上完一节课,总会留一些作业,但究竟怎么布置作业呢?对于中学生来说,我认为作业量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因为他们学科多,每一门课老师都会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如果超出他们的量,他们的逆反心会更强。另外,难度要适宜,要学会围绕教学目标布置作业,不能随心所欲。其实作业还可以有精妙的设计的!比如,在讲亲情课文的时候,我会布置一期以“亲情”为主题的手抄报!讲高科技文章的时候,我会布置一项小发明,或者,一篇小短文“未来的……”等等,总之,只要抓住以上几点,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孩子的热情一旦被激发出来,学校布置的作业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认领。”期待,作业能被孩子们当做礼物!
网友评论